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当今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理念和具体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有着坚实而丰富的理论基础,它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是中华传统"和合文化"价值的当代转化。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共建"一带一路"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经过几年的攻坚克难、勇于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展现了强大生命力和吸引力。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促进了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包容互鉴、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深入思考和把握当代世界潮流、洞悉中国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非一夕之功能成,亦非一己之力能至。"这是习主席在向全球释放充满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信号时所强调的。这也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全球其他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在中国向全世界发出构建人类命运共  相似文献   

3.
中国周边学是一门研究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时代如何解决好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新学科,其终极目标就是要为构建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支撑和战略思维,其发展路径是从周边命运共同体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周边地区是中国倡导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地区。命运共同体倡议始于中国周边地区。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首访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首次提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概念,而且签署两国联合声明,开启了建设中俄命运共同体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网络空间的自然延伸和时代化表述,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与内在动力,更是习近平互联网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出场具有相应的内外生成逻辑,其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要义的吸纳与超越。因此,为进一步构建青年群体的网络伦理精神,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扭转网络空间的社会原子化倾向,必须自觉内化"共同体"意识,加强对青年群体的"世界意识"教育,构建知行合一的德礼机制以夯实这一网络类存在意识。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在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但该组织属于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系中的哪一种?本文试图从国际协和的角度理解上合组织及其未来。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合组织迫切需要国际协和。上合组织的大多数成员可能更容易接受国际协和为目标、为手段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国际协和及其研究在中国的国际关系史研究中,concert of powers一直被译为"大  相似文献   

6.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经济和国防建设,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三线建设不仅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且从多途径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文以多民族聚居的凉山州冕宁县沙坝地区为例,阐述三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途径和成效,包括:党的领导在政治上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命运联结;工业文明的发展为民族共同体的构建奠定了经济基础;文化交融推动了民族共同体情感的加深;教育的发展为民族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人才保障;社会发展不断增强民族共同体构建的稳固性。三线建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是彼此成就、相互促进的关系,三线建设在新的文明体系中达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途径和方式,在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的今天仍然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报告在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时更是明确点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究竟应在哪些方面体现"特色",至今仍没有取得学理上的共识。按照现实主义理论,大国外交终究是大同小异的,难有长期性的"特  相似文献   

8.
近代共同体思想中的平等价值原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广大农民在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斗争中不断发展起来的重要价值原则,彰显中华儿女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追求平等的价值诉求,对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启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世界共识且被积极践行的中国方案,坚持由"温故"向创新发展,不断从...  相似文献   

9.
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要坚持理论、历史和现实三维场域的有机统一。从理论场域来看,它植根于马克思共同体理论,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又有西方诸学者共同体思想的借鉴;从历史场域来看,既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审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演进,又要看到它作为一个当代特定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所具有的新时代语境;从现实场域来看,新时代所赋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历史使命和时代特征不容忽视,应着重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人类社会在当代矛盾与危机的一种组织方式,是一种聚同化异思维方式的转换,内蕴着人类社会共处的宽容哲学.没有宽容就没有共同体.宽容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一种建立在理性判断基础之上的自觉行为或心理品质.宽容需要教育;教育担负着培养宽容意识的使命,亦即担负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不得不面...  相似文献   

11.
言论     
正事件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9月的G20杭州峰会刚过,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浙江。11月16-18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大会以"创新驱动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吸引了来自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名嘉宾参加。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中国率先提出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正在成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重要领军者。  相似文献   

12.
<正>李自国:在未来的三边关系乃至整个国际秩序构建中,中国要有"平常心"。中美博弈是长期过程,对中美关系要有底线思维,同时向好的方向谋划。其次要"守正",就是坚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尽管美国有  相似文献   

13.
自"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后,不少学者探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传播的重大意义、现实状况、困境与挑战,并重点探讨了对外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路径,但未见从"新公共外交"视角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传播的研究成果.从"新公共外交"视角观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存在传播主体"官方化"、传播媒介"传统化"...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产生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现实依据,旨在解决全球发展难题,为世界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发展提供指引。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实践要求的角度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指出要在实践中积极谋求共识,坚持同舟共济的理念,尊重多元化差异,开展协商对话与交流,塑造权责共担的责任共同体,不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各国的交流合作搭建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6月27~28日,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协办的第四届世界和平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开幕式,并以《共同构建人类和平安全命运共同体》为题致辞。李源潮说,当今时代,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性、利益的共同性、挑战的共同性、治理的共同性日益凸显,人类正在走向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命运与各国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休戚与共,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倡  相似文献   

16.
2020年1月5日,老挝政府总理通伦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栗战书委员长分别与通伦总理会见会谈。这次访问旨在落实2019年签署的《中国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这份以党的名义签署的"行动计划",是我国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安徽科技》2022,(1):54-55
十月 12日 科技进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主题论坛在蚌埠市举行.由安徽省科技厅和蚌埠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蚌埠市科技局、蚌埠国家高新区共同承办的"科技进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主题论坛在安徽省蚌埠市古民居博览园隆重举行.论坛作为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六届年会的主题论坛之一,分为文化交流与科技进步·文化与科技融合、全球性问题研究与开放科学及全球共享创新平台建设、科技风险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等3个子议题,邀请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到会交流,深入探讨科技进步如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太湖世界文化论坛是中国创立的高层次、非官方的国际文化论坛,是唯一一个在民政部注册的以论坛为组织名称的全国性社团组织.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已经落下帷幕。本届论坛主题是"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来自世界49个国家和地区,包括16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1772名代表,分别出席了77场讨论活动,议题涉及宏观经济、区域合作、产业转型、技术创新、政治安全、社会民生等六大领域。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的主旨演讲。会议期间中国官方公布了众所期盼的"一带一路"愿景文件。这是一场亚  相似文献   

19.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生态危机、资源危机以及核战争威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同时在政治、经济领域存在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极端民族主义等思想。要想克服这些难题,人类的主体意识必须觉醒,并转变思维方式,求同存异,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来解决这些难题。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人类的共同利益为指向,强调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人类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这是一种开放包容、共享共建的价值,是一种真实的价值。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倡者,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要勇于担当责任,在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中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20.
<正>自党的十八大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上升为国家意志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成为专家学者们热议的论题。相关研究著作不断问世。张战教授所著并由时事出版社出版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就是这方面的力作。通读全书,感觉作者站位高、思想深刻,作品结构完整,特色明显,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