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常规四元数域波束形成器在模型误差条件下的性能退化问题,提出基于拉伸三极子双平行阵列的四元数域主特征空间投影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相比现有四元数域最劣态最优化鲁棒波束形成器,该方法无需求解具有高计算复杂度的凸优化问题,且不涉及用户参数的优化设置,更易于实现.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波束形成器可有效克服信号相消问题,能够以较低的计算成本获取优于四元数域最劣态最优化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器的性能,且其优势在高信噪比和短快拍条件下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当信号方向向量精确已知时,传统最小方差无畸变响应(MVDR)波束形成算法具有较好的分辨率和抗干扰能力.在实际通信环境中,由于外部环境、天线阵列以及采样协方差矩阵的估计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传统MVDR波束形成算法的性能急剧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对角载入的鲁棒MVDR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考虑信号方向向量的偏差对MVDR算法性能的影响,并在最大允许偏差范围内导出最优的权重向量,有效地抑制了偏差对输出性能的影响,具有很强的鲁棒性,从而能够适应复杂的通信环境;同时该算法采用递推算法避免矩阵求逆,降低了计算复杂度,便于工程实现.仿真实验表明,与传统MVDR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具有更好的输出性能。  相似文献   

3.
自适应宽带稳健波束形成及神经网络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被动跟踪系统中阵处理的要求,建立了适应宽带稳健波束形成设计方法,用神经网络算法实现了自适应宽带波束形成,从理论上解决了自适应阵观察方向上的稳健设计问题,抛弃了自适应阵的时延补偿器,将正则网络应用于自适应宽带波束形成,解决了阵处理中求二次约束解的非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在毫微秒时间内收敛,不仅保持了二次约束自适应波束形成的干扰抵消能力,而且克服了软约束带来的阵指向性两端上的现象,所建立的阵处理器能抵消干扰达40dB以上,工作带宽达到2个倍频程。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用于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自适应阵列接收的低复杂度、次最优频域处理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子载波分组级联信道估计与均衡的两级阵列接收信号处理方案.该方法在子载波分组波束形成信号处理后,级联了波束形成后信道估计与均衡处理,通过减少子载波分组数目以大幅降低计算复杂度,增加低复杂度的波束形成后均衡处理来维持或提高性能,取得了系统性能与计算复杂度之比的提高,并且在频率选择性信道通信环境下,具有更鲁棒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自适应频域波束形成技术的小话筒阵列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了有鲁棒性频域波束形成技术在小话筒阵列上的应用.在有鲁棒性通用边带抵消器(GSC)的频域实现中,为了降低目标信号抵消,采用了自适应模式控制器,根据频域相关的信噪比估计值来控制自适应滤波.一个4阵元小尺度阵列的实验表明,在不损失目标语音质量的情况下,对于垂直入射与非垂直入射的目标语音,均可以获得15dB以上的噪声消除效果.  相似文献   

6.
宽带无线通信系统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和智能天线技术来克服限制系统容量的符号间干扰(ISI)和同信道干扰(CCI).在OFDM调制技术下,针对数字通信系统传输中最主要的性能参数之一误比特率(BER),研究了基于最小误比特率(MBER)准则的自适应波束形成器.与现有的基于最小均方误差(MMSE)准则的波束形成器相比,MBER自适应波束形成器直接最小化OFDM系统的BER,保证了信号传输的有效性,提高了系统性能.仿真实验表明,基于MBER准则的自适应波束形成器比基于MMSE准则的波束形成器能更好地接收期望用户的信号,系统的BER更低.  相似文献   

7.
Adaptively robust filtering with classified adaptive factor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key problems in applying the adaptively robust filtering to navigation are to establish an equivalent weight matrix for the measurements and a suitable adaptive factor for balancing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measurements and the predicted state information to the state parameter estimates. In this paper, an adaptively robust filtering with classified adaptive factors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the adaptively robust filtering and bi-factor robust estimation for correlated observations. According to the constant velocity model of Kalman filtering, the state parameter vector wa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namely position and velocity. The estimator of the adaptively robust filtering with classified adaptive factors was derived, and the calculation expressions of the classified adaptive factors were presented.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aptively robust filtering with classified adaptive factors is not only robust in controlling the measurement outliers and the kinematic state disturbing but also reasonable in balancing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predicted position and velocity, respectively, and its filtering accuracy is superior to the adaptively robust filter with single adaptive factor based on the discrepancy of the predicted position or the predicted velocity.  相似文献   

8.
基于稳健的Capon波束形成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稳健盲多用户检测器.根据特征波形的误差范围,该检测器可以较精确计算控制稳健性的对角加载量.结果表明,研究方法在比特误码率以及渐进多用户有效性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能,且采用特征分解自适应跟踪算法,容易推广至自适应实现.  相似文献   

9.
针对在实际通信应用中存在导向向量偏差的情况下,阵列输出的信干噪比SINR性能急剧下降的问题,提出了稳健受限LSCMA算法,并对其输出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该算法利用后验概率密度函数估计信号导向向量,并增加权向量的二次型约束,降低了信号波达方向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对信号导向向量偏差的稳健性,使阵列输出的信干噪比SINR接近最...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跳/扩频测控中阵列天线设计所面临的信号频带宽、空域范围广、干扰强度大等问题,将线性约束法与二阶锥规划方法相结合,得到能够同时满足频率不变、方向不变的波束形成算法.利用二阶锥规划将波束形成器的设计转化为给定频率响应的FIR滤波器设计,针对用于宽带波束形成的FIR滤波器的非线性相位特点,采用最小均方误差准则,使所设计FIR滤波器的频率响应逼近于期望滤波器.通过增加约束条件,使不同空间指向的主瓣宽度基本保持不变,并在干扰方向形成宽零陷来有效抑制宽带干扰.仿真计算表明,在跳/扩频信号的工作频带内,波束方向图能够保持很好的频率不变特性,且在±60°范围内波束方向图的主瓣束宽、增益、零陷与参考波束基本保持一致,能够更好地满足航天测控任务对阵列天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克服期望信号方向存在指向误差而导致的阵列流形向量失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波束形成方法.该方法在分析线性约束最小方差波束形成器的基础上,将支持向量机的损失函数引入到线性约束最小方差波束形成器的最优化问题中,从而使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的支持向量回归机算法与波束形成算法相结合.通过MATLAB仿真实验,在没有失配的理想情况和期望信号存在方向向量失配的情况下,选取不同的支持向量机参数以及信噪比,分析对2种损失函数的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波束形成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期望信号方向存在指向误差时,依然能够保持较好的系统输出信噪比,具有一定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Gram-Schmidt正交化(GSO)波束形成器对干扰的抑制性能比较差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酉变换的改进GSO算法.该算法对训练数据进行酉变换,估计变换后数据的协方差矩阵并取其实部,待该实矩阵减去噪声分量后采用GSO算法重构变换后的干扰子空间,将经过同样变换后的静态波束加权矢量向该干扰子空间做正交投影得到自适应加权矢量.计算机仿真结果证明,在干噪比(INR)较高时该算法与基于特征值分解的子空间投影算法的性能相近.  相似文献   

13.
基于鲁棒统计理论,提出一种新的保持图像边缘的图像平滑算法.将图像滤波与平滑转化为一个分段常数模型的鲁棒估计问题.并由此导出基于分段常数模型的尺度自适应鲁棒滤波器.为了自动确定鲁棒滤波器的最优尺度参数,使用直方图分析,结合非参数统计的方法来确定各点的鲁棒尺度参数.该算法可以在平滑图像的同时,保持原始图像中的边缘结构.实验表明,该算法平滑图像的效果,明显优于固定尺度的平滑算法.  相似文献   

14.
稳健的GPS干扰抑制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小快拍情况下,GPS干扰抑制的稳健性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对角加载的迭代相关相减多级维纳滤波算法(iteration correlation subtraction algorithm multistage wiener filter,ICSA-MWF)。该算法是在充分利用ICSA-MWF给出的干扰和噪声特征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ICSA-MWF的迭代过程而得到的一种新的自适应干扰抑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在迭代中自适应地选择加载量,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小快拍下干扰抑制的稳健性,进一步减小了ICSA-MWF的计算量,从而提高了干扰抑制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水声通信MIMO系统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提出了一种分数间隔的判决反馈均衡器.结合采用二阶销相环路补偿载波相位偏移的方法,该均衡器消除了码间干扰,同时还降低了噪声增益.最后,通过仿真实验比较了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分数间隔判决反馈均衡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恒模算法的分数间隔判决反馈均衡器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自稳定次元分析学习规则,提出一种添加了惩罚项的次元分析(MCA)学习规则.分析了该学习规则的稳定性和收敛性,用于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的实现.采用带有约束条件的功率优化波束形成原理,利用白噪声敏感度控制和干扰的先验知识,提高了波束形成算法的鲁棒性.仿真实验表明,与用于实现鲁棒约束波束形成技术的FMCA学习规则相比,MCA学习规则具有更强的稳定性,能更有效地用于干扰抑制和实时信号跟踪.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早龄期持续拉力对混凝土后期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了7个系列共77个混凝土试件,探讨早龄期持荷轴拉比、持荷时间、混凝土强度等3个因素对混凝土后期轴心抗压性能的影响规律。为此,制作了对6个混凝土试件同时施加持续拉力的试验装置,龄期1.5d时开始施加轴向拉力,持荷一定时间后卸载,龄期28d时进行轴心抗压试验。持荷轴拉比和持荷时间对混凝土后期轴心抗压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持荷时间为7d时,轴拉比为0.15和0.3试件后期轴心抗压性能基本没有劣化,而轴拉比为0.5时试件产生了不可自愈的损伤,初始弹性模量、轴压峰值应力下降、峰值应变增大;轴拉比为0.3的试件持荷时间增加到14d,混凝土后期性能产生了劣化。混凝土强度等级越低,早龄期持续拉力对其弹性模量的影响较大,但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的影响相对较小。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了持荷时间和持荷轴拉比对混凝土初始弹性模量、峰值应力与峰值应变的早龄期持荷影响系数。最后,在普通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基础上考虑早龄期持荷影响因数,得到了受早龄期持荷影响的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  相似文献   

19.
空时分组编码系统中的空时恒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基于空时分组编码下的盲均衡系统,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恒模算法,即空时恒模算法。空时恒模算法是在利用传输信号恒模特性以及发掘编码方式统计特性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自适应盲均衡恒模算法。该文通过MATLAB仿真,表明了空时恒模算法(ST-CMA)比传统的恒模算法(CMA)在相同参数条件下有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综合的机器人鲁棒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确定性机器人轨迹跟踪的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利用机器人动力学参数变量分离方法,将系统的集中不确定性反映到一个集中的标量参数上,进而提出一种基于简单的计算力矩结构的综合鲁棒自适应控制策略,同时还设计了一个通用的非线性反馈增益和一个简单的自适应律,通过在线刷新一个集中的系统不确定性参数,最后保证系统达到全局指数意义的渐近稳定或全局一致最后有界.通过简化控制结构得出一种简单的鲁棒控制器.按照对控制参数的不同选择,可保证系统达到严格的全局一致最后有界、全局渐近稳定、全局指数稳定三种稳定性结果.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控制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