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液体除湿制冷的太阳能空调系统的设想 .其最大特点是利用吸湿剂溶液代替冷冻水处理空气 ,取消了制冷装置 ,因而可在较低的集热温度下运行 ,其辅助加热方式可使系统在使用辅助热源时高效率地工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具有复合型吸附剂材料的除湿轮中传热传质耦合现象,采用一种新的隐式差分法模拟除湿轮中的传热传过程。除湿轮性能取决于旋转速度,基体的传热传质系数,基体水分扩散率,基体热容量和吸附热,计算结果表明:转速最优化除湿轮性能的关键参数,基体传热传质系数越大,除湿性能越好,但当基体表面传热系数大于0.08kW/(m^2.k)时,即使再增加传热系数也无法进一步提高除湿效果;吸附热或基体热容越大,除湿轮性  相似文献   

3.
固体吸附式除湿空调系统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几种常用的除湿方法,并通过对固体吸附除湿的工作原理及目前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可知转轮转速、再生区扇形角、轴向质扩散等参数是影响固体转轮除湿器性能的主要因素.此外,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固体除湿空调系统的研究现状,指出今后的研究应从高效紧凑的除湿器,高效便宜的除湿剂,高效的系统型式等方面入手,以提高系统效率,增强与传统空调系统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船用喷射制冷-转轮除湿空调选择合适的制冷剂,在考虑系统构架和工作条件对系统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5种环保制冷工质(R134a,R245fa,R718,R717,R1234yf)的基本物性、引射系数、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和充注量,并进行了对比。结果认为没有任何一种制冷剂可以在各种场合都具备最佳的性能。但在船用喷射制冷-转轮除湿空调系统具备较高发生温度(≥150℃)和较低冷凝温度(≤40℃)时,R718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而当发生温度较低(90℃)时,R1234yf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以实际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为对象,改变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中除湿器、再生器的输入空气、溶液的温度、湿度、流量、浓度等参数,研究输入参数变化对输出参数的影响.在优化的系统运行参数条件下,改变供能热源温度,研究液体除湿空调系统整体运行时输出参数的变化和系统制冷量、耗能量及COP值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再生热源为90℃时,空调送风温度稳定在21℃,热力系数为0.6左右,基本能满足舒适性空调的送风要求.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不需要辅助冷源的液体除湿空调系统,分析了系统的工作流程和原理.其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充分利用排风全热来处理空调送风.试验结果表明,在上海市夏季典型气候条件下(环境空气温度35℃、相对湿度80%),环境空气经处理后温度可以达到19℃.该系统用75℃低温热源驱动,因此,可以选用低温废热或太阳能等.  相似文献   

7.
蓄能型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中除湿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蓄能型液体除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中的除湿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除湿器的除湿效率相差很大,而除湿器是空调系统的主要部件,因此系统性能受除湿器选型的影响很大。本文针对除湿器的除湿原理,提出了一种以水蒸汽分压差作为判据的方法,分别对顺流、逆流和叉流三种型式的除湿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建立了等温吸收的数学模型,用计算机进行了求解和模拟分析,对三种型式的除湿器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得出了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原因,对除湿器的设计与研究具有参考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吸附制冷用复合吸附剂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静态法测定主要吸附材料和自制复合吸附剂对水的吸附量,用TG-DTA法对主要吸附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自制吸附剂对水的脱附峰端温度进行分析。对吸附剂原料复合比例、焙烧温度和扩孔剂种类等制备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自制复合吸附剂比单一吸附材料对水有着更大的吸附能力;DTA分析的脱水的峰端温度明显低于单一吸附材料;采用较高的焙烧温度和分段焙烧方法,可明显改善复合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及强度;对于用不同的吸附材料复合的吸附剂,需加入不同的扩孔剂,方可增加孔容和孔径,改善其吸附性能;自制复合吸附剂对水的吸附量显著高于13x和硅胶等传统吸附剂。其中,M1-9906和M1-9907复合吸附剂对水的吸附量大约是13x和硅胶的2-3倍。  相似文献   

9.
为改进溶液除湿系统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应用太阳能光伏再生的方法.通过离子交换膜分离溶液中的溶质与水分,从而再生除湿溶液,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提供再生过程所需的能量.对光伏驱动的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再生原理与系统流程进行了介绍,建立了除湿再生部分的模型,对各部分进行了质量能量平衡的分析,并将新方法与传统光热再生方法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新方法减小了高环境湿度的不良影响,提高了稳定性;新方法减少了系统对环境的污染;与有热回收的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的性能与之相当,与无热回收的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系统性能高出20%以上,在太阳辐射不足的情况下,新方法的再生性能可达到传统热再生方法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0.
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系统及其蓄能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除湿蒸发冷却系统的优势和特点,对利用太阳能或其他低位热源作为再生热源的系统进行了研究,并就该系统的蓄能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与传统的冰蓄冷相比,其同体积的蓄能能力要高3~5倍,其空调系统理论ηcop值达到1.21,且具有较大的蓄能潜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并重点介绍了湿度独立控制系统-溶液除湿空调方式。实验测量了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运行效果,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性能系数随着室内相对湿度的增加而降低。当使用75℃热水时,采用冷却水冷却的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夏季平均性能系数为0.93,采用排风蒸发冷却的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夏季平均性能系数为1.19。本文还给出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性能与常规空调系统在耗电量和运行能耗方面差异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溶液除湿空调方式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比常规空调系统节省约50%的耗电量,节省20~30%的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12.
从设计方法和工程实际出发,从选择设计参数、围护结构、风系统、水系统及系统运行管理等方面阐述了中央空调系统在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过程中的节能方法,说明了中央空调节能是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冰球式蓄冷系统中冰球和蓄冰槽的结构和性能,以及结冰融冰过程和蓄冷释冷特性,通过对冰蓄冷系统运行模式的分析,得出它具有削峰填谷、调荷节能和节省设备初投资的优点;将盘管式和冰球式系统进行技术对比,发现冰球蓄冷技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2管式热回收型多元VRV空调系统和中央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一个实际工程设计实例,对VRV多联机空调系统和中央空调系统投资及运维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VRV多联机空调系统除了在初次投资外,在使用和管理的便利性、年运行管理维修(护)费用、能源利用率及环保方面,均优于中央空调系统,体现其明显的经济及节能优势。提出采用数字增量式PID控制策略,解决电子膨胀阀响应超调问题,保证系统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研究结果对VRV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MATLAB除了强大的计算功能外,它提供的工具箱可在众多领域内进行设计分析和动态系统仿真.为了提高空调系统设计效率和精度,通过实例,运用MATLAB的计算功能、神经网络工具箱、SIMULINK软件包等,在空调系统中进行设计计算、湿空气参数神经网络模型、空调全年运行工况转换和空调房间热特性模拟的研究,结果表明,MATLAB/SIMULINK在空调系统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冷却吊顶空调系统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北京、上海等7个典型城市的模拟建筑为例,分析了新风机组除湿能力对冷却吊顶结露现象的影响,研究了冷却吊顶系统在不同地区的适用场所,结果表明,在北方地区,冷却吊顶空调系统可以应用在室内湿负荷较大的场所,其适用范围比在南方地区应用时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吸收式太阳能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制冷方式及其性能指标的影响因素.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吸收式太阳能空调系统对建筑物内产生的制冷效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某房间传热情况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即采用吸收式太阳能空调系统对房间进行供冷,可以保持建筑物内部节点温度在22.8~25.7℃之间.  相似文献   

18.
可编程控制器在洁净空调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可编程控制器(PLC)在洁净空调控制系统中应用的实例,对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对PLC在洁净空调系统中推广使用的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直接蒸发冷却和间接蒸发冷却(IEC)优化组合的基础上构建了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系统(LDCS),该系统通过IEC对排风进行全热回收,并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空调送风.研究表明:用LDCS进行空气调节是完全可行的,可有效利用太阳能、工业废气余热、燃气发动机余热等低品位热源,且系统能源利用效率较高,在热源温度为70℃时可达0.8;具有优异的蓄能特性,蓄能密度一般大于1 000MJ/m3,与常规蓄能模式相比,有显著的优势;在设定工况下,系统热力系数为0.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