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小安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4,(Z2)
明中后期社会风气的变化是多方面的,这在当时的世情小说中有不少的描述。《三言》、《二拍》生动反映的当时社会风气及意识形态方面的变化,有助于我们了解明后期的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2.
"三言二拍"与<一千零一夜>诞生于两个不同的国度,在描写商业发展盛况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所塑造的商人形象却存在明显差异:如中国商人的儒商文人之气与阿拉伯商人的市民习气;中国商人的重义与阿拉伯商人的重利;中国商人的谨慎稳重与阿拉伯商人的大胆冒险;中国商人致富后谋求政治势力,偏好于由富到贵的转型,而阿拉伯商则偏重物质生活的享乐等.这些差异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3.
王一雯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21,(3):51-56
文章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出发,结合其对复调小说中人物对话所展现的自主性的阐述,整理了说书人套语在"三言二拍"中的应用,进一步分析了话本在沿用前代说书人套语时生成的"虚拟说话情境".在"虚拟说话情境"中,"说话的"与"看官"之间的互动对话反向解构了叙事者的权威,使文本产生了叙事缝隙,故事人物获得一定的自主性.因此可以说,"... 相似文献
4.
曹立红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13,16(4)
“三言二拍”二百卷中涉及教师教学与生活的篇幅有二十余篇.通过对这些描述的研究得出:宋元明的教师基本上是儒士担任,因为科举的演变、政教一体化促成了教师品卑俸微的局面,也导致了教师这一群体无法形成一种规范的职业而存在.这对我们今天的教师培养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酒楼是古代社会生活中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以其日常性、大众性,成为人们交友议事、设谋赌赛、羁旅漂泊等等的活动场景,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同时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及叙事动力方面来看,它在小说叙事中具有重要的形式意义,已成为一个功能性空间。 相似文献
6.
儒商是指商人群体中那些自觉以儒家伦理观念来指导商业经营实践的商人.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明清社会涌现出了大批儒商.儒商形象也开始不断进入文学殿堂,特别是“三言”“二拍”中描写了大量儒商.他们能在商业经营活动中自觉地遵守诚信为本、信守承诺、以义取利、义利并举、贵和尚中、和气生财等文化精神.探讨儒商文化精神,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的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现代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声国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30(6):48-53
“三言”、“二拍”中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现在来看,她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意识,并以其独特的个性魅力和崭新的文学形象,突破了过去封建理教束缚下传统女性的守旧形象。本文试图从寻求爱情婚姻自由、挑战封建禁欲、追求女权独立、彰显个人聪明才干、肝胆行侠等五个方面,深入考察分析“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情况。 相似文献
8.
"三言二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市民文学代表,首次大量描写了中国的商人形象,尤其是苏州商人和徽州商人的形象。然而,明清时还有一支更为引人注目的商帮,那便是晋商,"三言二拍"中虽然很少提到晋商,但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晋商却是十分兴盛。"三言二拍"中的苏州、徽州商人和明清时的晋商产生于相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都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是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同之处,这些不同是由他们各自所处地域及经商传统的不同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三言”“二拍”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中国晚明时期具有启蒙意义的新思潮。它们体现了不耻言利,义利并重的义利观;体现了顺应人性。肯定欲望合理性的理欲观;体现了颂扬真情,倡导自主平等的婚恋观;也体现了重视自我,追求适意享乐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0.
11.
经过几代学人的辛勤稽考,二拍的本事大多已找到来源。我们从王兆云的《惊座新书》中新发现几篇本事。这对于研究凌濛初的小说创作及文言小说与话本小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景献力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26(6):66-70
王士稹康熙27年编选的《唐贤三昧集》中所反映出来的神韵主张,其实早在其康熙22年应徐乾学劝而编选的《五言古诗选》中即已有所表现,只是没有《唐贤三昧集》来得明晰。从《五言古诗选》到《唐贤三昧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王士稹诗学主张逐步缩削、集中的轨迹,可以说神韵说是王士稹在古代诗学传统中寻找师法对象时逐步明确下来的。 相似文献
13.
景献力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11)
王士禛康熙27年编选的《唐贤三昧集》中所反映出来的神韵主张,其实早在其康熙22年应徐乾学劝而编选的《五言古诗选》中即已有所表现,只是没有《唐贤三昧集》来得明晰。从《五言古诗选》到《唐贤三昧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王士禛诗学主张逐步缩削、集中的轨迹,可以说神韵说是王士禛在古代诗学传统中寻找师法对象时逐步明确下来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三言”中的一部分古今同形复音词为对象。考察了它们在色彩意义方面与现代汉语的差异。从中可以看出现代汉语对近代汉语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申明秀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3(4):74-77
通过研究冯梦龙小说,认为冯梦龙提倡奏雅与适俗并重,其《三言》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奏雅的,即传统的劝善与惩恶的教化主题;为了内容上的适俗,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冯梦龙有意选择了大量婚恋与经商题材的作品,从日常生活中挖掘人性之奇,以吸引与教化读者,而使得《三言》成为雅俗整合的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16.
冯梦龙《三言》中僧尼题材的"轮回"模式及"情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冯梦龙《三言》中僧尼题材叙事的“轮回”模式。可以发现“轮回”模式推动了故事的情节,丰富了情节,并且这种模式构成了叙事的权威。这种叙事模式也造成了它和故事情节断裂和分离。 相似文献
17.
钟武媚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5,26(1):83-86
《水浒传》中的“将”字语义和用法呈多样化,与明末白话小说《三言二拍》和现代汉语中的“将”字用法有不同之处,分析研究这些异同,找寻出“将”字从古代汉语的动词向现代汉语的介词发展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故事新编》以“油滑”之笔,打破了人们对神、圣的崇敬,还原了神、圣们“人”的面目,由此展现出普通人尴尬的生存境遇,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9.
韩会敏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29(1)
迟子建的《五丈寺庙会》通过对照艺术展现了多样化的人生与繁复的人性。人与人之间的对比、人与鸟的类比突出了社会的复杂与人世的辛酸,同时通过人与自然的相互映衬,令人感受到自然之和谐、人性之美好、少年之纯真。作品充满诗意,并以此来化解人生之悲苦,世事之无奈。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西方启蒙文学的开创性文本,"三言"和《十日谈》都不同程度地冲击、动摇了禁欲主义、蒙昧主义等禁锢人性的观念,奠定了人性解放的方向和基调。但由于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两部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启蒙的叙事声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者的叙事声音比较外显,着重于肯定人性需要的合理性;后者的叙事声音比较内隐,着重于展示个体权益的至高无上。本文主要借助于对两部作品中女性的婚恋目的、私情的处理原则、难题的应对方式等内容的对比分析,来揭示其叙事声音的意义生成作用及不同意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