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冷战时代美国全球化战略,是美国在雅尔塔体系终结和国际新格局开始之时,经过长期的探讨和摸索逐渐形成的,其目的是确保美国国家利益和全球霸权,因此尽管其间布什政府的“世界新秩序”和克林顿政府“参与和扩展”战略各有特点,各有侧重,但在总体上都有严重缺点,这是美国后冷战时代在国际事务中连遭挫折的重要原因,美国只有放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原则来指导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也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2.
后冷战时代美国全球化战略,是美国在雅尔塔体系终结和国际新格局开始之时,经过长期的探讨和探索逐进形成的,其目的是确保美国国家利益和全球霸权,因此尽管其间布什政府的“世界新秩序”和克林顿政府的“参与和扩展、战略各有特点,各有侧重,但在总体上都有严重缺点,这是美国后冷战时代在国际事务中连遭挫折的重要原因,美国只有放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原则来指导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也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3.
过去一年是世界加速向多极化发展的一年。这是当前国际形势的重要特点。在多极化加速的趋势下,新的世界格局日益临近,下世纪头十年内即可正式形成,从而结束冷战后的过渡时期。决定多极化有三个重要条件。一是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衰落,导致它的国际影响和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显著下降。二是日、欧(特别是德国)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成为美国的主要对手,而不再是原先那样的追随者。三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作用的加强,特别是其中的大国和国家集团的崛起,促使南北关系发生重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国人民一致热望的日内瓦会议已于四月二十六日在日内瓦国联大厦开幕了。尽管美国政府奉行「实力」政策和长期「冷战」方针,千方百计地阻挠与阴谋破坏日内瓦会议的召开,然而日内瓦会议召开这件事本身证明,通过协商的道路解决国际事务上的分歧,这种要求,已成为一个不可抗拒的伟大力量。  相似文献   

5.
上海五国主要是指中、俄、哈、吉、塔 ,由于五国元首首次会晤是在上海举行 ,所以这一合作进程被称为“上海五国”机制。“上海五国”机制的产生与发展是五国面临的内部、地区、国际形势推动的结果。它最初是由五国加强边境地区的信任和裁军开始的。几年来 ,“上海五国”机制通过五国元首每年一次会晤及不同层次和方面的谈判 ,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确保地区安全稳定、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加强国际事务上的共识等方面不断取得成就 ,为在冷战后摈弃冷战思维 ,探索新型的国家关系、安全观、区域合作模式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而且对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996年世界形势的一个突出之处是亚太地区构成了国际事务的主舞台,冷战后出现的多极化趋势在这一地区表现最为明显。美、俄、日、中、东盟等世界主要大国或国家集团在这里展开了角逐与较量。尤其明显的是,随着中国的崛起,亚太各大势力都把中国作为对外关系中的主要考虑因素。1996年亚太各大国关系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是围绕着中国进行的。1.日本对中国施压,导致日中关系变  相似文献   

7.
孔刚 《世界知识》2014,(18):52-53
<正>"乌克兰回合"是冷战后俄罗斯与欧美之间关系的冰点,而欧洲安全也面临着冷战后最严重的威胁。在这场博弈中,德国的立场和行动尤为引人注目。在总体上与西方步调一致的前提下,德国频频亮出自己独特的观点、打出自己的牌。其实在柏林的眼中,与莫斯科的关系的确是特殊的,绝不能随意摆布。但目前的问题是:这一特殊关系还能走多远?  相似文献   

8.
判断冷战后美国政府的对外战略和对华战略走向,应当着眼于大处。类似那种以布什家族的“中国情结”作为判断根据的看法是靠不住的,因为中美关系不是两个家庭间的事情,而是世界上两个最大国家之间的关系。布什是冷战后美国的第二位总统,又是进入21世纪的美国第一任总统,这个政府的对外战略恐怕离不开美国在冷战后和新世纪要实现的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国际格局中,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及战略地位可以用以下四段话来表述:——中亚是地处亚欧大陆多种文明、多种体制之间的结合部。该地区的发展与稳定涉及上述背景之下的非常复杂的历史与现实、政治与经济、人文与军事等各方面的因素。——中亚是冷战后各大战  相似文献   

10.
从二战结束到苏东剧变之间的所谓当代是以“冷战”为主要特征的 ,而从 2 0世纪 80年末期到 2 1世纪中期之间的过渡阶段又被史学界贴了“后冷战”的标签 ,它表明未来全球的多极化趋势虽不可避免 ,但当前的国际关系因冷战结束的和平方式而突出一种渐进而反复的局  相似文献   

11.
美国需要找一个假想敌以推行其全球战略东西方的长期对立使许多美国人,尤其是那些活跃于政界的人士形成了观察国际事务的特有的思维模式或认识框架,他们往往把与美国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划入另册,必欲“遏制”而后快。这种对不同意识形态国家的“刻板之见”成为美国政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只不过是将之加剧而已,反过来又对美国外交政策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影响。东欧剧变和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外交置身于世界秩序发生历史性重塑和转型的大变局之中,迫切需要通过理论和实践创新,提供一种"理解力",引导大家对纷繁复杂的现实做出准确判断,抓住国际事务发展的本质;提供一种"规范力",促使外交活动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并能形成共识;提供一种"批判力",推动及时反思,进行自我完善和调整,从而把稳前进的航向。世界之变的未来演进可能有三种前景从历史的角度看世界变局,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  相似文献   

13.
冷战虽然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它所代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交往的独特性前所未有。冷战期间,人与自然之间交往显现出“功利化”的特色,人与社会之间交往表现出“泛政治化”的色彩,国与国之间交往充满着“邻壑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正>在2017年,英国脱欧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将渐次显现。如何理解这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理解英国和欧盟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当今的世界格局仍然没有颠覆二战和冷战后的政治遗产,二战和冷战则是全球化完全展开的时代大幕下主权国家之间权力关系的洗牌与重组,从中诞生了美俄主导的两大阵营以及从属于美方阵营的欧洲共同体,同时以两极对  相似文献   

15.
冯玉军 《世界知识》2020,(15):75-75
在国际冷战史研究中,美国的凯南电报、英国的罗伯茨电报和苏联的诺维科夫电报被认为是很重要的三份文献。它们凝聚了美英与苏联之间的相互战略认知,提出了应对对方威胁的战略方针与规划,从而也成为冷战起源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外刊要论     
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美国核不扩散政策分析Sharad Joshi(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与国际事务研究所学者)美国决策层日益倾向于改变冷战时期达成的核不扩散协议和条约。美国在此问题上的单边主义倾向有可能使一些国家怀疑核不扩散多边机制的可靠性,进而重拾过去的“自助”政策确保本国安全。美国在此问题上采取的任何行动,都可能会被一些国家或实体视为敌意。美国内一些实用主义者据此认为,可接受韩国和以色列拥有核武器的既成事实,以此抗衡伊朗和朝鲜;继而应将向事实上的核国家提供技术与培训合法化,以保障其核工厂的稳定。有两个因素会影响美国…  相似文献   

17.
俄英外交战何以由一桩刑事案件演变成两个国家之间自冷战以来最为严重的外交对抗,双方互不相让的强硬立场会不会引发俄罗斯与西方的"新冷战"?  相似文献   

18.
外刊要论     
《生存》(季刊)英国国际战略问题研究所编辑出版2003年秋季号DennyRoy,美国夏威夷州火奴鲁鲁亚太安全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在以美国为最强大的国际体系中,中美关系发展很重要。本文评论了冷战后中国对美国主宰国际事务特别是主宰亚洲事务的反应。随着中国力量的日益增强,中国采取有限的平衡、迁就美国的政策,目前正采取挑战、抵消和迁就相结合的政策,但未来中国将会挑战美国并试图取代其影响力。中国对美国主宰地位的反应IvoH.Daalder&JamesM.Linds华盛顿布鲁金斯研究所外交政策资深研究员在全球化时代,欧美的伙伴关系必须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19.
晓岸 《世界知识》2014,(24):56-58
<正>乐观主义的下行冷战结束后,还没有哪个年份像即将逝去的2014年这样纷乱。人们对世界和平与安全前途的忧虑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冷战和热战的幽灵在欧亚大陆上空和网络空间徘徊,美俄、欧俄、中美、中日关系的紧张和中俄异乎寻常的靠近似乎都表明新的地缘政治博弈时代已经来临。美俄对峙和中美摩擦到底哪个才是当前大国矛盾的主要方面,大国特别是上升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如何避免掉入两败俱伤、群死  相似文献   

20.
<正>冷战结束后,原先的中苏朝与美日韩在朝鲜半岛南北对峙的冷战旧格局,为中美主导的亚太双重安全体系新格局所取代。中国主张的多边安全体系与美国推行的双边同盟体系实现"兼容共存",中美之间的内在结构性矛盾避免了升级为对抗,亚太地区的国际秩序和地区安全的平衡基本得到维持。中国这艘巨轮在越来越大的同时,越来越进入目前由美国主导的现存国际体系和体制,双边关系呈现竞争、摩擦、冲突与协调、磋商、合作的复合形态。逐步淡化同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