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民居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附加于建筑构件上的装饰艺术更有特殊意义。云南建水团山的"张家花园"是融中原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为一体的滇南民居古建筑群代表,其建筑装饰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关,体现着人们对理想与现实、实用与审美、娱乐与教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依据团山村民居建筑现状考证张氏族人祖先落脚团山村以及张家花园的建盖历史与时代背景,解析张家花园建筑结构布局,民居建筑结构的整体特征和表现样式,探索古民居的过去和未来、传承与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3.
客家民居建筑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在中原的客家人因客居地区不同,其民居建筑因地而异。如梅州的围龙屋,福建南靖的圆土楼,始兴的方形围屋等。来自中原的“本”与在客居地的“变”如何统一成今天丰富多彩的客家民居化?通过多次赴粤闽赣客家地区进行实地考察,结合相关的资料研究,从客家民居建筑的起源、宗法观念、理水思想、装饰艺术几方面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建筑文化体现民族文化的最基本的脉络,从而更直观的展现民族文化本质。本文以凉山彝族民居建筑文化为例进行分析,对其地域性建筑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脉络进行浅析,从而做到以点带面的研究大小凉山地区彝族的民居建筑,重点包括了村寨院落和居住建筑以及他们所体现的建筑文化现象,分析了彝族传统民居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成因、彝族村寨的空间布局、彝族民居的色彩搭配特色,最后从空间形态和美学价值上认知当今彝族村寨中的建筑。通过对其分析,提出学习传统民居自然张力与环境融合的生态观念的倡导,应用在设计中就是要因地制宜,注重与周围环境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徽州民居是古建筑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至今仍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江南民居和徽州民居同属于中原文化,有着相同的信仰对象和艺术审美情趣,他们本身在平面布局、建筑外形、结构用材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由于徽州文化更为内向、尚祖,徽州民居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但是江南民居则因为被破坏或分化而不成气候。在整个中原文化的大基调下,徽州民居"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是现存古代民居中并不多见的。本文着重通过江南民居和徽州民居艺术手法的对比,研究它们文化传统和特殊艺术风貌,为更有效地保护我国现存的古建筑遗产提供一种思考的方式与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长治市郊区西白兔乡中村的民居聚落是晋东南地区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以实地调研为基础,以申家二十四院为例,从它的院落形制、建筑元素、空间组合特点、建筑装饰以及价值特色等方面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对了解晋东南地区聚落与民居的科技文化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潞商实力雄厚,是晋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潞商提供了最新的物质证据。  相似文献   

7.
柱础是建筑的一个基本部件,柱础的大小以柱子的直径为准,柱础上的传统图形和有各种寓意图案的雕饰,反映出当时、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工艺制作水平;柱础等建筑构件同其他木质构件一样,能准确反映地方文化,时代信息,建筑主人身份、喜好,品质及工艺的基本信息,从中能读出传统建筑的文化思想、艺术倾向和工艺技术。任何一个构件都会因为它的传世时间、工艺水平而具有历史及文物价值,因此,有条件就应该保护,这是对文化、历史的尊重,也是提高全民文化传承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巴楚民族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三峡地区作为古代两个民族争夺与交融的特定区域,他们对本地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过深刻影响。三峡沿江两岸大量的古民居建筑群,作为峡区古代文明遗存的有形实体,其集聚形态、建筑特征都留下了巴楚民族文化的强烈印记。通过对巴楚族源及文化关系的梳理,探究巴楚文化与该地区古民居艺术的内在关系,进一步揭示三峡地区传统民居所蕴含的历史、艺术、文化价值,总结其艺术成就,为研究和保护三峡民居文化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李阳 《工程与建设》2012,26(3):341-342
位于皖中地区的三河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传统民居的建筑空间也自成体系,有着丰富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刘同兴隆庄建筑空间分析,对三河古镇传统民居建筑空间从具体和抽象的角度进行了解读,从特有的建筑空间关系中总结出三河古镇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其中中国汉族传统民居在建筑文化遗产中又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重要构成;该文从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门窗、庭院、家具艺术元素方面阐述了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实用性、艺术性与文化性。  相似文献   

11.
结合新疆地区开展的抗震安居工作,哈密市五堡乡特色村镇住宅设计创造了和谐住居、符合需求的人居环境。哈密市五堡乡地域建筑模式即体现了维吾尔传统建筑设计思想,又吸收了现代人居住的特征,其风格是现代居住建筑模式。本文以哈密市五堡乡地域特色村镇住宅设计指标体系为例,对该地区地特色村镇住宅建筑的结构、设备、节能等设计技术以及设计标准进行研究,以进一步促进哈密市地域特色村镇住宅的设计模式和设计指标体系,提高哈密市抗震安居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对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发展时期较为稳定、龙山文化发展时期较为失稳这一假说的检验,以漆水河流域为例,以仰韶-龙山时期聚落分布特征为指标,分析了高程、距河流远近、核密度和最短距离,以图进一步验证这一假说和更加全面地认识关中地区仰韶-龙山时期聚落选址差异及其驱动因子。方法利用ArcGIS空间分析的功能。结果与结论漆水河流域龙山时期聚落选址较仰韶时期出现了高程增高、距河流变远和分散化发展的现象。龙山时期聚落选址的变化,是关中地区环境和农业扩展等多重作用驱动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2、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3、所有文章标题字数在20字以内。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邵永高速湘江大桥水中桩基及承台的施工中的总体思路,施工现场临时设施的布置及主要的施工方案。得出了施工季节性河流水中基础工程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雍布拉康、大昭寺等著名寺庙的形成历史,分析藏族本土风格与外来风格融合的过程。指出藏民族在浓厚的本土风格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外来建筑风格,使之融入本土风格之中,体现出一种发扬推展的创新精神,这种精神比古老的建筑群自身更为珍贵。  相似文献   

16.
基于江汉平原(武汉市除外)1995、2000、2005、201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以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采用洛伦兹曲线对江汉平原土地利用分布的集中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该方法能很好地解释江汉平原1995-2010年土地利用集中化程度及动态变化规律;(2)2010年江汉平原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耕地区域分布最为均衡,城乡居民用地、水域的分布比较均衡,未利用地分布比较集中,林地、草地的分布非常集中;(3)自1995-2010年江汉平原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特征为,城乡居民用地和水域分布趋向集中,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分布趋向分散;(4)江汉平原各区县6种主要用地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均具有不均衡性.该结论可为江汉平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具有徽派建筑风格与特色的黟县古建筑,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黟县古建筑有三绝:民居庭院、宗族祠堂、石塔石坊.黟县古建筑最驰名的有三雕:砖雕、木雕、石雕.黟县古建筑最具文化特色的有两雅:楹联、题额.  相似文献   

18.
在比较分析ZYG-Ⅳ自流平无收缩高强灌浆料支座砂浆和环氧树脂砂浆特征、使用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ZYG-Ⅳ自流平无收缩高强灌浆料支座砂浆在京沪高速铁路工程应用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现状的研究叙述,总结出现存居住建筑的几个特点,进而提出了居住建筑作为一种建筑观念,在满足一般居住功能的前提下向着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发展方向及对设计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关中经济区人文旅游资源在国内占有绝对优势,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指出了深层次发展时区域内创新和联合的总体思路,提出了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精品的途径以及加强各旅游城市问联合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