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声音研究(Sound Studies)"是STS视域下的新兴领域,国际学界业已形成声音研究的共同体。来自各领域的STS学者,对声音进行技术层面、社会学层面、文化层面等从不同视角的研究,国际STS学界的声音研究已相对成熟。然而,国内STS学界对该领域的认识尚属空白。声音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其哲学和文化基础,为关于声音的研究提供了正当性和合理性。本文追溯了声音研究的发展脉络和创建过程,并从学科概念、研究对象、研究主题与方法、以及新视野这四个方面详述了声音研究的学科概况。最后,笔者选取了声音哲学研究、乐器研究、录音工作室研究、听觉文化研究、以及噪音研究这五个方面的经典案例,旨在展现声音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研究方式。STS领域关注到声音维度,意味着该领域的研究范式将不再仅仅是以视觉范式为主导,声音维度的加入为STS领域的研究带来全新的阐释方式和研究维度。  相似文献   

2.
贝尔纳奖作为STS领域的最高奖项,其获奖者的成长轨迹对于研究STS领域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价值。通对过这一杰出群体最佳科研产出年龄、跨学科及近亲繁殖情况、论文产出、学术脉络等方面的分析,特对中国STS未来人才培养及科研管理提出如下建议:探索以年龄为主要标准的科研管理制度、倡导跨学科教育避免近亲繁殖、科研产出应从量转向质、秉持特色即一流理念创建中国STS学派。  相似文献   

3.
作为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与社会(STS)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并成为自然辩证法领域内最具活力的学科之一。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STS的学术繁荣与学科发展,首先梳理了我国STS学科发展的历史进程,概括了我国STS学科的理论体系,分析了我国STS学科的现存问题,指出了我国STS学科的建构原则,以期为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科技与社会(STS)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清华大学在推进我国STS研究发展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不仅包括在此领域中涌现了如于光远、龚育之等老一辈著名学者,而且于1985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STS机构。2000年组建了清华大学校级STS中心,1983-86年先后获得科技哲学和科技史硕士点,2000年获得科技哲学博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技术、社会与生物圈(STSB)"的主题下,第23届国际科学技术与社会(IASTS)会议探讨了科学技术与能源、生态、公共政策、教育、法律、工程等领域的关联性等问题.本文集中于STS与能源论争及能源政策、STS与绿色技术论争及绿色技术发展、STS与生态教育论争及生态教育未来等三个层面,分析了目前国际STS学界对生态系统关注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6.
情报学家尤金·加菲尔德对STS问题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美国著名情报学家尤金.加菲尔德对科技与社会(STS)研究所做的贡献。运用WordSmithTools词频分析软件对加菲尔德所著1447篇(部)论著的标题进行分析,并结合部分论文摘要和全文,我们对这位情报学家在STS研究领域的活动以及主要成就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加菲尔德的贡献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间接的方法论的贡献,这主要指他创建的SCI等大型引文索引数据库为STS研究提供了数据形式的经验素材,他参与创建的引文分析方法为STS研究提供了一种工具。二是他直接从事了STS问题的研究,例如,运用引文分析方法对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研究,以及在科技政策、科技伦理、科学交流等方面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自然与社会之间:STS学术"核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三版第一版:<科学技术与社会--一种跨学科视野>(1977);第二版:<科学技术论手册>(1995);第三版:<科学技术学指南>(2008),讨论STS学术研究、学术领域的发展,探析STS的学术"核场".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化背景下,第34届4S会议没有预设会议主题,因此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STS学者们分别围绕STS的基本理论与研究进路、政策与政治学的STS、工程研究、高技术、公共参与等STS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热烈讨论,体现了国际STS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未来发展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纵览科学技术哲学的全局,对该学科各个领域的未来发展做了纲领性的展望,特别是针对科学哲学、技术哲学性STS、科学思想史三大领域进行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0.
1我国当代STS研究的追溯当代中国STS研究自形成始,就在自然辩证法的母体内孕育发展。一方面作为一门学科领域来说,要考察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等专业问题,使其表现出理论基础性;另一方面作为一项中国特殊化的社会事业,自然辩证法要为国家科技政策的制定、科技规划的形成肩负历史重任,从而使得研究表现出应用现实性。正是由于这种理论与现实的双重必要性,使得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呈现出百花  相似文献   

11.
2010年4s学会第35届年会反映了当前世界各国STS研究群体的概况以及STS研究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目前美国加州大学、挪威科技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构成了国际STS研究的重镇。STS研究越来越关注诸如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公众参与科学事务、科学传播和社会风险评估之类的现实问题,多学科交叉研究已成为STS研究的主旋律,科技创新研究和亚洲科技与社会问题研究已演变成学界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以往的STS研究多着眼于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难以从根本上揭示和解决能源短缺和生态恶化的问题,只有把自然纳入到STS学科之中,让自然成为STS中的已构成成分,才能更好地审视人类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自然和社会中的问题,真正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建构模型的方式把自然纳入到STS的学科体系之中,分三个部分揭示了自然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约束作用,并提出把自然因素纳入到STS的体系之中,是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在新的历史情况下的探索,意味着STS是作为主体的人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的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重构。  相似文献   

13.
当代哲学对思想实验提出一系列重要且困难的问题,比如认识力问题和规范力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揭示思想实验的论证结构,从逻辑上给出对思想实验的证成,消除相关的神秘主义和怀疑主义倾向,往往被看作理性主义广泛目标的一部分.以此为背景,论文就以下三个相关问题展开讨论:第一,思想实验与论证之间有怎样的关联;第二,怎样借助这种关联对思...  相似文献   

14.
工程规则是工程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随着工程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减免工程事故发生及其危害日益迫切,在理论和实践上关注工程规则成为必然。工程规则研究对于开启和促进工程的知识本体论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工程哲学的基础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对于减免工程事故、促进工程安全、推进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从本体论、过程论、STS的视角,考察工程规则的知识结构、合理性、生成、运行、变迁、社会文化意蕴等内容,是工程规则研究的具体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STS视角的技术风险成因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风险问题是我国当代技术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STS视角的技术风险研究着眼于当代我国技术发展的特点、传统技术观念的影响、技术伦理作用的缺失以及技术管理上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6.
对拉图尔描述取向的联系社会学,学界多从本体论的角度予以检视,其社会学对主体极的忽视往往被遮蔽了.尽管拉图尔排斥认识论,但是从历史认识论的角度来检视拉图尔社会学则可洞悉这一缺憾,并可揭示后期拉图尔从行动者网络理论(ANT)转向诸存在模式探究(AIME)的意蕴所在.经此转向之后,拉图尔与其对立者(诸如涂尔干、布迪厄以及众多...  相似文献   

17.
自然化认识论与传统认识论争论的规范性问题,不仅仅在于能否用描述性的概念来取消或代替规范性概念,更根本的是对规范自身问题的回答,即认识论规范为什么以及如何具有规范性力量?对于这一问题,奎因、戈德曼、斯蒂奇、科恩布里奇等自然化认识论者诉诸于工具主义分别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但是,把规范仅仅看作为了达到特定目标的特定方法的有效性,将规范性力量看作来自为达到特定目标的内在倾向和愿望,或者看作是一种行为的合理性又难免会陷入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18.
STS是二战前后兴起的新兴领域和学科,其根本特征是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相互渗透所形成的复合性超学科理念。而这早在莱布尼茨的科学活动中就有许多体现。莱布尼茨的STS活动可以分为理论和实践二个方面。在理论活动方面,他坚持整体的科学理念,开展跨界性的学术研究和对科学的人文性理解;在STS实践方面,他通过建立广泛的学术联系以及推动学术共同体的建设来开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综合活动。这既有个体思想与立场、治学特点和风格的原因,也有研究范式和非学院化的社会身份的原因。由于莱布尼茨的手稿在生前大部分没有公布,结果导致了罗素所说的隐显两个"莱布尼茨"的存在。今天,研究莱布尼茨既要去挖掘和"发现",又要去推动和实践他的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