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泡桐为假二叉分枝,自然接干性能差,往往是造林时的苗高,即是成材时的主干高,形成矮干,且干形弯曲,尖削度大。降低了桐材等级、出材率及经济效益。利用泡桐荫芽更新可以培育出高干通直的优质桐材。萌芽林具有突出的苗于高和主干高优势,1年生萌芽林苗干高为植苗林的145.10~162.23%,7年  相似文献   

2.
<正> 泡桐短期轮伐技术是在高水肥的宜林地上,选用速生型泡桐优良品种,采取圃地育苗——移植造林,或留圃造林,或埋根造林等方式,造林后加强管理,第四年进行第一次间伐,伐后萌芽更新,第七年进行第二次间伐,伐后萌芽更新,第十年全部采伐,在一个皆伐周期(十年)内,采伐三次。实践证明,植苗造林4年生和萌芽更新3年生泡桐胸径一般可达到12——20厘米,植苗造林7年生和萌芽更新6年生泡桐胸径一般可达  相似文献   

3.
利用树干解析计算分析福建省牛姆林自然保护区18 a生拉氏栲(Castanopsis lamonteii)人工林的生长量、生物量及生产力特征.结果表明:拉氏栲树高、胸径和材积总生长量分别达到16.4m,15.85 cm和0.17 m3,期间分别出现5次、3次和1次生长高峰,按生长高峰出现年份先后顺序依次为胸径、树高和材积;树高、胸径连年生长量曲线起伏波动较大,且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出现多次相交,材积各生长量曲线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将拉氏栲树高、胸径和材积总生长量与林龄进行回归方程拟合,拟合效果理想;拉氏栲各器官生物量表现为干〉枝〉根〉叶,各器官含水率表现为叶〉根〉枝〉干,单株平均含水率为41.9%;拉氏栲种群生物量为189 133 kg·hm^-2,种群净生产力为10507.39 kg·hm^-2·a^-1.  相似文献   

4.
选择1991-1993年自然飞子成林的桐棉松林进行人工抚育试验。试验设试验林和对照林。试验林面积62.hm2,对照林面积56.hm2,对照林的起源、林龄、单位面积保存株数、立地条件与试验林基本一致。试验林于1994-1995年进行人工补植,于幼林期每年割草、砍灌、施肥2次,并进行1次透光伐,待林分进入割脂期后,再进行1次林下除草、砍灌,改善生长条件,促进林木快速生长。对照林于幼林期不补植,每年只进行1次除草、砍灌、施肥和透光伐,待林分进入割脂期后,也进行1次林下除草、砍灌外,就不再进行其他抚育措施。20年生时,试验林保存率达到90%以上,林木胸径生长年均超过1cm/a ,树高生长达到08.6~08.9m/a ,蓄积量82.m3/hm2· a ,松脂产量达到每株57.kg ,全年9280kg/hm2;而对照林胸径年生长07.~08.6cm/a(比试验林少03.8~04.8cm/a),树高年生长05.2~07.8m/a(比试验林少18.~29.m/a),蓄积量6.3m3/hm2· a ,松脂产量每株4.5kg ,全年7601 kg/hm2。试验林的林木生长明显优于对照林的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5.
<正> 泡桐是河南省的主要栽培树种,群众喜爱,栽培普遍,全省每年育泡桐苗约一亿八千万株。由于育苗地不适,方法不佳,又一直采用种根无性繁殖,常留圃二至三年出圃,圃地病苗率由1978年前的1—3%,升高到5.7—16.7%,个别地块高达21.1%。因苗干低,达不到培养高干无节良材的目的,定植后平茬,发病率由5—7%,升高达7.6—12.6%,严重影响着泡桐生产的发展,而且浪费土地一倍。为了解决泡桐生产中这一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 从六十年代开始,泡桐在黄淮海平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泡桐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1984年河南省秋季带叶栽植泡桐就达1.7亿株。泡桐的优良特性越来越为广大群众所认识,植桐已成习惯。目前,植桐在黄淮海平原正向纵深发展,除继续发展具有独特风貌的农桐间作林外,泡桐生产出现了以下四个发展新趋势。营造泡桐速生丰产林利用泡桐生长迅速,经济价值高,宜于和农作物间作的特性,采取科学栽培技术,选用良种壮苗,采取集约经营等措施,营造泡  相似文献   

7.
<正> 泡桐是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我省已栽植泡桐三亿多株,木材蓄积量八百多立方米,年生长量约二百万立方米。但由于泡桐丛枝病的危害严重,我省每年少生产近百万立方桐材,损失高达三亿元。河南省泡桐丛枝病防治研究组,从1974年到1981年,经过七年协作攻关,已经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获得了河南省及中央林业部科技成果奖,鉴定结果认定可在全国推广。1982年、1983年两年,在鄢陵县全县范围内进行了三十六万多亩泡桐  相似文献   

8.
<正> 旱快柳是辽宁省鞍山市林科所某单位协作研究的成果。旱快柳是旱柳的新变种,旱快柳生长快,三年生树高达5.2米,胸径8.8厘米,16年生旱快柳解析木胸径为36.9厘米,树高14.1米,单株材积为0.92立方米,为相同条件下旱柳的4.18倍。旱快柳适生范围广,在草甸土、河淤土、棕黄土、氯化物章甸土及滨海盐土上均可生长。可耐,-38℃低温而不冻害,在  相似文献   

9.
天演速生杨     
天演速生杨以生长快、积材率高而著称,它具有四大特点: 1.易生性。对生长环境条件要求不高,当年扦插,当年即可成林。 2.速生性。扦插当年高可达5~7米,胸径3~5厘米,五年生高达17-20米。胸径26~36厘米米。  相似文献   

10.
美大速生杨     
美大速生杨是由中林系列速生杨选育而成。它具备速生、优质、抗病虫、耐热抗寒、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为全国生长最快的杨树树种之一。它可以当年育苗,当年成林,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创造良好生态环境和提供轻工业用材的首选树种。 美大速生杨生长极快,当年苗高5m,二年苗高8m,三年生树高10m,胸径15cm,五年生造林树高14m,胸径22~26cm,7年生胸径可达32~35cm。其生长量比意大利72、69杨等提高15-20%。造林密度可采用2m×5m、3m×3m、2m×4m等不同规格。它可作为超短期用材。每…  相似文献   

11.
<正> 芝麻地膜覆盖技术是八十年代初由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等单位开始研究的。近十年来.经过大量的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证明,芝麻地膜覆盖有提高地温、防旱防溃、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抑制杂草、减轻病害、促进生长和提早播期、扩大种植区域等作用,一般可使芝麻每亩增产25-40公斤,增产30-60%,旱涝年份增产幅度更大,可达一倍以上。如河南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1985-1987年3年48个点次试验,地膜覆盖栽培的平均亩产90.8公斤,比对照亩增29.9公斤,增产49.1%;项城县城郊乡解庄行政村1985年30亩地膜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12.
一、保持适当的冠、高比例。杨树生长快慢的关键是树冠的大小。一般来说,树冠越大,生长越快,成材越早。按栽培后7年成材,树冠高度占整个树高的比例应掌握以下数据:①1-3年生的树冠占3/4;②4-5年生的树冠占2/3;③6-7年生的树冠占1/2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一、保持适当的冠、高比例 杨树生长快慢的关键是树冠的大小.一般来说,树冠越大,生长越快,成材越早.按栽培后7年成材,树冠高度占整个树高的比例应掌握以下数据:①1~3年生的树冠占3/4;②4~5年生的树冠占2/3;③6~7年生的树冠占1/2以上.  相似文献   

14.
<正> 泡桐干瘤病是危及泡桐幼树正常生长的一种生理病害。据调查,我省禹县、襄县、睢县、民权等地均有此病的发生。为了有效地控制此病的发生和蔓延,我们从一九八一年四月份开始,对此病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后,仅供参考。一、病害症状干瘤病多发生在二至五年生泡桐幼树上。此病四月份开始发生,六、七月份为盛期。早期突出症状是树干表面出现数量  相似文献   

15.
<正> 眼下,又到了草菇的栽培季节(当地气温稳定在22-37℃,空气相对湿度在70%-80%,草菇即能正常生长)。草菇,又名兰花菇,是我国栽培较为普遍的菌类品种之一。草菇含有Vc和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一种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投资少、效益高的品种。 1.防营养不足。营养是草菇生  相似文献   

16.
<正> 半夏系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块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半夏的块茎含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β—氨基丁酸等成份。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功能。半夏是当前市场上紧消药材。也是河南省地道品种之一。但是,由于农村土地承包,年年深耕细作,目前野生资源趋于枯竭产量大幅度下降,供需差距愈来愈大,现在医药部门大都以水半夏代用。为了把半夏这一紧缺药材的生产迅速恢复发展上去,尽快缓和或满足医疗和出口之需,半夏人工栽培已成为当务之急。一、半夏的植物学特性半夏为天南星  相似文献   

17.
<正> “郑番2号”是省农科院园艺所培育的优良早熟一代杂种,植株属有限生长类型,普通叶,叶为绿色,5—6节着生第一花序,2—3穗果封顶。能结4—5穗果,每穗结果3—5个,果实扁圆形、大红色,较大,平均单果重130克左右,秋季及保护地栽培平均单果重可达150克左右;果实含可溶性固形物3.7%,甜酸适中。“郑番2号”生长势和抗逆性较强,成熟期较早,结果集中,果实较大,亩产可达8000—10000斤,前期产量高,占总产的35—40%,经济效益显著,适宜春、秋露地及保护地栽培。荣获1983年河南省科技成果三  相似文献   

18.
王彩芝 《河南科技》2002,(14):16-16
<正>草菇是喜高温高湿菌类。适于夏季生长,多在6-9月份栽培。由于河南省为小麦主产区,有充余的麦糠资源,下面就介绍一种以麦糠为主的草菇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正> 70年代末以来,小麦白粉病在河南省发生逐年加重,并多次大面积流行成灾。常年发病面积都在1千万亩以上,年损失小麦1-2亿公斤左右,大发生年发病面积在4千万亩以上,损失小麦3-5亿公斤左右。发病面积和损失小麦数量都居全国首位,已成为河南省小麦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重大灾害性问题之一。为了进一步研究了解小麦白粉病流行成灾的原因,并且为生产及育种部门提供科学依据,近年对河南省的24个主要推广品种(占全省推广品种80%以  相似文献   

20.
<正>在2005年河南省1%人口抽样调查总结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对此次调查的初步分析表明,自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之后5年间,河南省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势头虽有所减弱,但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