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由本教和佛教这两种宗教相互影响、融合而形成的西藏宗教深深影响着西藏人民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在<格萨尔王传·取雪山水晶国>中随处可见,英雄格萨尔王就是藏族宗教精神的化身,其中,本教意识处于基础地位,起着次要、辅助的作用;佛教意识处于主导地位,起着主要的、指导性的作用.宗教意识对于格萨尔王这一形象的塑造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2.
对本教经典与东巴经异同问题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我们积极推进藏族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的时候,整理、出版本教大藏经,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举,为研究藏族传统文化,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精神,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远古历史文化资料。这对丰富藏族传统文化遗产,促进和发展现代藏族文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是一种社会知识的总和,本教文化是藏族远古社会知识的总和。所谓藏传佛教,简单地说就是藏化了的佛教,藏传佛教文化也就是佛教的基本教义同藏族本土宗教,本上文化相整合、离析和融合的产物。其基础就是本教文化。本教思想文化当然是本教徒对表象世界与具有真实性世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降边嘉措先生是著名的藏族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格萨尔”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 “格萨尔王传”堪称反映古代藏族历史、宗教、文艺、民风民俗的“百科全书”,在古代藏族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主要围绕“格萨尔王传”的写作特点、艺术价值、史料价值,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等问题,对降边嘉措先生进行了学术采访。  相似文献   

4.
降边嘉措先生是著名的藏族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格萨尔”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格萨尔王传”堪称反映古代藏族历史、宗教、文学艺术、民风民俗的“百科全书”,在古代藏族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主要围绕“格萨尔王传”的写作特点、艺术价值、史料价值,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等问题,对降边嘉措先生进行了学术采访。  相似文献   

5.
降边嘉措先生是著名的藏族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格萨尔"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格萨尔王传"堪称反映古代藏族历史、宗教、文艺、民风民俗的"百科全书",在古代藏族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主要围绕"格萨尔王传"的写作特点、艺术价值、史料价值,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等问题,对降边嘉措先生进行了学术采访.  相似文献   

6.
降边嘉措先生是著名的藏族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格萨尔"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格萨尔王传"堪称反映古代藏族历史、宗教、文学艺术、民风民俗的"百科全书",在古代藏族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主要围绕"格萨尔王传"的写作特点、艺术价值、史料价值,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等问题,对降边嘉措先生进行了学术采访.  相似文献   

7.
藏族先民的原始信仰--略谈藏族苯教文化的形成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教是藏族本土宗教,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尽管佛教在青藏高原的传入给苯教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它还是凭借极强的生命力一直延续至今。研究苯教文化对藏族古代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民风民俗的研究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文章对藏族先民的原始信仰及特征、拥仲苯教的形成及教义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藏族原始苯教属自然宗教类“,万物有灵”及“以人为中心”思想是原始苯教的两大特点;拥仲苯教是由顿巴辛绕在藏族原始苯教的思想基础上,对其祭祀内容、祭祀方式、祭品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并加以理论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13世纪的天主教教廷使者、传教士,还有大旅行家马可·波罗,当时已经注意到了中国的宗教问题,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谈到了中国佛教,尽管充满了误读,但不难看出他们在介绍异国宗教状况的表象下,理解异国文化的努力。大发现时代的欧人对中国的认识还多停留在异国情调层面,商人、传教士未能也不可能深刻理解和感悟中国佛教,但其意义重大:这是继马可·波罗之后两百余年,欧人首次向西方传递了中国佛教形象。考察17世纪前欧人笔下的中国佛教形象,对今日中西宗教文化的交流不无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藏族军事发展受宗教因素影响比较深。文章分析了藏族传统的军事组织以及军事观念,认为藏族军事在以宗教为主导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深深地打上了宗教的烙印。  相似文献   

10.
藏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宗教在其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同时藏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以歌舞为载体表达本民族对神的敬畏和民族信仰。因此,对藏族宗教舞蹈的功能性和审美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藏族宗教舞蹈的艺术性和宗教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宗教舞蹈的精髓,从而进一步保护和发扬西藏民族文化,更好地引导藏族宗教舞蹈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西藏的政教分离是民主改革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20世纪中叶西藏社会发生的一次历史性进步。西藏的社会生产力由此得到解放,党和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西藏的实行也由此具备了条件。民主改革以来,藏传佛教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僧人不能与达赖集团在政治上划清界限、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等等。正确认识和有针对性地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坚持政教分离,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经》顿教法门,为传统佛教教义范畴和宗教仪式及功课中注入了鲜活的世间内涵,将人们从传统宗教角色和使命之中解放出来。《坛经》将传统佛教通过戒、定、慧等修行程序,皈依外在的佛、法、僧,依据佛法经论,实现成佛之目标的历程转换成体认自性般若,“识自本心”、“即心成佛”的顿悟过程。将外在的宗教仪式、功课与自性联系起来,实现宗教仪式和功课的内在化,体现了高度主体性精神和自由品质,这是《坛经》所蕴涵的人间佛教品格。  相似文献   

13.
宋代(10世纪中叶至13世纪中期)是藏传佛教各教派创建、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美术活动,因恰逢佛教在雪域复兴的黄金时期,从而得到了很大的推动,也因此迎来了西藏艺术史上最为百花齐放、多姿多彩的瑰丽时期。而这一时期所形成的艺术范式、艺术理念、艺术精神,更对后来的藏传佛教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宋代西藏美术的许多特点对后来的西藏艺术有直接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佛教在印度本土式微后,中国事实上已成为世界佛教的中心。但藏传佛教的复兴不仅未能促进涉藏问题的有利解决,反而成为制约我国涉藏问题国际话语权的战略"负资产"。将这种战略"负资产"转化为"正能量"的一种可行思路是,重视藏传佛教信众的心理认同,加强藏传佛教统战工作,争取宗教文化认同,占领道德制高点。  相似文献   

15.
在由快速现代化引起的文化变迁中,文化主体在认识上容易陷入“传统还是现代”的两难境地。就西藏社会而言,厘清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使民族文化在文化整合中继续有力发展,显得至关重要。作为西藏传统文化核心的藏传佛教正日益世俗化,是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仍可以在现代生活的部分精神领域中发挥着积极的功能。现代化不是一个千篇一律的模式与过程,完全可以做到民族化与地方化。对于“变”,需要有开阔的心胸、长远的眼光,以及耐心、主动、自觉的文化姿态,既不能做传统的卫道士。也不能臆想一蹴而就地完成现代化。文化的主体选择机制、行政力量与法律机制,以及知识分子的批判和理性精神,都应该在社会转型期中发挥出各自的功用。  相似文献   

16.
公元8世纪开始,藏传佛教创造性地继承了印度佛教寺院的僧伽组织制度,形成一套完整、严密的藏传佛教寺院组织制度。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实体与组织形态,藏传佛教寺院组织制度在自律(内部制度)与他律(外部制度)上,超越了同时代其它所有组织之功效。文章运用管理学、制度学、比较宗教学、宗教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视野,深入探究印度佛教寺院组织制度西藏化路径、整合与自身特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明代诸帝大都与藏传佛教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尤以明武宗为甚。武宗豹房里有很多藏僧,日夜与之狎昵,并且在京城广建寺院,对藏僧大加封赏,给予他们很多的特权,可谓宠幸之至。但这方面的所作所为已超出朝廷治藏政策需要的范畴,成为朝政败乱、宫廷生活颓靡的表现,对藏传佛教及其僧团也造成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拉萨聂塘寺于公元1055年由阿底峡尊者的亲传弟子嘎瓦.释迦旺丘主持修建,是藏传佛教后弘期重要寺庙。寺内有诸多藏传佛教文物,其中佛教造像保存完整,成为研究11世纪造像风格的重要依据。文章通过对该寺的实地考察,以比较研究的方式着重讨论了聂塘寺无量寿佛殿的泥塑群造像风格,认为该佛殿中塑造有藏、汉、印三种风格样式的泥塑,应该是自桑耶寺乌孜殿建造三种造像风格样式以来,三种风格样式集于一处的典型范例之一,更是这种建造习俗逐渐衰微的见证。  相似文献   

19.
明清佛像,不仅数量多,而且题材丰富、造型各异.从佛像的题材、造型、工艺等方面进行比较,明清臧佛更为精致.其时代风格和地域风格交融共存,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审美情趣.一些品相好、制作精美具有丰富而神奇的宗教内涵的明清臧佛,是海内外中国艺术品市场上买家竞拍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20.
公元8世纪末,藏传佛教已在藏彝走廊北部地区开始弘传,全区藏传佛教寺院的兴建与佛法的弘传是同步进行的。各教派寺院的相继建立也成为该派在这一地区传播的标志。宋代及以前是藏彝走廊北部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发展的初始阶段,元明时期是寺院的发展阶段,清代及民国时期是寺院发展的兴盛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