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科普活动     
《科技潮》2011,(3):25-25
科普进庙会 乐活逛会人 2011年丰台区科委、区科技馆把科普活动融入到传统的莲花池庙会中,在春节庙会中营造浓郁的迎新春科普氛围,为久负盛名的莲花池庙会注入新活力,成为莲花池庙会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2.
作为道教女神之一的碧霞元君自明代起开始在北京扩展其力量,清代时成为京城中最重要的信仰神灵。她在皇朝提倡与鼓励下,成为各阶层人们共同的神祗。碧霞元君的庙会则成为京城民众的主要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3.
一、“拦街福”是温州各种民俗的交汇点 “拦街福”是温州自清代以来形成的重大民俗活动,我感觉既是温州的盛大节目,又很像各地的庙会。庙会与节日虽然在理论上有着本身的区别,但在实际活动中又有某些相似之处。如北京的厂甸庙会(北京人习称“逛厂甸儿”,实际上也是庙会),是春节的年货市场,是年俗的一部分。各地的庙会也是各地民间盛大的节日,如天津的“皇会”(纪念天后——林默娘娘诞辰),  相似文献   

4.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千佛寺六月六庙会,自1993年复兴以来,千佛寺景观不断重建,六月六庙会文化空间在地方民众、政府和旅游企业三方互动下发生了重构。千佛寺六月六庙会逐渐演变为北庭民俗旅游文化节,创造了一个现代的公共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5.
庙祭民俗在传统庙会的形成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传统庙会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但成为传统庙会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中国传统庙会大都是以相应的庙祭民俗作为其不断存续发展的保障。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中曾一度消失的庙祭民俗,在现代新兴庙会中得以再现。北京五显财神祭祀在当今北京莲花池庙会的再现,不但赋予了庙祭民俗更多的娱乐性,而且庙祭民俗的再现,成为对民间传统文化加以展现或应用的一项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对湖南永兴汉三侯祠庙会变迁的动因来说,总的社会环境是庙会变迁的主要原因,地方政府是庙会变迁重要的推动力,地方非正式权力是庙会变迁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庙会起源于原始的社祭,受宗教影响发展形成以围绕庙宇祈禳活动为主题的商业贸易、娱乐活动的综合文化活动。庙会承担着一定文化普及、文化积淀和文化传播的作用,运用庙会的文化、社会、经济功能为当下社会生活服务,研究庙会文化如何创意来适应现当代语境,才能传承和发展庙会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根据近几年城市举办大型庙会的特点,分析庙会举办过程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提出了提前介入、部门联动、动态监管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区县靓点     
《科技潮》2007,(2)
在春节龙潭庙会上举办科普游园是北京市科协、崇文区科协的一项品牌活动,活动坚持把宣传现代科学知识融入传统民俗庙会中,为久负盛名的龙潭庙会注入新活力,成为龙潭庙会的一大亮点。“科普大蓬车”、“我来指挥神五发射”、“数码健身体验”等主题活动,赢得广大游人的欢迎,成为崇文区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群众科学素质的重要平台。2007年的龙潭庙会科普游园活动的主题是“体验科学、探索奥秘”,活动集科学性、趣味性、参与性为一体,内容包括红日蓝天、声音举物、雅格布天梯、风洞飞机、可怕的流沙…  相似文献   

10.
庙会是一种集祭祀、娱乐和贸易为一体的群众性集会活动.民间影戏传播的载体多样,但庙会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阵地,庙会三位一体的功能也为影戏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带来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根据清至民国东北地方志资料对该地庙会的形成和发展作了尝试性分析,并且对庙会的种类进行了详细的划分。通过对该地庙会特点和影响的分析,了解了当时东北地区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城乡经济的发展。东北地区庙会在经过漫长的发展后,在清至民国时期得以繁荣,突出了商贸功能。  相似文献   

12.
庙会是民众为祈求、酬报神灵而周期性举办的宗教集会。皖西地区的庙会主要有佛教类、道教类、行业神类和其它类四种。本区庙会的内容主要是娱乐赛神和物资交流,具有祈求子嗣的生殖崇拜、祈望超生的灵魂崇拜和祛灾求吉的神灵崇拜信仰功能,以及文化娱乐、经济贸易和社会救济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区佛教寺院源远流长,基础深厚,其文化特征大体可概括为“庙系天下”的政治色彩,庙会商业的世俗经济,园林景观的休闲场,这三大特征相互包容,渗透,在不同时代各有侧重,形成这种文化特征的宗教内函在于佛教、包容合流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东岳庙会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是中国庙会文化的一个典型。通过对东岳庙会历史资料进行系统梳理,认为庙会源起于汉唐,确立于北宋,中衰于金元,转型于明清。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汇集了各种宗教,派别也很多。各民族还有自己的传统信仰习俗,由此而形成的庙会集市遍布各地。庙会的最初功能是满足群众的信仰需求,物质交易是后来引入的,并形成各自的交易特点。此外,庙会还在文化交流、提供人们娱乐等方面表现出特定的功能,对研究西南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史及各民族的生活方式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北京广济寺,始建于金代,为西刘村寺旧址。明景泰年间曾发掘出陶制佛像、法器、石柱等物。明天顺元年重建,成化二年(1466年)赐名“弘慈广济寺”。明万历十一年,清康熙三十八年两次重建。民国十三年、二十年毁于火灾后重修。新中国成立后多次修缮。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于此。广济寺成为北京佛教中心。  相似文献   

17.
年画在明末清初盛行,并在全国形成了若干生产中心。纵观年画兴盛的原因,大致可以看出:一是避邪祈福的功用;二是印刷技术的推广;三是物美价廉;四是庙会、赶集的推动;五是世代相袭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