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运用模糊概率法综合评价了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大豆区域试验的13个品种,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的优劣次序为富裕205,嫩丰14,嫩亚系4,嫩抗8408-6,8729,庆8756,钢8168-8,合辐87-550,合丰25,绥8247-1,东农2070,哈88-3062,哈88-2499。这种评价结果与实际完全条例,本方法具有更简便易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对皖棉10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表明该品种是一个丰产、稳产、适应性强的新品种。为全面综合评价皖棉10号新品种,采用灰色多层次评判。从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及生育性状三个方面评判和综合评判,表明皖棉10号超过对照泗棉3号及其它参试品种,关联度为0.8384,最接近于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3.
棉花新品种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与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棉花新品种要在产量上有所突破,应重点选择结铃性强的材料,不仅可同步提高单铃子棉重、手指和衷分,还会间接增加纤维长度与强度,但应注意防止熹克隆值的增大,使纤维变粗。主成分分析结果,前4个主成分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达86.79%,根据各品种主成分的综合得分,对各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前3位的品种依次为同舟棉2号、百棉1号和锦科791。在每个品种相应于4个主成分得分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从产量和品质的相似度上将13个品种聚为3大类。图1,表7,参8。  相似文献   

4.
瓜类作物对两种化学除草剂的耐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龙江省瓜田草害已成为瓜类产量和品质的限制因素,生产上所采用的化学除草常常因为使用不当而导致药害的发生。通过室内生测的试验方法,研究了甜瓜、西瓜、黄瓜、南瓜及西葫芦等主要瓜类作物对施田补及乙草胺两种主要除草剂的耐性。西瓜耐性最强,黄瓜耐性最弱;白美人甜瓜对施田补的耐性强,而风度耐性差;黄瓜龙杂黄7号对两种除草剂耐性强,奇丰耐性差;南瓜1号对乙草胺耐性强,而美泰赤粟对施田补的耐性略强。在除草剂用量5mg/kg~10mg/kg之间,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有明显增强的趋势。5mg/kg施田补对白美人甜瓜等安全。10mg/kg对绿农9号也很安全。5mg/kg及10mg/kg的乙草胺对绿农9号西瓜安全。其对黄瓜和甜瓜这两种小粒种子的抑制率偏高。研究认为在黑龙江省的瓜类生产上使用除草剂时,不同瓜类品种应该经过预备试验决定除草剂的品种及用量。提出的不同除草剂对瓜类主要抑制部位上存在差异观点,将为选择适当的栽培和药剂处理方法提供理论参考。图4,表4,参28。  相似文献   

5.
“四单19号”玉米稳产高产技术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单19号”玉米是我省从吉林省引进的中晚熟品种,适地我省第I、Ⅱ积温带种植,增产潜力很大,通过试验建立高产稳产的数学模型,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筛选出了该品种栽培的主要因素:适宜播期、合理密度、氮肥和磷肥为决策变量,预控稳产指标,指出寻求最佳农艺措施和最优生产条件,是我省玉米生产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大豆不同抗性品种感染胞囊线虫后防御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线4号和合丰25两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接种大豆胞囊线虫,研究大豆胞囊线虫对抗感品种大豆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线4号被线虫侵染后,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都有所增加,其活性均高于感病品种合丰25。在没接种之前,抗线4号除过氧化物酶稍高外,其它两种酶活性并不高于合丰25,只是在接种线虫后,抗线4号在线虫侵染后诱导了防御酶活性的表达,合丰25在线虫侵入下酶活性增加缓慢,因此认为防御酶活性可以作为大豆抗胞囊线虫的一个生化指标。图3,参22。  相似文献   

7.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研究了目前河南省推广应用的十多个当家品种的关系。明确了当前夺取小麦高产、稳产的主攻方向,并认为豫麦18号、豫麦15号、豫麦7号、豫麦10号的性状、习性等最为接近,是洛阳区域小麦品种更新换代的新品种。在管理上可采用相应的栽培技术,一是农民容易接受,二是可以获得较大收益。表2,参4。  相似文献   

8.
钾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钾对大豆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对大豆产量构成因素有增强作用,钾能显著提高大豆产量,改善大豆品质。产量随着施K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纯K量150kg/hm2时,高油品种东农434产量达2727kg/hm2,高蛋白品种黑农35产量达2651kg/hm2。施钾有提高大豆脂肪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的趋势。表4,参6。  相似文献   

9.
选用吉林省西部典型苏打盐碱土,利用盆栽试验的方法探讨苏打盐碱胁迫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胁迫对同一水稻品种和不同耐盐碱特性的水稻品种各器官干重的影响是不同的。耐盐碱性弱的吉优1号叶片干重、叶鞘干重和穗干重对盐碱胁迫敏感程度比耐盐碱性强的农大10要重一些,而两品种茎干重受盐碱胁迫而变化的趋势一致。从地上部生物产量来看,吉优1号对盐碱的敏感程度比农大10强,而且两品种在抽穗期和乳熟期对盐碱的敏感性比其它时期要强一些。盐碱胁迫对水稻地下部干重的影响不明显。表8,参12。  相似文献   

10.
蔬菜生产受品种、气候、栽培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产品不耐储藏,有很强的秀节性。而蔬菜消费要求鲜嫩、品种多、供应均衡。多年来一直存在着生产与消费的不平衡。本采用系统动态仿真方法,以济南市蔬菜生产为背景,探索大中城市蔬菜生产、流通与消费问题,寻求实现多品种匀衡上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东沟县农业经济发展的灰色分析孙洪禄,罗玉芝,张世国(辽宁省东沟县农业区划办118300)引言东沟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特别是农村实行改革以后,农业生产由过去的单一粮食生产,走向了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其...  相似文献   

12.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黄河中游第三期试点小流域-堡子沟农业总产量值与农、林、牧、副业产值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以上各项进行了发展趋势预测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堡子沟流域农业经济为农牧副结合型结构。  相似文献   

13.
特种(甜、糯)玉米品种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把不同熟期的品种组装起来进行增温和分期种植,有利于显示品种的各自优势,加快早熟品种生育进程、提早青嫩鲜穗采收时间;提高晚熟品种的光、水、热等资源利用效率,增加生物产量。特别是品种南种北移,既能提高青嫩鲜穗产量,也不影响鲜产品质量。实现南种科学北引和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是提高特种玉米生产效益的有效措施。表5,参6。  相似文献   

14.
胡华平  汪浩 《系统工程》1994,12(5):31-34
用早熟3号/特矮大麦、早熟3号/91-6411、早熟3号/浙皮1号和91-6411/特矮大麦4个组合的P1、P2、F1、F2、B1、B2和B26个世代的试验资料,探讨了4个组合株高和基部节间长度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早熟3号/特矮大麦和91-6411/特矮大麦的株高表现明显的超显性,分离世代中高秆、矮秆呈双峰分布,株高的遗传符合一对基因的分离模式,高秆为显性。  相似文献   

15.
发展名优特品种是近年来我国提出的发展农业战略,只有发展名优特品种,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占领国内外市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名优特品种要从品种选育、繁殖出发,建立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宜西北沿山旱作区自然气候条件的油菜高产品种,选用20个具有一定产量优势的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利用灰色关联的方法对油菜主要植株性状及产量构成3因子与实际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菜植株主花序长度和单株二次分枝数与产量的关联度较大,茎粗和角果长次之,株高和单株一次分枝数较低;在产量构成3因子中,单株角果数与产量的关联度最大,角粒数次之,千粒质量最低;绵油11、三丰19、h 056、h 067和三丰16分别比对照品种青杂3号增产121.8%、85.7%、83.6%、78.4%和68.9%。表3,参13。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松嫩平原总面积为1027.9万hm^2,天然水资源总量为88.74亿m^3,平均占有水量为:533m^3/人,1560m^3/hm^2,这个数字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水资源分配不平衡,逐年表现出水资源不足的态势。针对松嫩平原水资源特点,应采用调整工业用水结构,生活用水采取开源节流方式,农业用水安排相适应的农、林、牧、副业结构,确定合理的生态体系,“调、蓄、用”相结合的治水策略。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是产粮大省,也是畜牧大省,种植青贮玉米发展奶牛事业,是黑龙江省在调整种植业结构中的重大举措。种植青贮玉米对品种选择比较严格,不仅要求品种的生物产量高,还需抗病性强、病叶少,并能在乳熟期收储、品质好。在黑龙江省的西北部地区引进了高油115等8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测定生物产量、成熟期、抗病性、品质等多项指标,经综合评价,筛选出较好的青贮饲料玉米品种主要有高油115、龙辐208,此品种适合在该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表4,参2。  相似文献   

19.
"农超对接"是农产品流通的一种重要模式,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户与超市的共赢。以"农超对接"供应链中农户和超市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在线性需求的情形下,构建成本分担机制前后农户和超市的利润函数,并对成本分担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成本分担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供应质量、供应链的利润以及农户参与"农超对接"的积极性,对我国农超对接模式的普及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朝阳市人口发展,耕地面积、水资源开发利用预测的基础上,利用灰色线性规划理论对朝阳农业内部的农、林、牧、副、渔进行调整优化,得出协调发展的最佳方案,进而提出了朝阳市“两高一优”农业发展的措施及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