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了优雅蝈螽Gampsocleis gratiosa、暗褐蝈螽Gampsocleis sedakovii及秃毛蝈螽Gampsocleis glabra 3种螽斯雄性的鸣声。优雅蝈螽鸣声是由振幅高低不同的2类脉冲组构成的脉冲序列,一系列的脉冲组间隔重复出现,其中,第1类脉冲组有9~10个脉冲,第2类脉冲组有10~11个脉冲,鸣声的主能峰频率约7.75 kHz,次能峰频率约4 kHz;暗褐蝈螽鸣声由一系列振幅高低不同的2类脉冲组构成,第1类脉冲组有2个脉冲,第2类脉冲组也有2个脉冲,鸣声的主能峰频率为10.50 kHz,次能峰频率为5.75 kHz;秃毛蝈螽鸣声由2类振幅高低不同的脉冲组构成,第1类脉冲组振幅较大,有1个脉冲,第2类振幅较小,有4~5个脉冲,鸣声的主能峰频率约9.1 kHz,次能峰频率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黄树蟋雄性鸣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计算机技术,对黄树蟋Oecanthus rufescens Serville雄性鸣声的时域及频域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树蟋雄性鸣声的时域波形由规则的脉冲组序列构成,通常含有11个脉冲组.每个脉冲组持续时间约为0.230 s,脉冲组间隔约为0.330 s,脉冲组重复率约为0.64次/s,每个脉冲持续时间约为0.008~0.012 s,脉冲重复率约为23次/s,脉冲间隔约为0.004 s.鸣声频率的主频带范围是2.2~4.4 kHz,主能峰频率约为3.3 kHz.  相似文献   

3.
日本条螽鸣声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计算机技术研究采自山西临汾的日本条螽「Ducetia japonica(Thunberg)」的鸣声特征。结果表明:日本条螽的鸣叫分起始阶段、低潮阶段和高潮阶段、。低潮阶段的脉冲重复率为9Hz,高潮阶段的脉冲重复率为50Hz。低潮阶段的主能峰频率为1.4kHz,次能峰频率为2.4kHz。高潮阶段的主能峰频率为1.8kHz,次能峰频率为1.6kHz。日本条螽鸣叫的能峰主要分布频率为100Hz~2.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地总结了应用计算机技术研究动物鸣声的方法,概括了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并使用这种方法,分析了一种昆虫鸣声的特性。长瓣草螽Conocephalus gladiatus redt。这种昆虫鸣声的主能峰频率约为60Hz,次能峰频率为200Hz,脉冲持续时间约为180ms,脉冲间隔为136ms。  相似文献   

5.
四种雏蝗雄性鸣声结构的比较研究(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将雏蝗属(Chorthippus)的标本鉴定到种的方法,应用计算机技术分析采自新疆的白纹雏蝗(C.albonemusCheng),宽隔雏蝗(C.amplinteritusLin),华北雏蝗(C.brunneus huabeiensisXia et Jin)和中宽雏蝗[C.aprcarius(L)]雄性的召唤声结构。结果:白纹雏蝗雄性每次鸣叫持续时间3—4s,脉冲组重复率26次/秒,脉冲组持续时间0.032s,主能蜂频率约为7.96kHz。宽隔雏蝗雄性每次鸣叫持续时间1.5—2s,脉冲组重复率8.9次/秒,脉冲组持续时间0.108s,主能峰频率约为8.98kHz,每个脉冲组由5个不明显的脉冲串构成。华北雏蝗雄性每次鸣叫持续时间50—55s,脉冲组重复率8.8次/秒,脉冲组持续时间0.105s,主能峰频率约为8.91kHz,每个脉冲组由4个不明显的脉冲串组成。中宽雏蝗雄性每次鸣叫持续时间55—60s,脉冲组重复率为4.9次/秒,脉冲组持续时间0.18s,主能峰频率约为10.17kHz,每个脉冲组由3个脉冲串构成。这4种雏蝗雄性召唤声特征差异显著,可作为识别物种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日本鸣蝗Mongolotettix japonicus(I.Bol.)在宁夏和黑龙江的雄性鸣声.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域的鸣声特征基本相似,黑龙江种群的脉冲组持续时间和脉冲组间隔长于宁夏贺兰山种群,脉冲数稍有差异,脉冲持续时间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7.
利用计算机鸣声分析技术,对地中海果蝇鸣声的声学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探讨了果蝇鸣声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并将果蝇鸣声区分为3个部分.结果表明,地中海果蝇召唤歌为正弦波,IPI(两相邻脉冲的时间间隔)均值为2.9ms,基频约为366Hz;而其求爱歌由脉冲串组成,每个脉冲串大约持续0.1s,求爱歌的IPI均值为3.2ms,基频约为146Hz.此分析为果蝇鸣声的系统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昆虫鸣声与发声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近十年来昆虫鸣声和发声器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归纳了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昆虫的发声机制共十二种,总结了各类群发声器的研究情况以及各类群鸣声分析的研究成果,同一类群同不同的种属的发声器的形态、发声齿的数量以及排列方式都有稳定而明显的差异;同一类群内不同种属鸣声的时域和频域都具有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脉冲组的持续时间、脉冲组的间隔、每一脉冲组内所含脉冲的数量及主要能峰所在位置的频率,提出了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声波检测系统进行害虫的检测和防治的应用与进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灰眉岩鹀(Emberiza godlewskii)的鸣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春季在北京小龙门林场对灰眉岩鹀(Emberiza godlewskii)繁殖季的鸣唱进行了研究.共有24只个体录得清晰可供分析的录音,平均每个个体分析录音39句(最少14句,最多108句).结果表明:1)灰眉岩鹀鸣唱句子的最高频率为(9.73±0.41)kHz,最低频率(2.50±0.24)kHz,起始音素与下一音素的时间间隔为(0.26±0.06)s,句子持续时间为(2.32±0.42)s,由(14.33±1.93)个音素组成;2)灰眉岩鹀通过音素的重复、增减、替换来增加鸣唱的复杂性;3)不同个体间鸣声变量的差异性显著(P<0.05);4)有2只个体存在效鸣现象,对象分别为金翅雀(Carduelis sinica)和大山雀(Parus major).  相似文献   

10.
γ暴被认为由一系列脉冲所组成,其光变曲线中的峰对应着脉冲爆发过程,主峰对应着最强烈的脉冲爆发过程,所受背景噪音的污染相对来说最小.因此光变曲线的主峰最适合于用以研究脉冲特性.本文对康普顿γ射线天文台观测卫星上BATSE仪器观测到的γ暴的光变曲线的主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研究gamma暴中脉冲的持续时间、振幅、对称因子(δ,上升时标比下降时标)、窄度因子(η,半宽度比持续时间)等特征参量的分布特征.我们发现:(1)脉冲的持续时间主要在0.1s~0.2s之间,第1和第4能道的持续时间略短,尤其是第4能道.(2)1~4道振幅分布差异比较大,虽然众数都大约在600个计数/s附近,但中值差异很大,1~4道中值比为:0.44:0.59:1.00:0.32.(3)1~4道脉冲的形状都是不对称的,峰的形状差异不是很大,1、2、3道间差异最小,4道略尖锐.两个主要形状参数δ和η在不同能道间的差异不大.1~4道的δ值最可几值一般在0.75~0.85间.η在0.55~0.58间,平均值为0.52±0.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