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纳米晶体技术为基础制备阿奇霉素纳米晶体片剂,以期提高阿奇霉素的溶出度。采用介质研磨法制备阿奇霉素纳米晶体,在此基础上制备阿奇霉素纳米晶体片剂。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其质量进行评价,采用浆法测定溶出度,HPLC法测定含量和有关物质。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及留样试验,考察片剂的稳定性。自制阿奇霉素纳米晶体片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片剂项下要求,溶出度较上市片剂显著提高。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自制片剂对高温和强光较稳定,但对环境湿度较为敏感。加速试验及留样试验结果表明,自制片剂6个月内较为稳定,贮存时应置于密闭、干燥阴凉处。  相似文献   

2.
反溶剂重结晶法制备阿奇霉素超细粉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溶剂重结晶法进行了阿奇霉素微粉化实验研究。系统考察了药物溶液质量浓度、溶剂反溶剂比例、搅拌时间、干燥方式等因素对产品形貌和粒度的影响。得到较优的制备工艺条件为:药物溶液质量浓度0.2 g/mL、溶剂反溶剂体积比1:20及搅拌时间10 min,可制备出平均粒径为 270 nm的药物颗粒,经喷雾干燥可得粒径为2~5 μm的阿奇霉素超细粉体。采用扫描电镜、比表面积测试、红外光谱分析和体外溶出实验对原料药及产品性质进行分析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阿奇霉素超细粉体化学结构不变,且比表面积增大8倍,溶解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介质研磨法制备美洛昔康纳米混悬液(MLX-NS)以提高药物的溶出速率,对处方及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对其进行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放、稳定性等评价。MLXNS最优处方为0.5%吐温20为润湿剂,0.5%胆酸钠为稳定剂;最优制备工艺为研磨珠尺寸为0.4 mm,研磨转速2000 r/min,研磨时间3 h。采用最优处方及工艺制备的MLXNS平均粒径为132 nm,Zeta电位为-26.8 m V,XRD结果显示研磨前后晶型并未发生改变,体外释放结果显示MLX-NS与原料药相比溶出速率显著增强,5 min时释放达15%,2h即可释放完全( 85%),常温放置30 d制剂性质无显著性变化。研究制备的MLXNS可显著提高美洛昔康的溶出速率,为进一步开发快速起效并可持续释药的美洛昔康纳米制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Y型微通道反应器中,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制备头孢呋辛酯纳米颗粒。通过正交实验,系统研究药物溶液质量浓度、沉淀温度、溶剂流量和反溶剂流量等因素对产物粒径的影响。得到的适宜制备工艺条件为:药物溶液质量浓度0.08g/mL、沉淀温度5℃、溶剂流量3mL/min,以及反溶剂流量80mL/min,制备出了粒径为260~340nm,且粒径分布窄的纳米颗粒。实验还进一步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分析和体外溶出实验对原料药及产品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微粉化产品为无定形,溶出度明显优于原料药。  相似文献   

5.
采用亚临界水法制备了克拉霉素纳米颗粒,通过调节亚临界水温度、反溶剂(普通去离子水)温度、亚临界水/反溶剂体积比、表面活性剂浓度等因素,得到形貌均匀的克拉霉素纳米颗粒。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亚临界水、反溶剂的温度分别为140℃,0℃,亚临界水/反溶剂体积比为1∶3,搅拌时间25min,表面活性剂α-乳糖质量分数为0.4%。在上述条件下制备得到的颗粒的平均粒径为65nm左右,原料药和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和X射线衍射对比结果显示其化学结构没有发生变化。溶出结果表明,亚临界水法制备的克拉霉素纳米颗粒溶出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超重力反溶剂沉淀法制备了阿霉素纳米药物颗粒,考察了不同转子转速和溶剂-反溶剂流量比对阿霉素纳米药物颗粒的形貌和粒径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动态光散射(DLS)对纳米药物颗粒的形貌和平均粒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超重力转子转速为2180 r/min,溶剂和反溶剂的流量比为1∶15时,制备的阿霉素纳米药物颗粒平均粒径较小,水相稳定性优良。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UV)对阿霉素纳米药物颗粒的体外溶出速率进行了表征,与阿霉素原料药相比,本文制备的阿霉素纳米药物的溶出速率提高了近4倍左右。  相似文献   

7.
采用介质研磨法、反溶剂沉淀法以及pH沉淀法制备美洛昔康纳米混悬剂(MLX-NS),考察不同制备方法对MLX-NS性质的影响。对三种工艺制备的MLX-NS进行粒度、形貌、XRD、DSC、体外释放及短期稳定性的评价,结果显示三种方法均能制备出d50为300~600 nm的MLX-NS;介质研磨法和pH沉淀法制备的MLX-NS晶型未发生变化,而反溶剂沉淀法制备的MLX-NS晶型发生改变;MLX-NS较原料药可显著提高体外溶出速率,释放速率与粒度及晶型有关;常温放置14 d后,介质研磨法和反溶剂沉淀法制备的MLX-NS能保持粒度稳定,而pH沉淀法制备的MLX-NS粒度显著增大。研究结果表明,介质研磨法较其他两种方法更适用于MLX-NS的制备。  相似文献   

8.
利用电石渣制备纳米碳酸钙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电石渣为原料 ,制备纳米碳酸钙 .研究制备过程中原料浓度、气体浓度、气体流速、反应温度、搅拌速度、添加剂用量等对产品粒径及晶型的影响 .采用 TEM、XRD等手段对颗粒形态与结构进行表征 ,纳米碳酸钙平均颗粒粒径约 5 0 nm,晶粒平均尺寸约 30 nm,为方解石型 .  相似文献   

9.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钛纳米晶,采用热重-差热(TG-DSC)、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研究了保温时间对纳米晶的晶体结构和平均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430℃热处理得到的二氧化钛纳米晶主要表现为锐钛矿结构;随着保温时间从1h延长至3h,纳米晶的平均粒径从13.7nm增大到43.7nm.以所制二氧化钛纳米晶为光阳极材料组装了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并对其光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粒径为25.4nm的二氧化钛纳米晶太阳电池表现出最佳的光电转化效率,其值为4.62%.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二氧化钛纳米晶的缺陷性质对其光电性能的影响,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钛纳米晶,利用X线衍射和正电子湮没寿命谱对样品的晶相、平均粒径和缺陷性质等进行表征,并以所得二氧化钛纳米晶为基础制备二氧化钛纳米晶薄膜,进一步分析其光电性能.结果表明:在450℃的热处理温度下,可以合成锐钛矿相占主要成分的二氧化钛纳米晶.随着热处理时间从30 min延长至90 min,二氧化钛纳米晶的平均粒径从12.8 nm增大到47.9 nm.随着平均粒径的增大,二氧化钛纳米晶表面缺陷的尺寸变小且浓度降低,同时晶界间的自由体积发生复合.在表面缺陷和平均粒径的双重影响下,二氧化钛纳米晶薄膜的瞬态光电流密度随平均粒径的增大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中,基于26.5 nm粒径二氧化钛纳米晶制备所得薄膜的瞬态光电流密度最大,其值为0.072 m A/cm2.  相似文献   

11.
纳米药物晶体技术是一种新颖的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药剂学途径,通过该技术制备的纳米药物晶体粒径小、载药量高,适用于多种给药途径,可显著提高药物溶解度和溶出速率,日益受到药剂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纳米药物晶体的特点、増溶机理、制备方法、制备过程中使用的稳定剂以及市场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粒径的PbTiO3纳米晶.表面光电压谱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粒径尺寸的减小,其表面光伏响应发生谱带加宽现象,并出现新的体相跃迁光伏响应结构.这些特性是小尺寸PbTiO3纳米晶内不同于体相PbTiO3的Ti4 的d轨道配位环境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两步退火方法获得了嵌埋于玻璃基体内CdSxSe1-x的半导体纳米晶体 ,其平均尺寸随退火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从实验测量的室温吸收谱上看到 ,当纳米晶体的平均直径从 5.6 1nm减小到 4 .6 9nm时 ,其吸收边向高能方向移动了 0 .0 89eV .用有效质量近似模型计算了半导体纳米晶体的吸收边相对其体材料的移动 ,将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  相似文献   

14.
湿法烟气脱硫中石灰石溶解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酸滴定法,在实验室小试装置中实验研究了湿法烟气脱硫中石灰石溶解特性。试验了2个不同来源的石灰石。发展了一个基于质量传递控制基础上的数学模型,用于描述石灰石溶解过程。模型预测的石灰石转化率以及颗粒尺寸分布和pH值对石灰石溶解速率的影响能很好地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小的石灰石颗粒尺寸、较低的pH值和CI^-主体浓度有利于石灰石溶解速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高能球磨纳米镍粉制备块体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纳米晶Ni粉末,对纳米晶粉末进行预压烧结,获得纳米晶镍块体材料.采用显微分析方法研究了纳米晶粉末和块体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构.试验结果表明,高能球磨所得镍粉平均晶粒尺寸为10 nm;预压烧结块体的平均晶粒尺寸在100 nm以下;块体相对致密度在烧结温度为0.6Tm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6.
微尺度铣磨复合加工是一种兼具微铣削与微磨削特点的新型加工工艺.为给微铣磨复合刀具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用立方氮化硼(CBN)微铣磨复合刀对不同材料进行微铣磨复合加工试验,并与微铣削加工进行对比,研究刀具直径和磨粒粒度对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刀具参数能使微铣磨复合加工表面粗糙度达到亚微米级,且优于微铣削表面质量;在一定范围内减小磨粒粒径或增大刀具直径能够提高微铣磨复合加工的表面质量,且磨料粒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用共熔法在玻璃基体中退火生长了一系列不同尺寸的CdSSe半导体纳米晶体,并比较和分析了一步法和两步法.两步退火法增加纳米晶体的数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纳米晶体尺寸分布.根据纳米晶体的室温吸收光谱,用有效质量近似模型估算了纳米晶体的平均尺寸在2.25~2.58 nm之间.  相似文献   

18.
熔融冰晶石中氧化铝的溶解(摄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铝电解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氧化铝在熔融冰晶石中的溶解·通过现象观测记录和研究,比较了国内外不同厂家的氧化铝在冰晶石溶液中的溶解性能,并发现溶解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熔体表面电解质/氧化铝结块的形成;结块的分解和溶解,氧化铝微粒在电解质本体中的沉降和溶解;槽底部的氧化铝溶解·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在室温合成合有Zn、Se成分和玻璃相成分的均匀透明凝胶,并通过CO还原气氛热处理,在凝胶玻璃中原位生长出ZnSe纳米晶体.利用BET比表面积、透射电镜、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ZnSe纳米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及量子尺寸效应影响下的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5B2O3—95SiO2凝胶玻璃的多孔结构可有效地分散ZnSe纳米晶粒;纳米复合材料中ZnSe纳米晶粒呈球形,粒径约为3.5nm;吸收光谱中,ZnSe纳米复合材料的吸收边相对于ZnSe体材料发生蓝移,随着ZnSe在凝胶玻璃中摩尔分数的增大,蓝移量减小,相应ZnSe纳米晶粒尺寸增大;在荧光光谱中,500nm附近的发光带是凝胶玻璃中的ZnSe纳米晶体表面态复合和缺陷发光,当ZnSe的摩尔分数达到0.07时,观测到了浓度的荧光淬灭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