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阐述了区域持续发展的研究核心是区域PRED,并从论述宁夏中部地区生态脆弱的环境特征,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的特征和开发前景广阔人地关系矛盾更加突出等方面,论证了宁夏中部地区开发必须以区域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进行深和地研究。  相似文献   

2.
论区域持续发展的协调问题:(Ⅱ)原则与内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阐述了区域持续发展协调的整体性与层次性原则,功能结构与开放协调性原则,综合集成与优化控制原则,公平效率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3.
论区域持续发展的协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PRED系统的协调是实施区域的持续发展的战略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优化控制的思想,从时间、空间和功能三个方面对协调的内涵加以阐述,在此基础上,指出区域持续发展的总目标是实现区域PRED系统的公平、发展和生态持续性,最后提出了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相应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4.
持续发展的价值导向ValuableGuidanceofSustainableDevelopment¥//欧阳志远(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北京100872)一、持续发展概念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发展”,这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70年代以前,在西方经...  相似文献   

5.
应用不同时期的航天遥感图像,编制各期土地利用分类图,在ARC/INFO和ARCVIEW系统的支持下,建立空间信息库,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斑块,面积,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等指标,对济南泉域景观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内耕地面积迅速减少,而城市、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建设用地大量增加,景观空间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土壤试验数据与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情况在一定的区间内给出区域施肥量,不同的空间尺度下环境因素对施肥区间分布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揭示地理空间范围对施肥区间的影响规律,以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省为研究区,借鉴景观生态学"尺度-过程"原理,利用统计方法建立生态气候、地貌景观、利用措施、土壤条件、养分管理(EGLSN)五个地理空间尺度。通过在研究区设置了Z1~Z5五个样区地理空间,统计各尺度地理空间内土壤调查点上产量分布信息,以养分变化与平衡模型计算施肥区间。同时开发了多尺度区域施肥系统,可在任意不同尺度地理空间上计算该区域的施肥区间,与各样区所在或临近县域审定配方比较表明:多尺度施肥区间基本涵盖了当地审定配方的区间,该方法可对不同尺度地理空间的施肥管理与规划提供定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TM影像的湿地格局变化空间分析——以洪湖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1991年、1995年、2001年的TM影像数据进行处理以提取洪湖市湿地类型,并通过GIS空间分析计算洪湖市各类型湿地变化的紧凑性指数和熵.结果表明各类湿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湖泊、河流的面积减小,并且湖泊的紧凑性指数较大,反映出湖泊减少的速率很快.3年间各类型湿地的平均熵值有所减小,这说明洪湖市湿地正朝着集中化的分布方式发展,这是人为干预湿地所造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人口分布空间化是解决统计数据与自然要素数据融合分析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2009年重庆市的人口统计数据,以居民点为指示因子,使用GIS空间分析与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居民点分布与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相关性分别为-0.608、-0.902、0.94、0.994、0.952、0.995、0.957.利用居民点缓冲区的概念,用因子分析法得到海拔高度、土地利用、道路交通及河流水系4个因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权重,分别为0.726 75、0.000 6、0.026 7及0.248 0,然后通过数据融合实现研究区人口统计数据的空间化.结果表明,通过数据融合产生的人口密度与各区县实际平均人口密度的相关系数大于0.85.最终生成的栅格人口密度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区内部人口分布的空间化.  相似文献   

9.
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上出现了一系列尖锐矛盾,制约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持续发展”的目标就是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学等原理,努力增强资源的再生能力,不断改善制约社会发展的诸多因素,使社会经济得以持久而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持续发展概念在我国的操作性OntheOperationoftheConceptofSustainableDevelopmentinChina徐嵩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自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持续发...  相似文献   

11.
地下空间规划可持续性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实现城市整体空间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代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以城市地下空间与环境容量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基础,初步构建了城市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理论体系,并对评价采用的技术方法、评价因子的选择、评价指标的确定等进行了综合研究,对可持续发展评价在实际规划设计中的运用做了深入的探索。将可持续性评价范围扩展到地下空间规划和设计层次的研究,为解决城市空间结构和决策性问题做出了前期工作。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阶段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足已成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地面积和绿化水平的瓶颈,进而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针对城市绿地面临的这一问题,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对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和原则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立都市区绿地系统、开展节约型城市绿地建设以及开发绿化高新技术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是衡量一个区域能否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及其程度的有效方法.根据内蒙古的区域特点,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动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自1990年以来,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呈阶段性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处于非可持续发展与弱可持续发展之间.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力度、加强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是提高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认为各种经济要素在吸收力,扩散力和阻力的作用下发生空间流动而形成经济要素流,经济要素流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可通过改变各力的大小来调控优化经济要素的空间流动,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区域可持续发展模糊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模式,然而,目前很多评价方法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针对这些不足及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模糊性,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将模糊评价方法应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该方法形式简单。实用性较强,避免了确定权重的问题.依据各年份综合指标的隶属度,可以判断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主导产业的选择较多地侧重于经济标准和指标,对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在可持续发展要求下,以传统经济标准和指标为基础,构建反映区域可持续发展贡献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及废物利用率、水资源消耗量、煤炭资源消耗量等指标,以及反映促进社会进步情况的社会进步标准和吸纳就业人数比、人均收入占区域所有产业人均收入比等指标,体现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社会进步三方面的要求,并利用AHP方法建立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主导产业选择模型,对陕西省工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原理与决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可持续发展研究已成为地理学研究的活跃领域和发展前沿,区域尺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地理学更能发挥优势的领域。本文运用现代地理学,系统科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属性及在一定尺度的区域范围内,由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各要素组成的区域的结构关系,协调原理和演变的机理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8.
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基于国情提出的社会经济发展新方向,但在旅游领域究竟如何理解高质量发展并未形成共识.该文在梳理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高质量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旅游高质量发展内涵、分析框架和治理途径.结论认为:旅游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可持续发展,对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评价必须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核心理念,以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协调发展为底线,进行地方、区域、国家和全球四个空间尺度的二维分析,旅游高质量发展要以人为中心进行多尺度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9.
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三大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枢域可持发展系统是人地关系,区际关系,代际关系协调统一的区域-自然-社会复系统,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适应以及自然对人类的影响和反馈是人地关系的运行机制,地球伦理,限制消费,提高潜力,减少破坏是其协调原则;空间相互作用下“流”的形成发展以及人类调控下“流”的调协互补是区际关系关系的运行机制,公平分配资源,维护共同利益,补偿跨界影响,优化人地关系是其协调原则;社会伦理和社会进行是代际关系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从可持续发展和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一个区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线性数学模型,并通过对模型的分析,讨论了各子系统(各类资源)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