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切实负担起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直接面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若要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必须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紧密结合,以求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3.
时代的发展变化,要求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关注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的变化,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体系,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给每一位学生以具体的生活指导;要加大对大学生人生的指导意义;要在大学生价值实现上给他们以指导。使大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高校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提出"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建立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的服务机制,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探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经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丁湘梅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18-21
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正式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正确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对加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它要求一切以学生为本,着眼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内在需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每一个学生视为教育和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倡导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理论与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张德智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9,(Z1)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基础、方法措施及工作思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深入理解不断变化了的新形势,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总结出新经验. 相似文献
11.
廖爱华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5,30(1):91-94
新的世纪新的形势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新的形势,坚持“以人为本”。要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和现实意义,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2.
13.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教学方法和手段仍然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现有的考核方式达不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检验的目的,高校的一些领导干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重视不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应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实践途径,创新考核方式,转变观念。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形势下,探讨将以人为本理念贯彻到大学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认识,分析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更好的通过在日常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5.
论“以人为本”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释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科学内涵,探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必然性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以学生为本”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内涵,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客观必然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内涵,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客观必然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就必须把这项工作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同时,还要在关怀体贴、以情感人和为学生办实事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20.
周伟涛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0):178-180
分析"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特殊内涵,阐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的必要性,探讨如何从制度和机制层面确保"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贯彻实施,建立新的工作思路,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