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是恩格斯的名论断之一,我国学 义耳在《怀疑的化学家》中提出了科学的元素定义,从而“把化学确立为科学”。但是,据对原始献的研究,发现波义耳根本就没有提出过什么科学的、近代的元素定义。他根本上怀疑元素的存在,因此,上述见解肯定是错误的。那么,如何理解“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呢?本考察了波义耳的作《怀疑的化学家》和他的机械论哲学(或称微粒哲学)的主要论点,提出:波义耳建立了机械论化学,从而“把化学确立为科学。”  相似文献   

2.
反怀疑主义者认为,不仅全面的怀疑主义是自我反驳的,而且局部的怀疑主义也是自我反驳的。然而,限制论、特权论、层次论和派生论对反怀疑主义者的自我反驳论提出了批判。  相似文献   

3.
缸中之脑假设是怀疑主义论证中最重要的假设,普特南对“缸中之脑假设是自我反驳的”论证被当作了一种反怀疑主义的策略。然而,无论是标准的缸中之脑假设,还是普特南式的缸中之脑假设都不是自我反驳的,普特南的论证是错误的,普特南式的怀疑主义解答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怀疑思维的三个特性入手,即怀疑思维的否定性、试探性、不确定性,论述了由于怀疑思维三个特性而引发的问题空间重构,问题空间的重构有利于打破僵局,促使科学理论的范式发生更替。怀疑思维、问题空间重构和范式更替首先是构成链式运动,但是由于科学认识过程中信息运动的复杂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又进一步表现为信息网状运动。  相似文献   

5.
西方学者对中国数学的怀疑和偏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19世纪下半叶开始,一些西方学对中国古代数学成就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本对此作了考察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试图说明:要让中国数学史为更多的西方学所了解,尚需我国科学史工作做大量的研究、翻译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6.
怀疑主义者往往会通过知识的闭合原则来论证知识自身的不可能.闭合原则须假定这样的前提,即感知命题与怀疑论假说的否定之间存在着严格逻辑意义上的蕴涵关系.而本文作者试图表明:这种蕴涵关系恰恰不是纯粹逻辑的,它被赋予了语义内容.笔者试图进一步提出“琐碎的蕴涵关系”这个概念,按照这个概念,任何在感知上无法辨明差异的命题都相互蕴涵.最后笔者表明,从这个意义上看,怀疑论者借助知识闭合原则的论证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7.
相关选择论--当代知识论对怀疑主义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关选择论认为,不仅怀疑主义的假设不是相关选择,与认识无关,而且怀疑主义的论证方式也不具普适性,因此,怀疑主义的论证是错误的.相关选择论对知识论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2,(20):13-14
大黄系极常用中药材,《中国药典》规定来源于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Maxim.和药用大黄R.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历来是我国重要的大宗出口药材品种,广销欧洲、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大黄为传统的泻下药,主要功效为“泻下通肠,活血逐淤,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9.
1691年12月30日,罗伯特·波义耳(Robert Boyle,1627—1691)在伦敦溘然长逝。生前,他便被其同时代人视为一位真正的学者和皇家学会的元勋而倍加推崇;然而三百年来,其为数浩繁的著作及其庞杂精深的思想却一向难以为世人所理解。对此,德国那位伟大诗人、自称其科学著作之价值远在其文学作品之上的歌德(Goethe,1749—1832)曾深有感触:“其[指波义耳]态度太过于柔和,其表述太过于疑犹,希求得太多,而目标又太模糊。”(转引自[1],p.58)  相似文献   

10.
氧氢氮的翻译:1896-1944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oxygen、hydrogen和nitrogen是近代化学最具代表性的三个名词,它们在1855年由英国传教士合信以“养气”、“轻气”和“淡气”介绍到中国来。从字表面上,“氧气”、“氢气”和“氮气”这三个中文元素术语要比英文的oxygen、hydrogen和初nitrogen看来更具规则性,但这规则性并不是反映西方化学意义或理论的规则,而是中国自然哲学现和造字规则的呈现。  相似文献   

11.
当代反激进怀疑主义方案主要在面对知识封闭性原则时遇到困难,邓肯·普理查德认为激进怀疑主义问题产生于两个相互独立的哲学论题,即理性评价的普遍性论题和理性的偏狭性论题。对此,普理查德提出了针对知识封闭原则为基础的激进怀疑论证的维特根斯坦式方案,和针对不完全决定原则为基础的激进怀疑论证的知识论析取主义方案。两个方案既相容又相互支持,构成所谓"双视融合方案"的减弱型反激进怀疑主义策略。在考察了学界相关批评与回应之后,笔者认为该策略并未完全解决激进怀疑主义问题,关键在于维氏方案对理性评价的普遍性论题的拒绝是不完全的。一种可能的进路是,在逻辑上重新阐述理性的局限性,从而构成对两种方案及其融合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2.
1942年,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针对纳粹德国出现的“科学政治化”运动对科学自主性所造成的危害提出四条“科学规范”,即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和有理性的怀疑主义,意在防止和抑制特定的社会因素对科学活动的干扰和侵蚀,“扩展被证实了的知识”,促进科学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2000年以来,我国科学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科学行政化”对科学自主性的负面影响,强烈要求变革科技体制、重建学术规范、重振科学的“精神气质”、“以科学的方法管理科学”。  相似文献   

13.
2004年3月2日,欧洲航天局(ESA)发射了“罗塞塔”(Rosetta)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将用约10年时间追上一颗名叫丘留莫夫一格拉西缅科的彗星。“罗塞塔”将成为人类首个近距离绕彗星运行的探测器.其施放的彗星表面着陆器被命名为“费雷”(Philae)。  相似文献   

14.
名词随笔(二)“物质的量”一词太别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theamountofsubstance”一词被有关部门定名为“物质的量” ,已经多年了。本人作为一名教化学的教书匠 ,深感此词之别扭 ,特借贵刊一块宝地 ,说说自己的烦恼 ,并求助于诸位。本人不是汉语专家 ,但却晓得 ,在汉语里 ,复合词有两种 ,一种是非固定搭配的 ,例如 :“红的花” ,“黄的花” ,“臭的虫” ,“北京的大学” ,等等 ;另一种是固定搭配的 ,例如 :“红花”(一种中药 ) ,“黄花” (即南方人说的“金针菜”) ,“臭虫”(一种昆虫 ) ,“北京大学”(北京一所人人皆知的大学 ) ,等等。这两类复合词含义的区别不必专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化学基础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10多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科技部“攀登计划”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教育部“211工程”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及中国科学院的“百人计划”和“知识创新工程”等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化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我国化学(化工)基础研究取得了显著  相似文献   

16.
科学学创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国际上一般认为创始人是英国物理学家J·贝尔纳(J.D.Bernal)和美国社会学家R.默顿(R.K.Merton)。他们两人在当时发表了“科学学”的首批重要文献。他们的研究对象和目的,他们的研究方法,都摆脱了传统的科学史的研究和自然哲学的痕迹而开拓了一个新的方向——科学学的研究,由此奠定了“科学学”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缸中之脑假设是当代西方知识论中最重要的怀疑主义假设。对“我是否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这个问题,当代西方知识论者有不同的看法。摩尔借助新常识实在论试图证明“我知道我没有被恶魔欺骗”;普特南则借助语义外在主义试图证明“缸中之脑假设是自我反驳的”,然而他们俩人的论证都是有问题的。诺齐克借助知识条件论对“我不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作了论证;不变主义者布莱克则借用诺齐克的知识条件论得出了“我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的结论。语境主义者德娄斯提出了一种折衷的方案:在日常语境下,我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在怀疑主义语境下,我不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本文基本赞同语境主义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11,(3):52-53
剧情简介:《生化危机4》故事紧接上集《生化危机3:灭绝》。爱丽丝(米拉·乔沃维奇饰)在阿拉斯加找到了昏迷的克莱尔(艾丽·拉特饰),她被“保护伞”公司施以了手术,胸前植入的装置接收到奇怪讯号。她们追踪讯号源.来到了被丧尸占据的洛杉矶……在这里他们与克莱尔的哥哥、身为S.T.A.R.S.阿尔法小队队员的克里斯(文特沃斯·米勒饰)汇合,  相似文献   

19.
笔者曾在《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2期((realgar,雄黄、雄精或二硫化二砷》一文中,介绍了“同物异名”的问题,但这儿要谈的“同名异物”问题在实际T作中也不容忽视。它同样会给翻译工作者,尤其是词书编纂工作者带来不少困难。这在汉语和外语中都能见到.试先以汉语中的“杜鹃”一词为例,它既指一种鸣禽(其英语对应词为cuckoo),又指一种供观赏用的鲜花(其英语对应词为azalea),为了表示两者的区别.在描述该种植物时常不得不在“杜鹃”后面另加上一个表示类属的“花”字。新版《辞海》(1999)可能就是出于这种考虑才特地把“杜鹃花”列为主词条的。新版《牛津袖珍英汉双解词典》(2002)更是直接把azalea译作了“杜鹃花”。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怀疑并试图改变波普尔的“世界划分”,提出了“世界4”理论,“虚拟世界”已成为主流观点。然而,“世界4”的提法存在许多矛盾。本文从本体论的视角阐述了世界4的存在悖论,虚拟世界的“有”“无”悖论,世界4与“场”的悖论,虚拟世界是否具有本体论意义,最后给出了虚拟世界的一个科学本体论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