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能体现巴金制度文化反思追求的是对封建家族制度的反思,巴金家族文化反思主要表现在他对封建大家庭与普通小家庭两种不同家庭的不同反思上;相比而言,巴金更注重对封建大家庭的剖析,巴金小说对封建大家庭的诅咒式书写主要反应在专制的家长、受害的子孙、难处的婆媳、为奴的女性等四类人物形象上。巴金控诉封建大家庭,但却流露了对普通小家庭的眷恋。巴金小说在主题与题材上一直选择父子两代新旧势力冲突的家庭描写,但又与鲁迅、老舍、张爱玲、白先勇等人对家的书写不同。  相似文献   

2.
一、文化大变局中的上下求索明清之际,与资本主义萌芽相伴生,中国早期启蒙火化出现了,这是中国文化由古代文化向近代文化演进的征兆.然而,在强大的封建政治和封建文化的高压下,中国文化仍旧设有脱离农业一宗法社会的固有轨道.1840年的鸦片战争,引起了中国社会的转折,也引起了中国文化的转折.曾经长或迟迟领先于世界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历史第一次向中国人提出了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于是,中国文化的延续与变异、自我保持与自我更新,就成为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在文化领域里上下求索的主题.中国又比开始步履…  相似文献   

3.
笔者认为《金瓶梅》末回月娘一梦极富象征意味,是整部小说文化思考的一大总结。本文运用精神分析学说的析梦理论,对月娘一梦作初浅的梦理解析和文化象征意蕴阐释。通过梦理解析,笔者发现月娘并非如通行观点所认为的,是“贤德”的封建卫道者的形象,而是一个人格离异、对封建遭粕性伦理道德有一定抵触的形象。文化象征意蕴的阐释,发现作者对封建的文化糟粕部分地作了否定。处在文化断带和重新抉择时代,作者选择了传统文化“精髓”之一的“孝”与佛文化的“空”的结合,作为文化抉择的取向。  相似文献   

4.
牟莹 《科技信息》2012,(24):243-243,245
中国古代结婚制度是封建礼法所决定的,与封建伦理道德密不可分。婚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分析和探究我国古代结婚制度的历史演变,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感知古代男女间社会关系的文化特征及其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5.
简论郭嵩焘对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郭嵩焘的伦敦与巴黎日记为中心,探讨了郭嵩焘对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观察与思考,指出郭嵩焘的政治文化心态的开放性、进步性。通过对中西社会政治制度的比较,郭嵩焘对封建君主专制弊端作了一定程度的揭示,并提出了改革封建政治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对历史人物的曾国藩,长期以来或褒或贬,互相对立的评价中有时都不免某种简单化和肤浅。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在对曾国藩的刻画中,打破了那种评价上的两极思维模式,在封建末世的背景上,从解剖封建文化的视角切入,成功地写出了一个远非简单褒贬的、十分真实的、极富悲剧性的曾国藩,既富有历史认识价值,也不乏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清政府的口外屯垦政策经历了由严禁汉民出边到放松边禁,再到积极招募汉族农民开垦蒙地的调整过程。口外屯垦政策与季节性移民对内蒙古社会政治上的重大影响是内蒙古地区府、厅、州、县的设置和蒙古封建领主制的削弱,经济上最大的影响是封建王公土地所有制的动摇和新生产关系的出现,文化上的最大影响是产生了新的文化形态——内蒙古蒙汉交融的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分析角度整体分析了曹禺戏剧中“家”的代言人的性格特征,解剖了这类封建家长形象的性格内涵,获得对人物性格的整体把握,认为他们不过是一群传统家族文化的奴隶。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而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从“五四”前夕开始,鲁迅就和李大钊等同志一起,向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根深蒂固的封建文化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册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列宁曾说;俄国革命“最迫切的任务”“集中在反专制制度的斗争上。”鲁迅对封建文化的批判,其核心也正是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半个多世纪过  相似文献   

10.
苏轼是中国古代封建文人的生存典范。他多方面吸收和发展了传统文化对人生进取和独立自由有益的因素,使之完善地体现在自我的人生实践中,构建了自我的文化人格,性地实现了儒家思想关于人的社会价值追求,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极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政治现代化首先是政治文化的现代化。西方封建政治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有的特征,对其早期的现代化产生了复杂的影响。一方面,它制约着民族国家意识的发育,阻碍着宪政思想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为政治现代化提供了文化条件和理论支持。西方封建政治文化在其对政治现代化的影响过程中创生了丰富多彩的现代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2.
科举制度下的近代政治、社会与文化赵慧峰科举制度是一种用考试的办法选官取士的制度,是中国古代使用最久,同时也是最主要的一项官员选拔制度,是封建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都产生过深远影响。作为官员选拔录用办法,从隋以前的荐举到陌以...  相似文献   

13.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通过对崇祯皇帝的典型塑造,真实地反映了处于封建末世的亡国之君的黑暗统治,深刻地揭示了在绝对君权统治的制度下,专横独裁的封建统治阶级穷凶极恶的反革命本质;真实地反映了处于封建末世的亡国之君的垂死挣扎,深刻地揭示了在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外强中干的封建统治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真实地反映了处于封建末世的亡国之君的变态心理,深刻地揭示了在皇权秩序分崩离析的形势下,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阶级悲剧的矛盾性格和世纪末情结,从而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成功地创造一个活生生的独具特色的封建末世亡国之君的典型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4.
巫绍勋 《河池师专学报》1998,18(3):49-52,56
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贯串于老舍新文学创作的始终,而他在这方面的独特性在于:通过各类市民思想性格的艺术表现和风俗民情的描绘,来达到对国民劣根性的解剖,并从文化观照的角度去透视国民性的病源,在对二者互为因果的考察中,完成了对封建文化传统的批判。同时,他又极力挖掘民族性格、传统文化中的潜在优异因素,从中寻找改造国民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老舍的《猫城记》一直以来都是一部有争议的作品。历史上对《猫城记》的评价也多从艺术上、思想上予以否定,现在的研究多着眼于重新评价上。《猫城记》可以说是比较完整地反映了老舍早期的文化批判观念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他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和封建传统文化,并在文化批判的基础上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6.
从社区内部体系的视角剖视近代江南乡村发展缓滞的历史症结,发现在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下,乡土工业层次低下,农业对城市工业的贡献十分有限,小农意识浓厚;近代城市在推动乡村转型的同时,也为低层次的乡土工业提供了残存空间,损蚀了乡村人才,助长了乡村恶习;传统势力群集的乡镇,市场发展畸形,封建文化深积。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封建宗法制度下,妇女的地位非常低下,承受着封建君权、族权、父权、夫权的压迫。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昌盛的时代,又是一个很开放的社会,多民族交流融合较剧烈,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对汉族影响较大,这使得唐代妇女处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其权利保护有所改善,法律地位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宋代的文化繁荣时代并不是与社会的一般发展相适应的,因而也不是与那构成社会组织骨干的社会物质相适应的。其社会特征已是无可挽回地滑向了下坡路的后期时代。从总体上看,宋代的统一,并不像汉唐是在经过大规模农民暴动冲击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是靠陈桥驿事变和“杯酒释兵权”的权术起家的,宋王朝并未真正触动封建社会制度本身的痼疾,其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关系,基本上是延续或部分发展了唐代既有的政治经济成果,加以其封建专制机构的老化和运转、指挥不灵,更增强了其社会衰落的趋向。宋代文化的繁荣,并不是封建专制制度本身所必由派生。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封建后期的社会结构交化(如庶族地主阶层占主导统治地位)和社会关系变化,以及文化自身发展规律所致,特别是人民大众兴起的新思想、新内涵如“均贫富、等贵贱”的平等自由取向和个性解放思想以及庶族士子诗词文中的关心民瘼、抨击时弊和爱国思想的酿成。  相似文献   

19.
徐渭在《狂鼓史》中,摆脱了历史事实的束缚,充分调动了艺术的想象和虚构,把曹操摆在一个完完全全的反面角色的地位,通过对曹操的揭露,鞭达了封建专制的残忍和腐朽,倾泻了自己的一腔不平之气。出现在《狂鼓史》中的祢衡的形象,既体现封建专制下知识分子的备受压抑,又体现了时代的悲哀和对现实的深深不满。这不仅仅是消极的愤世嫉俗,还包含着反抗。  相似文献   

20.
“文革”十年中“四人帮”在文艺领域的文化围剿,包括“扫清外围”、镇压“反夺权”──指向老一辈革命家──集中指向周恩来、邓小平,是封建法西斯式的文化专制,服务于其篡党夺权的政治阴谋,又巧妙地利用了领袖晚年的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