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在少竞争和竞争环境下小麦个体表现和群体表现的关系。结果表明,所考察的40个性状都随密度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性状的稳定性不同。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得到一些对群体产量作用较大的性状,他们大多又是稳定或较稳定性状,可做为早代产量选择的主要指标。这些对群体产量作用较大的性状分别属于生育期(A)、生理(B)、产量(C)和形态(D)性状群,低密度下这四个性状群与中、高密度群体产量的典范相关系数大小顺序都是B>D>A>C,生理性状群与群体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稀植下所有农艺性状对密植群体产量逐步回归分析的最终入选性状是每穗粒重和单株有效穗数,再次证明:高产育种在保证适宜亩穗数的前提下,主攻每穗粒重的方向是必要的和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播期对红小豆冀红15号在冀东地区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6月1日、6月16日、7月1日等3个播期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在大田条件下连续进行2年试验,分析播期对冀红15号株型相关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并分析上述参数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冀红15号株高显著降低,生育期缩短,单株荚数减少,产量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分枝数、单株荚数、累计日温差、生育期均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活动积温、有效积温与单株荚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降低导致冀红15号单株荚数降低,从而影响产量。本试验条件下冀红15号在冀东地区适宜播期为6月1日。  相似文献   

3.
利用Eberhart、Perkins、Freeman、Tai和Wright五种两参数回归法分析了北京师范学院1984—1985年9个环境中15个小麦品种包括产量在内的15个性状的稳定性表现。根据模式的含义、回归系数、非模式均方和F值的表现比较了这五种模式间的异同发现:五种模式分析结果之间存在差异;进行稳定性分析前,要根据三个原则选择合适的模式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播期对冀东地区春玉米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以众信338和鑫研218两个品种为试材,设置5个播期水平,进行了播期对玉米产量及其产量性状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众信338在5月中下旬播种,鑫研218在4月下旬播种能够协调好各产量性状之间的关系,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5.
春小麦产量及穗部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选定的8个春小麦亲本进行4×4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所得的F1代的产量等9个性状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与表型值之间都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且在16个杂交组合间存在由基因型引起的真实遗传差异,其中,产量、株高、主穗长度、蛋白质含量在杂交组合间的表现差异是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效穗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是由非加性基因决定的.父本组对主穗小穗数的影响较大,母本组对千粒重的影响较大.各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比较大而且都是正面影响,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较小,且有负面影响.母本格莱尼、毛娃娃与父本陕西超大穗、青春533的一般配合力综合效应值高,杂交组合互助红×阿勃、毛娃娃×陕西超大穗特殊配合力综合效应值高于其他组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不同产量水平的生姜取样调查,测量了产量及有关的9个农艺性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剔除了对产量无显著线性效应的性状,得到了生姜单株分枝数、叶面积、根鲜重、姜球数对产量的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通过对入选因素的通径分析,明确了各农艺性状对产量构成的直接与间接效应,结果表明,叶面积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其次为分枝数,再次为根鲜重,姜球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为负值。  相似文献   

7.
以1998年和1999年南方水稻区域试验早籼早中熟组的产量数据为资料,采用朱军等[1]提出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产量的基因型×环境互作,以及产量的稳定性表现.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份×地点互作效应是影响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地点效应、年份效应.中组1号产量显著高于浙852(CK1).此外还分析了各品种(组合)产量对环境指数的敏感程度和稳定性表现.  相似文献   

8.
耐盐碱性优良的大豆品种是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的核心要素。在滨海盐碱地上对10个大豆品种进行对比试验,采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适定性参数和高稳系数法对参试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中豆63”品种综合性状优良,高产稳产性好;“齐黄34”品种产量优势突出,具有较强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7个小麦亲本和所有组合的21个杂种在4个环境中的6个性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回归系数和非模式均方的遗传效应是不同的;在亲本对后代的影响方面,回归系数的作用明显大于非模式均方;回归系数的杂种优势较突出,而非模式均方的超亲遗传更明显;两种参数的育种应该采用不同的杂交模式。  相似文献   

10.
小麦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p×q交配模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在F1的表现及其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性状在F1多倾低亲或近中亲遗传,呈负向优势,产量性状则表现较大的正向优势.各性状的基因效应以加性为主.#409在品质性状上一般配合力较高,小偃6号和冀麦23则在产量、千粒重及蛋白质产量等性状上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11.
对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内外不同地区的24个普通甜荞品种,7个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主成份分析.结果表明,新品种的选配应从株粒数、丰产株型和千粒重为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3个陆地棉抗虫品种和3个常规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了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性状的差异,并对产量相关因素进行了通径分析。在所考察的19个性状中,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单株果节数、蕾铃脱落率、籽指、衣指、黄度和反射率品种问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转基因棉的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单铃重、衣分、籽指和衣指显著高于常规棉品种,但转基因棉与常规棉品种间纤维品质无明显差异。通径分析表明,单株铃数是转基因棉皮棉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而衣分和单株铃数则是常规棉品种皮棉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水稻叶型特征与产量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2个水稻品种生理成熟期的产量和叶型特征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叶型特征各性状的典型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剑叶宽、短、直和叶基夹角小;倒二叶厚、直、叶鞘长;倒三叶长、直、窄、厚、叶鞘较短和叶基夹角较大的株型对产量的提高有利。  相似文献   

14.
蓖麻主要农艺性状及单株产量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 2 5个蓖麻杂交种的 14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结果表明 ,一级分枝粒重、单株粒数、茎粗是蓖麻增产的重要因素 ,一级分枝粒重是育种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瓜尔豆主要单株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瓜尔豆单株各个性状与单株产量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影响单株产量的主导因素,分清了各个因素间的主次关系,为选育优良新品种和制定合理栽培技术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二棱和四棱皮大麦农艺性状对产量的通径分析与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二棱带皮型和四棱带皮型大麦的7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分别进行了通径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二棱大麦中, 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正效应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单株穗数、千粒重、芒长和穗长等,而在四棱大麦中,则为:单株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等,可见两种类型中,单株穗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均居首位,因此,两种类型的大麦要提高单株产量均应以增加单株有效穗数为主,二棱皮大麦要兼顾高千粒重、长芒和长穗为配合选择指标,四棱皮大麦则应有两种选择模式;饲用大麦追求高产,应注重“穗重型”,而啤酒大麦应以大粒高产为主要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瓜尔豆产量与各构成因素间的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所选择的产量构成性状对产量均有一定的作用,其中单株结籽数、单株籽重、结荚数和千粒重是影响瓜尔豆产量的最主要因素,达到显著水平。以此为合理制定栽培技术措施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株粒重构成因素对大豆高产育种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河南大豆为材料,用生物统计方法研究了株高、株有效荚数、节粒重,株茎重、粒茎比和每荚粒数等株粒重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结果表明株高,节粒重、株有效荚数、粒茎比和株粒重呈正相关,环境相关较小,说明其间的关系主要受遗传因子控制,可以作为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选择指标,其对大豆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节粒重、株有效荚数、粒径比等,因此,在合理密植的条件下,提高株有效荚数和节粒重,适当增加粒茎比有利于预大豆高产育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冀东地区夏玉米农艺性状对籽粒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22个夏玉米品种的籽粒产量与9个性状的关联度。结果表明:行粒数、单位面积穗数、株高、出籽率与夏玉米产量关联度最大,说明这些性状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本生态区夏玉米生产中,提高果穗的行粒数、单位面积穗数,同时选择株高适宜、出籽率较高的品种是提高夏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遗传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数量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对20个常用自选和引入的玉米自交系进行数量性状遗传参数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穗粗、行粒数、百粒重与单株产量的遗传相关达到正向极显著吐丝期、株高、穗行数、单株叶片数、单株产量的传力较高,受环境影响小,宜早代选择;单株产量的遗传进度较其余性状高,获得的遗传增量大,直接选择效果较为理想;穗粗、行粒数、百粒重以及它们所构成的选择指数对单株产量的相关遗传进度都较高,通过这3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