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二十世纪初,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震荡与激变,强势的西方文化把整个中国都卷入到“西化”的浪潮中。面对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以辜鸿铭、杜亚泉、梁漱溟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高举中国传统文化,以复兴传统文化来振兴民族精神。他们与新文化派展开了一系列的论战。中西文化之争便成了世纪之初我们民族精神生命层面的主流。  相似文献   

2.
黄朝峰 《海峡科学》2008,(12):106-107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充分肯定了数学的文化价值,青年名师张齐华等也极力主张"用文化润泽数学课堂'.可如何具体践行,引文化之泉润泽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趣味横生、思绪飞扬并充盈着浓厚的文化意蕴呢?我想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理解,从四个方面进行"点"击"例"谈.  相似文献   

3.
五四前后,中国文化的主题是中西文化的冲突、调和与融合创新.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可以说是中学在吸纳西学过程中的重建.针对当时文化上顽固守旧与过度西方化两种倾向,冯友兰立足东方文化本位,提出了融合中西、创新中华文化的主张:第一,标举产业革命的文化类型说和工业中心的文化融合论;第二,运用西方"正"的方法和东方"负"的方法的长处,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新理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以及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提出了关于企业文化正确建立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前上海文化研究在史料的整理和史实的梳理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可是由城市研究激发的深入犀利的理论思考则乏善可陈.绝大多数研究著作只不过使用不同的材料,来证明"现代化"叙事的正确和"发展主义"意识形态的不可抗拒.从"文化传统"和"都市经验"的角度来反思上海文化研究的现状,希望能在充分发掘上海经验的同时,提供另一种回应中国现代性问题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拟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探讨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点,立足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同时吸收其他国家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可取经验,建立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建设成为内部控制制度基础的坚固基石。  相似文献   

7.
王圣宝先生的专著《文化源流论》,从历史生物学的角度,对文化源流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由于从全新的角度研究问题,所以书中新论频出,而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8.
仝艳丽 《科技信息》2010,(34):168-169
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的承载体。要掌握一门语言,理解其背后潜在的文化必不可少。日语是日本这一国家的民族语言,充分体现了日本的文化,要真正掌握日语,必须认真理解日本文化。在当今中国的日语教育领域存在一种倾向,即日语教学以精读课为中心,重视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而忽视语言背后日本文化的传授。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重视日语教学过程中日本文化的导入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是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战略难题,在世界各国老工业基地改造中,有许多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文将从文化创意产业在工业振兴中的意义和价值入手,结合实际项目,学习和思考有效促进新老产业结合的途径,并带来相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论述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沉没之鱼》中具有代表性的象征,即沉没之鱼的象征,陈璧璧和容小姐的象征,以及小白哥这一人物形象的象征。通过对这些象征及其意义的分析,发现东西方文化存在着误读和差异。可见,文化之间的平等交流必须建立在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中国文化的主题是中西文化的冲突、调和与融合创新。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可以说是中学在吸纳西学过程中的重建。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中国文化价值如何,如何进退?怎样去评估中西文化的优劣?中国传统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西方文化要不要吸收,如何吸收?这是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十分关注的问题。针对当时文化上顽固守旧与过度西方化两种倾向,梁漱溟、熊十力提出了“益欲中心”、“生命本体”说,他们从“昌明东方学术”着眼,强调立足本土,化合中西古今,创新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国家两大战略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文化软实力建设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这种统一性具体体现为:历史境遇的共存性、指导思想的同一性、价值旨趣的一致性、实现主体的交融性、文化品性的相通性和途径方法的交互性。  相似文献   

13.
长篇小说《西游记》生长于独特的思想文化土壤,作品的整体文本结构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寓意,即人类审视自身本性的反思意识,个人成长历程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以及努力寻求超越外在限制、克服自身弱点、追求无限自由的人生理想和浪漫精神。  相似文献   

14.
企业并购并不是资金与技术的简单联合,而是实现从资产到企业文化的整合;企业并购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有形资产的优势互补过程中,对企业文化差异与冲突的处理。基于对文化差异产生的影响因素分析,指出了文化冲突对企业并购的影响,介绍了4种文化整合模式及并购双方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阐述了文化整合的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是一种事实性存在。造成中西方教育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西方对教育概念的原初性定义的差异。事实上,中西方对教育概念的原初性定义的差异,己在思想上勾勒出了各自教育发展的“蓝图”,并在教育实践中生成了中国和西方国家教育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从对图书馆文化品位内涵释解、图书馆文化品位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到构建高品位图书馆文化、强化其素质教育功能等方面阐明了图书馆文化品位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推进汉藏佛教界文化交流的政策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民国初年开始,随着汉地佛教的复兴,藏密在内地渐起,汉藏佛教界之间的文化交流也随之赓续。这不仅缘起于佛教界自身发展所承载的文化交流使命,而且与宗教文化所赖以存在和交往的政治情势息息相关。这一时期汉藏佛教界作为西藏与内地文化交流的主体是其社会地位和政策空间共同演进的历史结果,彼此间文化交流的发展是其间政治背景与宗教文化自身因素相作用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文化传统,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甚至法律制度都植根于其文化传统之中,本文从律师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司法公正的价值取向,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打官司与打“关系”等方面分析了文化传统对司法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书院萌发于唐末,鼎盛于宋元,改制于清末。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江西书院不仅有幸同其始终,而且几度独领风骚,对江西教育昌盛、文化发展、学术繁荣、民智启迪、社会教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对凝聚赣文化精神起着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书院与当代大学文化教育及建筑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是我国古代办学的一种极具特色的形式,书院的文化教育观对我国当代大学校园人文环境的构建仍然有着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书院与当代大学文化教育观的比较,从建筑环境建设的角度阐述书院对当代大学校园人文环境构建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