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实现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带宽分配的公平性,降低网络的传输延时,提高带宽利用率,研究了GPON系统传输汇聚层的帧结构及动态带宽分配的实现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带宽分配(DBA)算法———面向多等级服务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基本原理是根据业务的优先级以及各种业务对带宽的需求,在PON层和ONU层分别进行带宽的合理分配.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证明,这种算法可以提高网络的吞吐量,满足各种业务的时延要求,并且对不同用户和不同等级的业务都具有很好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解决时分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time and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TWDM-PON)中因采用节能算法而导致的业务时延恶化问题,提出一种考虑业务QoS的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节能算法.通过建立针对局端设备光线路终端的新型能耗模型,使发射机和接收机能够独立地关闭或开启,从而在上下行业务不对称的情况下能够最大化地降低光线路终端能耗;通过区分业务、调整轮询周期的大小以及工作收发机的数目,保证不同业务QoS的要求.仿真表明,算法在保证业务QoS的前提下,最大化地降低了TWDM-PON中OLT的能耗.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提高光接入网网络资源利用率,满足不同用户差异化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的业务需求,解决不同用户数据流量缺乏动态控制和智能调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OpenFlow的光与无线融合接入网控制架构。该架构通过部署OpenFlow代理,延伸了控制器的控制深度到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和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设计了智能化控制权限的动态下放和回收机制,从而实现了功能的整体控制和资源的灵活调度。该控制架构能够以全局视角实时获取网络、用户及业务信息,根据网络状态以及网络资源的情况,动态灵活智能地制定和调整各个交换节点的数据处理规则,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有效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和满足不同用户差异化的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典型EPON动态带宽分配算法因在每个授权周期中信道上存在空闲时间而导致网络性能降低的问题,提出最小空闲时间带宽分配算法(ITM-1和ITM-2).为部分光网络单元提前分配一个额外的带宽请求时隙,可减小甚至完全消除每个授权周期中出现的空闲时间,提高信道利用率.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较已有算法可明显改善网络的平均分组传输时延、最大分组时延、平均分组丢失率和吞吐量等性能.  相似文献   

5.
网络流量数据序列具有混沌特性.相空间重构后,采用一种改进黑洞算法优化回声状态网络的非线性模型对网络流量进行预测.改进黑洞算法是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新解生成机制,可以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和精度;相比于遗传算法、和声搜索算法等其他优化算法,所提出的改进黑洞算法不依赖自身相关参数的准确设定;将其应用于回声状态网络4个重要参数的优化选取,使得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稳定性.通过Mackey-Glass混沌时间序列和网络流量公共数据集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型混合WDM/TDM的无源光网络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接入网中,用户数远多于波长数,因而波长资源非常宝贵,为此提出了波长共享WDM PON系统结构及 其媒质接入控制协议分析模型,研究了控制信道接入的要求。最后提出一种接入方案,该方案采用先到先服务的调度策略,控制信道随机接入。该方案实现简单,并能有效地安排传输。理论分析表明,在网络轻载时具有良好的 分组延时特性。该方案不仅增加了系统容量,而且能够容纳更多的光网络单元(ONU)便于光接入网从FTTC,FTTB 向FTTH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接入网中,用户数远多于波长数,因而波长资源非常宝贵,为此提出了波长共享WDMPON系统结构及其媒质接入控制协议分析模型,研究了控制信道接入的要求。最后提出一种接入方案,该方案采用先到先服务的调度策略,控制信道随机接入。该方案实现简单,并能有效地安排传输。理论分析表明,在网络轻载时具有良好的分组延时特性。该方案不仅增加了系统容量,而且能够容纳更多的光网络单元(ONU),便于光接入网从FTTC,FTTB向FTTH发展。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下行采用10 Gbit/s广播,上行采用1 Gbit/s波分多址的万兆以太无源光网络体系结构,该结构实际上下行为点对多点,上行为点对点.为解决该体系结构下的MAC(媒体接入控制)层协议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协议模型.有别于IEEE标准802.3ah-2004的MPMC(多点MAC控制)子层,该模型提出了MWMC(多波长MAC控制)子层.给出了该结构下P2PE(点对点仿真)的实现方法,包括MWMC子层和调和层的扩展与修改以及10GBASE-R和1000BASE-X的物理层的扩展.通过点对点仿真可以使基于波分多址的万兆以太无源光网络在协议层面看起来就像上下行均采用点对点技术一样.  相似文献   

9.
基于WDM的光接入网设计中关于结构的考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描述了基于WDM的光接入风结构,它能提供宽带INTERNET业务,该结构 了无源光收发网络和可配置的馈线网。基于物理层的网络结构设计已经有人提出了。着眼于高层结构考虑,讨论了以下问题,电层和光层的联合设计,WDMMAC协议,IP和WDM层之间的电复用和交换的选择;光电联合保护机制;随着业务量发迹逻辑网络拓扑结构随之重构的变换算法。  相似文献   

10.
In this paper, a novel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based on Optical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CDMA-PON) is presented. The design of the Optical Line Terminator (OLT) and the Optical Network Unit (ONU) for the OCDMA-PON are studied in detail. The proposed OCDMA-PON combines the ad- vantages of PON and OCDMA technology and it can be applied to an optical access network with full services on demand, such as internet protocol, video on demand, tele-presence and high quality audio. Compared to other multiple access technologies, the proposed OCDMA-PON provides more ONU and assembly flexibly for PON. We analyze in detail the scalability and system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of such a network.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is feasible and that the novel design can improve the scalability and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of the optical access networks.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综合WDM和TDM技术的EPON升级模型.通过分析性价比和可扩展性,提出了在不同的波长下实现多个标准的EPON的扩展方案.围绕这种实现带来的多条链路问题,提出通过链路聚合的方法来会聚OLT和ONU之间的多个链接,特别从协议分层上描述了这种跨PON的链路聚合的实现.该方案可基于现有标准逐步扩容,且保持光路最简化,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上行方向的多址接入控制是无源光纤网(PON)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动态TDMA(时分多址联接)的具体实现方案,使上行业务的平均等待时延与光网络单元(ONU)中的缓冲器长度大大缩短,系统性能明显改善,同时在测距上也提出了一种新算法。并提出了一种与传统方法不同的等效分析法对多队列的排队系统的平均等待时延作了具体的分析,给出了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3.
ATM网络中的用法/网络参数控制(UPC/NPC)通过阻止有意或无意的用户滥用速率进入网络,以保护网络资源和其他用户的服务质量,因而是保证网络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由于ATM网络为多种业务提供服务,而各种业务类型的特征和服务质量要求相关差很大,因此对ATM网络的UPC/NPC提出新的要求,提出了一种ATM网络多业务UPC/NPC结构模型,该模型适用于包括ABR在内的全部现有的ATM服务类型,由于要用  相似文献   

14.
常交法  Wang  Ruyan  Long  Keping  Yang  Xiaolong  Lv  Kewei  Duan  Zhenying 《高技术通讯(英文版)》2007,13(3):307-311
Fault detection in optical burst switching (OBS) networks will be a challenging task in the future. A novel mechanism based on probe burst (PB) and a new key concept is proposed to detect faults of OBS networks by sampling the health of data channels, which solve the difficulty of optical monitoring schemes while keeps the transparency of data network to Internet protocol (IP) packets. It takes full advantag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BS, including architecture and signalling scheme, and introduces 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s of single-hop-test used in electric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to OBS environment while avoids the shortcoming that any optical burst must undergo an optical-electric-optical (OEO) conversion. Well designed PB can provide exact criterion for judging whether protection/restoration should be excuted according to hard or soft fault identification.  相似文献   

15.
在网络中,鲁棒性协议头压缩(robust header compression, ROHC)算法需要压缩端和解压端的状态同步,才能成功解压ROHC数据包,但ROHC算法的双向可靠R模式和双向优化O模式需要单独的反馈信道,增加了网络成本。针对ROHC算法的单向U模式,当无线信道质量变差时,ROHC的性能会随之下降,且现有ROHC算法没有考虑到不同业务对实时性需求不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U-ROHC建模方案,引入一种部分可观测马尔可夫过程(partially observable Markov processes, POMDP)跨层优化框架来自适应调整U模型下ROHC压缩端状态,以求改善ROHC的性能。针对实时性业务和非实时性业务的不同要求自适应调整ROHC参数,使实时性业务能在解压失败的情况下具有更快速恢复双端置信的能力,而非实时性业务具有更高的压缩比,以使ROCH具备支持不同业务类型的能力。仿真结果表明,可以使ROHC-U算法在无线信道恶劣的条件下依然保持较好的压缩比和吞吐量。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传统网络构架来说,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是一种颠覆性的网络技术构架创新,这种网络架构打破了网络领域多年来的沉寂,逐渐成为各个专业领域的热门议题.从电信业(communicationtechnology,CT)和信息业(information technology,IT)的比较出发,对当今网络技术发展的瓶颈进行分析,描述了SDN 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NFV)2种典型的标准网络架构,阐述了SDN作为网络重构技术的必要性,详细分析了其核心价值、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应用场景,继而引申到产业链重构的机遇和挑战;阐述了对SDN战略层面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匹配决策问题进行建模与预测,提出了一种具有更多神经生理学特征的稀疏回声状态网络(ESN),并基于在线监督学习方法对网络进行训练.为了评估网络的匹配决策性能,设计了三组测试数据集对网络性能进行测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期望输出与实际输出序列最大相关系数的评价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新模型只需要较少的训练时间即可获得较好的决策性能,且对发放时间间隔、平移和网络噪声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8.
全光网络中的光开关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整个光通信系统中,光开关是较为重要的光无源器件,在光网络系统中可对光信号进行选择性操作。光 开关的研究日益成为全光通信领域关注的焦点,总结了光开关在全光网络中的应用,介绍了光开关的基本工作原 理及光开关技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Berger所提的漏桶算法在多业务智能网环境中不具有自适应性,难操作.我们通过在SCP中引入速率调整参数,让SCP根据分配给各业务的处理能力、当前的负载及各业务的业务流情况来动态地调整SSP上各业务漏桶的令牌产生速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漏桶算法.分析和仿真的结果表明此算法具有效率高、公平性好、自适应性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语义Web服务组合系统的扩展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P2P的语义Web服务(P2PSWS)组合系统架构.该架构结合了集中式和分布式结构的优点,将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协议的功能分散于本地Web节点、组Web节点和公共Web节点;设计了一种基于内容寻址网络的P2P网络语义Web服务的定位机制,以保证每个共享服务按领域划分,按被所有节点所共享的公共Web节点来注册.原型系统运行表明,该架构有助于克服传统公共Web服务结构上的单一节点失败问题,扩展了P2P系统的能力,有效地实现了基于本体的语义Web服务的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