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李超 《广东科技》2004,(12):14-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经验,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提出的根本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的新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  相似文献   

3.
<正>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目标和任务。这是一种全新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4.
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有效手段,是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和章程,处于重要的龙头地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由此可见,在城镇化和城市建设中,必须认真领会和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和特点,进一步提高规划水平,更好地发挥规划的科学指导和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有效手段,是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和章程,处于重要的龙头地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由此可见,在城镇化和城市建设中,必须认真领会和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和特点.进一步提高规划水平,更好地发挥规划的科学指导和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统筹城乡发展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破解“三农”难题的基本方略,是推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实践证明,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以科技创新未撬动淳安城乡统筹发展作了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五个“统筹”。这是我们党准确把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总结改革开放20多年经验、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提出来的战略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8.
《科技智囊》2004,(9):30-32
宏观调控到底对企业有什么样的影响?企业如何适应新一轮的宏观调控,以便进行相应的战略调整……天时、地利、人和,从三个维度来解析西部牦牛产业集团发展之路,应该能从中找到一些答案。天时——天时对于企业而言,更多的是一种大的政策环境的利好。这种利好一方面是“天赐良机”,另一方面是要“把握先机”。西部牦牛产业集团似乎两方面做得都不错。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提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  相似文献   

9.
人才强国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慧琳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5):10-10,112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分析世界经济政治发展趋势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在科学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10.
切实担当起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模范先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科技》2004,(3):1-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一”,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样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辰,牢固树立和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阶段的“三农”问题集中地表现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尤其是大量农业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成为阻碍工业化、城镇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所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济结构问题、分配关系问题、农民收入和就业等城乡关系失衡问题无不与“三农”问题相关。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由于长期的积弱积贫,  相似文献   

12.
山东半岛区域文化和谐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山东半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互动并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建立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一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推动半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山东半岛文化和谐发展实施“一二三四五六”战略,即:一体化,两加强,三文共建,四位一体,五个统筹,六大工程,全面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13.
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有效手段,是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和章程,处于重要的龙头地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由此可见,在城镇化和城市建设中,必须认真领会和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和特点,进一步提高规划水平,更好地发挥规划的科学指导和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把思想高度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科技等各项工作,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更好地完成新世纪新阶段肩负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大同市南郊区区域工业经济发展概况,从坚持全面推进煤炭大区“五个转变”、加强宏观统筹协调、构造“宝塔型”企业团队、加强政策扶持和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大同南郊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建设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标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安徽而言意义尤为重大: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进程,必须切实解决“三农”中实际存在的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展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8.
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实质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强调的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本文认为,从现阶段的国情出发,要以六个方面的关键环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五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为指导,从龙岩学院的办学理念、办学功能、办学效益三方面论述办好龙岩学院对促进老区发展的重要性,阐释了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  相似文献   

20.
<正>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新时期,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人口计生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虽然当前我国人口计生工作形势总体是好的,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的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人口问题不仅反映在人口数量方面,同时也反映在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方面。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主线,强调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