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地貌环境的致灾研究——以重庆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刁承泰 《科学通报》1992,37(18):1688-1688
城市灾害涉及面广,不少城市灾害的致灾过程、成灾程度和分布状况与城市地貌环境直接相关。我们将这种相关性称为城市地貌环境的致灾性。本文以重庆为例,对城市地貌环境的致灾性进行定位量化的分析,从地貌学角度将城市划分出致灾等级。  相似文献   

2.
罗祖德 《世界科学》1990,(2):38-41,57
20世纪是科学昌盛的世纪,也是灾害频频的一个世纪.回顾80多年的历史可见,灾害危害性之大、影响之深远、波及面之广,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密切关注。因此,开展对灾害的系统性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把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已是全人类面临的严峻课题。一、灾害威胁人类的生存灾害一般是指那些可以造成人群伤亡和物质财富毁损的自然或社会事件,主要来源于天体、地球、生物圈三个方面以及人类本身的失误.其成因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系统。据统计,灾害的种类可达数百种。但一般可概括为两大类:即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按其发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地震次生灾害 一次强烈地震,会造成种种灾害,一般我们将其分为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直接灾害是指地震发生时直接造成的灾害损失,强烈地震产生的巨大地震波,造成房屋、桥梁、水坝等各种建筑物崩塌,人畜伤亡、财产损失、工厂停产,这种损失在大城市、大型矿山等人口集中、建筑物密集的地区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被称为海洋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是指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飓风灾害、地震海啸灾害及赤潮、海水入侵、溢油灾害等突发性的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5.
地震灾害预防 地震预报是减轻灾害的重要方面,但由于地震预报在科学技术上尚未完全过关。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不能单单依靠预报。而且,在人类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地震预报具有的精确性之前,任何国家政府不会在一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进行紧急疏散和撤离,因为一旦出现误报、虚报和混乱造成的损失不会比一次中型灾害小。因此,利用地震科学的成果,做好灾害预防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孔纪名  邱洪志  张引 《自然杂志》2014,36(5):346-351
成品油管道作为一种线性工程,具有孕灾环境复杂、人为干扰多、灾害点多且分散等特点,灾害发育易受到自然条件改变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受山地灾害治理费用的限制,大量的灾害点不可能都进行防治。管道建设用地为临时征地,这就要求管道治理工程对土地的占用最小,用尽可能小的工程措施达到管道保护的最佳效果。基于以上管道建设独特的工程特征与管道山地灾害的防治要求,建立一套与管道工程环境相适应的山地灾害早期判识、成灾类型确定、预防和治理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多年山地灾害防治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西南山区管道建设的实践,形成一整套山区管道山地灾害治理的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并成功示范应用于中石化多条成品油管道的建设和运营中,保证了山区成品油管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际防震减灾趋势中一个主流走势是越来越重视综合性防灾减灾,尤其是重视当代和未来城市地震灾害的防御问题。国内外大量的地震灾害事例都说明了一个事实,城市的地震灾害比城镇乡村的地震灾害要严重得多,在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中,城市地震灾害都会更加严重。人类社会在进入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在强度上、频率上都有别于以往任何  相似文献   

8.
洪水灾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洪水灾害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魏一鸣河海大学博士生金菊良广义地说,自从公元前3500~3000年人类对尼罗河洪水的首次记录开始,洪水灾害研究就随之开始。由于洪水灾害系统是一个开放动态复杂大系统,这一系统的组成涉及天文...  相似文献   

9.
齐琳琳  赵思雄 《科学通报》2003,48(Z1):17-24
利用国家"973"项目获取的特殊加密观测资料, 包括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风廓线仪资料、多普勒雷达图像资料、GMS5卫星云图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 采用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2001年8月5~6日上海城区出现的1949年以来最强一次降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与模拟研究. 目的是了解造成此次城市暴雨灾害的热带气旋内中尺度系统的发展演变特征和将较高时空密度的非常规观测资料用于高分辨率MM5中尺度数值模式, 对于有效地预报城市灾害性暴雨的可行性、必要性. 研究揭示出 (1)此次暴雨是由登陆热带低压内发生发展的一系列中尺度对流云团所致, 具有时空尺度小的特征; (2)热带低压在入海前的重新加强为这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3)热带低压与其内中尺度云团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4)及时、准确地充分运用各种观测资料对于有效地监测、预测出此类城市暴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5)局地风速的增强和风向的转变是暴雨中尺度系统的触发机制, 而充沛的水汽输送、聚集的对流有效位能为暴雨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地震灾害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灾害,而是自然作用与人类行为共同引起的综合致灾过程,地震时人们错误的应变行为是引起非地震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文章阐述了地震人为灾害的概念,通过丰富的震害资料说明人为灾害的危害性,分析了产生人为灾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1.
高峰 《科学之友》2007,(8A):53-53
众所周知,地球的最外层是大气层,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生命体都依赖着这个大气层生存。大气层正常或异常的活动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我们称之为气象灾害。地球大气活动并非是造成气象灾害的唯一原因。在远离我们地球14960万km的太阳上,太阳黑子的活动也是地球气象灾害的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许多极端气象事件。它们具有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强度增加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时空分布不均匀等特点,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里辑录部分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13.
金磊 《自然杂志》1998,20(2):104-108
在全球城市化的发展及中国近10年城市减灾科技与管理工作的推动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城市综合减灾是一个包括社会、经济、生态、自然、人文政策多重要素的复杂系统,而在面向21世纪进程中强调城市减灾战略,是实现中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提出:(1)现代与未来城市灾情的综合评估问题(中国);(2)城市综合减灾的基本理论模式(科技、管理、法制);(3)中国城市综合减灾实施安全文化建设的可行性构想等.  相似文献   

14.
伦敦、纽约和东京等大城市在我们的想象中巍然耸立。人们依然把这些地方与财富、希望和未来联系在一起。过去的半个世纪是属于大城市的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城市已从2个增加到20个,如今已声名显赫的里约热内卢、墨西哥城和孟买也加入了这一行列。虽然在众多科幻小说家的想象中,未来属于支配力越来越强的巨型城市,但事实上,它们的时代已经结束。大城市人口的典型增长率在20世纪80年代曾超过8名,但近5年来,这一数字下降了50%以上。预计大城市的数目在未来25年内将不再增加。相反,未来将会属于那些规模较小、地位较低的中等城市。  相似文献   

15.
城市方程式     
<正>千百年以来,人类基本上生活在相对较小的居住点里。随着人类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截止2008年,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生活在城市里,城市人口在以每星期100万的速度膨胀。到2030年,预计每10个人中会有6个人生活在大都市里,这对于一个城市的经济和社会而言,都将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6.
1 现代灾难中的人为因素令世人警醒1999年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的最后一年,而1998年的全球性灾害令世人震惊。初步估计,1998年在世界范围的暴风雨、水灾、旱灾和火灾对全球造成近1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而中国长江大水灾是损失最惨重的灾害,经济损失高达300亿美元。据...  相似文献   

17.
洪水灾害研究的复杂性理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魏一鸣 《自然杂志》1999,21(3):139-142
作为一种高度复杂的自然现象,洪水灾害表现了不均匀性、多样性、差异性、随机性、突发性、迟缓性、重现性以及无序性等复杂性的特点,使经典的理论和手段已不适于伴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开展而日趋复杂化的洪水灾害系统的研究.由于复杂系统和复杂性理论的引入,为洪水灾害的研究注入了新的生机.复杂性理论在洪水灾害的研究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为解释洪水灾害中的复杂现象提供了崭新的方法论.本文提出从复杂大系统理论出发,借助于复杂性理论的基本数学工具(分形、混沌、神经网络等非线性动力学方法),研究和分析洪水灾害中的复杂现象,建立洪水灾害分析与模拟、反演与预测的综合集成方法,构造洪水灾害研究的复杂性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8.
金磊 《大自然探索》1998,17(1):102-105
本文通过对当代城市灾害的系统分析,认为城市灾害应开展系统研究,学科建设十分必要,不如此,城市减灾研究就不会有深度。笔者希望城市灾害学理论框架的建构不仅仅为城市综合减灾本身,更应成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有关院校的教材及指导书。  相似文献   

19.
地球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遭到地震、海啸等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在这些灾害发生后,人类面临的迫切需求,一是有关灾害信息的及时传播,二是对灾害的有效救援。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信息传播和灾害救援往往需要几天、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开始,因为送信的人要通过步行、骑马或驾车的方式传递信息。而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相似文献   

20.
城市环境     
陈然 《科学之友》2007,(19):66-68
解放后,我国近30年的城市控制政策,导致城市建设持续滞后。20世纪70年代末一80年代初,城市人口急速膨胀,城市环境急剧恶化,而一个城市环境的好坏是每个人对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于是在改善城市住宅、便利城市交通的目标基本实现后,市容市貌的建设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