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肥水样卤代烃分析的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测试水样的卤代烃含量,分析其与水源种类、处理方式有关的因素,讨论怎样以最简单的方式减少水中卤代烃的量.通过组织调查测试活动,针对生水放置和加热处理因素设计两因素裂区试验.GC测试前水样的顶空处理设计经过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进行优选.正交试验优选出水样顶空处理方法为:顶空瓶中气液比1.5,保温温度60℃,保温时间60 min,辅以震荡促顶空平衡.裂区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加热处理各组间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提示合理的煮沸方式,能使卤代烃的含量降到较低水平.结果表明,生水适当敞口放置、开水煮沸等措施是简单有效的减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复方秦皮制剂的最佳醇沉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以药液浓度.醇沉浓度,放置时间为影响因素,选用L9(3^4)表进行正交实验.结果:优选工艺为加药液浓度1.1~1.2.),醇沉浓度(60%),放置时间(24h).结论:优选精制工艺提取的浸膏中秦皮乙素含量较高.该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3.
水中微囊藻毒素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与前处理条件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前处理过程中关键环节进行单因素不同水平比较,以及运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优选出洗脱剂、淋洗剂、固相萃取柱、浓缩定容方式等因素的最优试验方案,建立实用简便易行的一般水样前处理流程.微囊藻毒素高效液相色谱进样分析时,选用甲醇-0.05%三氟乙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对于MC-RR和MC-LR取得较好分离效果,水样检出限可达0.02 μg/L.优化后的前处理、检测方法,对MC-RR,MC-LR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8.9%和92.1%.另外,对于总(胞内胞外)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前处理,冰乙酸处理法优于其他处理法.优化后的方法已成功应用于不同水域环境样本的藻毒素分析.  相似文献   

4.
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铸钢用新型保温补贴的配方,研究其制作工艺,测试了原材料 的性能,初步探讨了保温补贴的尺寸设计,并编制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通过生产 试验证明,新型保温补贴具有很好的保温性能和足够的耐火度,高达1750℃,而且 生产成本低、工艺简便,使用中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同时测定环境水样中14种挥发性卤代烃的方法 .优化加热炉温度、加热时间及NaCl质量浓度等对回收率的影响,并对优化后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及回收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种挥发性卤代烃在线性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7 9;检出限为0.001~1.17μg/L;实际样品不同质量浓度回收率范围为90.4%~109.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1.1%.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同时测定环境水样中14种挥发性卤代烃的方法 .优化加热炉温度、加热时间及NaCl质量浓度等对回收率的影响,并对优化后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及回收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种挥发性卤代烃在线性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7 9;检出限为0.001~1.17μg/L;实际样品不同质量浓度回收率范围为90.4%~109.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1.1%.  相似文献   

7.
采用正交优选方案,利用正交表"均衡分散"的特点,设计较少的测试组合确定硬件的性能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芩苷含量进行测定,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进行考察,优选黄芩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以静置时间、酸沉p H值、保温时间为考察因素,优选黄芩苷的最佳纯化条件.结果表明,黄芩苷最佳提取工艺为用70%的乙醇提取3次,2h/次;最佳纯化工艺为将提取液用酸调整p H值为2. 0,保温30min,静置12h,由此提取工艺和纯化工艺可以获得含量较高的黄芩苷,工艺稳定可行.确定黄芩苷的最佳提取工艺和纯化工艺,为黄芩苷的工业生产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分别采用正交试验和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桑枝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分析了两种方法的差别并进行统计分析.星点设计优选出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0%、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120 min、液料比12 mL/g.正交试验优选出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50%、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60 min、液料比14 mL/g.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出的桑枝总黄酮提取工艺更符合工业实际生产,且较正交试验优选出桑枝总黄酮提取工艺更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正交设计的科学实验设计方法,把指标、因素和水平按正交表的统一格式进行设计和试验,优选出固体燃料块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11.
一种无空列正交遗传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黄曙荣 《科技信息》2009,(26):79-80
将遗传算法与正交试验设计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遗传算法——无空列正交遗传算法。其主要思想是:根据正交试验中因素的交互作用合理去除空列,改进正交数组,产生初始种群;用正交交叉算子代替传统的单点交叉算子,提高了种群的多样性和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最后对2个多峰函数进行了测试。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新算法去除了空列的设置,解决了因素的交互作用问题,正确高效。  相似文献   

1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技术测定土壤中30种卤代烃类化合物,全面分析了影响目标物萃取效率的因素,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联合气相色谱法(HS-SPME gas chromatography,HS-SPME-GC)测定土壤中30种卤代烃化合物,该方法在0.25~50.0×103ng/L范围内线性较好,检出限为0.04~3.58×103ng/kg.空白加标回收率为62.7%~122.0%,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0.7%~14.9%.  相似文献   

13.
针对智能传感器故障诊断中自联想神经网络AANN参数优选问题,提出AANN参数正交试验优选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智能传感器自诊断模型及其AANN模型,选择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指标,进行AANN训练与试验,得到AANN的最优参数.  相似文献   

14.
以无火焰AAS法测定岩石中Sr含量试验为例,采用正交设计法选定各种因素的最佳参数。本文做了三次正交设计,进行了44次试验。通过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判断因素变化趋势、估计误差和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处理数据,选择出最佳测试条件。这一方法省时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大黄黄连泻心汤剂的水提取工艺。方法:以大黄素、盐酸小檗碱、黄芩苷的转移率为考察指标,HPLC测定大黄素、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含量,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优选。结果:优选提取工艺:加12倍量的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为制备大黄黄连胃漂浮缓释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环孔法测试织物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模糊分析的方法优选试验参数,为环孔法测试织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将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与正交试验设计相结合,用正交试验设计安排数值模拟,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的安全系数作为土钉支护稳定性评价指标,对主要支护参数进行正交有限元试验分析,根据不同参数取值水平计算的结果优选最佳的支护参数,为土钉支护定量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层状岩体的力学特性、声波在层状岩体中的传播规律、围岩塑性区和剪裂区的分布特征3个方面,对缓倾薄层弱结构松动圈声波测试测孔布置的理论依据进行研究,提出声波测孔布置3项基本原则,即:巷道两帮测孔顺层布置;顶底板测孔垂直于岩层布置;塑性区和剪裂区较大部位加大声波测孔控制深度.基于测孔布置的理论和原则,在工程中合理设计声波测孔布置方式.基于测孔布置的理论和原则,在某矿山巷道松动圈声波测试时改进声波测孔布置方式.测试结果表明:顺层和垂直于岩层的测孔布置方式获得的纵波波速vp与孔深L的曲线规律明显,克服了常规布置方式带来的vp-L曲线无序变化的缺陷,可容易确定出倾斜薄层弱结构松动圈范围.  相似文献   

19.
以甘肃陇南成州机场的高填方分层碾压设计为例,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优选分层碾压的参数组合并对方案设计进行研究.将压实度和含水率作为控制指标,将松铺厚度、碾压次数和振动振幅作为影响因素,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极差和方差分析,找出最优影响因素的组合,以此确定实际施工中的分层碾压设计方案.结果表明,在方案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时,主要应控制好碾压次数和振动振幅,松铺厚度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经验证正交试验所确定的方案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0.
以某深厚软土地区基坑支护为例,设计悬浮于软土中的水泥土框架作为基坑支护结构,兼顾解决软土基底的施工困难。在选择挡墙宽度、嵌固深度、坑内加固土体厚度等设计参数作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的基础上,完成基坑设计参数优选,可为类似基坑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在深厚软土地区基坑支护工程中,利用坑底加固土与基坑侧壁重力式挡墙组合形成"悬浮"于软土层中的水泥土框架支护结构,能够有效控制基坑变形,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基坑稳定。引入正交试验表安排基坑设计试算方案,可有效减少试算次数,提高基坑设计的效率。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可知,在深厚软土地区"悬浮式"水泥土框架支护结构中,坑底土体加固厚度对控制基坑的变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对墙顶水平位移、墙顶竖向位移和坑底隆起的贡献均超过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