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新的循环热处理工艺,并用正交设计试验(L16(45))研究了各热处理工艺参数,即加热速度、保温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和循环次数对铸造TiAl基合金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HV5)的影响.结果表明:循环热处理工艺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显微硬度,提高的最大幅度达40%;各因素的影响按大小排列依次为加热速度,保温时间、保温温度、冷却速度、循环次数.利用循环热处理可获得不同类型的显微组织.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优化的热处理工艺,并用它获得了细小的显微组织. 相似文献
2.
利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K52高温合金上制备同成分的纳米晶涂层,研究了该合金及纳米晶涂层在900℃的循环氧化行为。结果表明:铸态合金在循环氧化过程中表面有剥落现象,生成了疏松的Cr2O3和TiO2混合氧化膜;而溅射涂层则生成了单一致密的-αAl2O3膜,没有出现剥落现象,提高了合金的抗高温腐蚀性能。讨论了合金及其纳米晶涂层的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3.
半胱氨酸电氧化循环伏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占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9(3):52-55,59
循环伏安法研究表明.半胱氨酸在玻璃碳电极上的氧化机理为RSH→RS·十H++eRS·+RS·→RSSRRS·+2H2O→RSO2H+3H++3e测得第一步电子传递过程的βna=0.24,ka=1.03×10-5cm·s-1,第二步电子传递过程的βna=0.41,ka=2.10×10-9cm·s-1. 相似文献
4.
T91钢热浸镀铝及其在水蒸汽中的循环氧化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SA213T91钢热浸镀铝后并退火后样品在90%Ar+10%H2O气氛中于600,650和700℃下的循环氧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T91钢热浸镀铝并退火后样品在表面形成Fe2Al5金属间化合物层,该层中有贯穿Fe2Al5层的裂纹;Fe2Al5层下为扩散层;镀层表现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在600℃氧化速率缓慢,样品表面仅生成极薄的Al2O3膜,其生长方式主要由Al向外扩散为主,而在650℃和700℃时氧化质量增量增大;在循环氧化过程中,由于基体和镀层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镀层在降温和升温过程中将受到循环应力作用,镀层中裂纹增加,并导致镀层剥落.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成分的玻璃防护Ti-47Al-2Cr-0.2Mo(原子数分数,%)合金在1 200℃时的氧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1 200℃时,黏流态的玻璃能很好地包裹在合金的表面,并随着玻璃成分的变化,对合金的保护效果发生明显的变化;当玻璃成分为60SiO2-23Na2O-17CaO(质量分数,%)时,包裹在合金表面的玻璃在1 200℃保温30 min 后大部分脱落,防护效果降低;随着玻璃成分中SiO2质量分数的提高,玻璃脱落的面积逐渐减少;当玻璃成分为80SiO2-11Na2O-9CaO时,合金完全被玻璃包裹,有效地防止了合金被氧化. 相似文献
6.
7.
利用电子理论了TiAl的价电子结构和键能,表明,TiAl扳常温度强化行为是三种主位错钉扎机我互作用引起的,同时孪生交割钉所位错机制也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三点弯曲预裂纹试样在室温(25 ℃)和 700 ℃的断裂试验,对接近 γ和全层状 α+ γ的两种 Ti Al金属间化合物的解理断裂行为进行了研究.经过断口的详细观察和裂纹尖端应力、应变的有限元计算确定解理断裂的临界阶段.结果表明解理断裂是由预制裂纹的直接扩展所引发,由加工硬化决定的裂尖处的正应力是决定性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9.
采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水中有机污染物苯酚在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行为,并介绍了苯酚在不同介质中的电催化氧化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10.
对前期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的Ti/TiAl微层板进行了高温氧化研究,利用XRD、SEM、EDS对涂层的相结构变化、表面形貌、化学成分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Al向富Ti区域的扩散越来越快,界面融混现象愈加严重。微层板的高温氧化机制为:Ti原子的不断外扩散使氧化膜中各层的Ti含量都有增加,Al2O3和TiO2分别具有热力学生成优势和动力学生长优势,表面氧化由最初的Al2O3膜逐渐向(TiO2 Al2O3)及TiO2过渡。 相似文献
11.
用热重法、微分热重法、和差热分析法研究药物甲磺酸多沙唑嗪在空气流中的热氧降解过程和热氧降解动力学,发现该药物的热氧降解过程由4个紧连步骤组成。用Coats-Redfern方程进行动力学处理,确定该药物热氧降解的表观反应级数分别为1.1、1.5、1.5、1.2和反应活化能为353.7,239.5,229.9和167.2kJ/mol。 相似文献
12.
对镍原子百分数分别为0%,0.2%和0.5%的TiAl合金试样在1050℃和1150℃进行了层片组织分解退火实验。并对TiAl合金的铸态组织和不同条件下退火的组织进行了金相分析。结果表明:镍的加入细化了合金的铸态组织,促进了层片组织分解,显著缩短了分解退火时间。镍原子百分数为0.5%的TiAl合金在1150℃下退火168 h即可获得均匀细小的等轴近γ组织。 相似文献
13.
以块体金属Bi为阳极牺牲材料,通过电化学腐蚀可以控制合成厚度为20~30 nm的准二维金属Bi纳米片,进一步在空气中热处理可以氧化生成Bi2O3.研究结果表明:所得Bi纳米片由于尺寸较小和比表面积较大,其热氧化温度相对于文献报道明显降低;而热处理温度是影响热氧化形成Bi2O3晶体结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沉管隧道温度与干缩应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了隧道管段由温差变化引起的应力计算方法,根据施工顺序,分为底板浇筑阶段、侧墙与顶板板筑阶段、连续成整体阶段、浮运与沉放阶段、运营阶段等5个阶段,分别计算混凝土管段内的拉应力。计算结果表明,管段侧墙内存在较大的拉应力,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以防止裂缝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高速切削温度的热氧化法估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实验观察,采用热氧化法对高速切削的淬硬钢切屑成色进行分析,以此判断在切削过程中切屑经历过的切削温度.结论是随切削用量的增大,切削温度有可能进一步上升. 相似文献
17.
TiAl基合金作为高温结构材料,其密度低、比强度高和比模量高,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发动机及其它高技术领域。本文中综述了TiAl基合金在抗氧化性、高温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了抗氧化及高温蠕变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应用低于锌熔点的低温金属固态热氧化的方法,并结合金催化作用,成功地在金属锌基底上自发生长出了氧化锌纳米带阵列。应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辩电子透射显微镜等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观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对纳米带形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合成的氧化锌纳米带的长度范围为6~14 μm,厚度约为40 nm,宽度范围为100~150 nm,其顶部没有发现明显的金颗粒。XRD结果表明纳米带晶体结构为六方结构的ZnO,合成的纳米带的相结构很接近于无催化剂合成的ZnO纳米线。高分辨透射电镜观察显示部分纳米带结晶良好。通过对生长的氧化锌纳米带进行的光致发光(PL)测试,表明在PL光谱中可以看到紫外区,绿光波段有两个主要的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