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全的早期依恋关系不仅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和社会化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完善过程.父母和家庭氛围等家庭因素对儿童安全型依恋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对于儿童安全型依恋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往研究表明,亲子依恋质量影响小学儿童学业拖延,但小学儿童的时间管理倾向是否会在亲子依恋与学业拖延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还未有研究予以探讨。以584名小学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时间管理倾向在亲子依恋与小学儿童学业拖延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结果为小学儿童的时间管理倾向在亲子依恋影响学业拖延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良好的亲子依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合理的时间管理倾向,进而减少小学儿童学业拖延行为。  相似文献   

3.
用问卷法和同伴提名法对876名小学生的亲子依恋、教师接纳、同伴接纳与儿童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母子依恋、教师接纳、同伴接纳与儿童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各变量的不同水平之间儿童学业成绩存在显著差异;母子依恋、教师接纳、同伴接纳对于儿童的学业成绩有较大的预测作用,但在不同性别、年级水平上又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4.
余斐 《科技信息》2008,23(8):292
依恋建立后对儿童的后期产生影响.不同的依恋类型会产生不同的适应性行为.母亲与婴儿的依恋类型会影响婴儿后期的行为导向.  相似文献   

5.
同伴侵害是个体成为同伴攻击对象的经历.外部特异性假设认为儿童受攻击是由于其自身的一些外部异常特征,儿童的这些异常特征常常构成别人攻击他的理由或借口;依恋理论认为儿童早期与照顾者形成的不安全依恋影响儿童的社会交往方式,导致其日后遭受攻击;而羞耻重建理论则从个体情绪管理的机制来解释同伴侵害现象.同伴侵害作为一种社会性行为,其发生、维持和终止是儿童主体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依恋理论不仅提供了一个理解母子关系的情绪联结的基本框架,也为理解情绪和依恋的内在表征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信息加工的研究思路。从依恋理论中的内部活动模型的概念出发,介绍了内部活动模型的几种理论观点,并对依恋类型与对情绪事件记忆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评述。这些研究包括使用实验室制作的材料,自传体记忆,和情绪启动的方法,结果表明,依恋的类型与情绪事件的记忆存在一定的相关,但儿童依恋与对情绪事件的记忆的影响可能和成人依恋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7.
成人依恋对婚姻质量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依恋的研究逐步发展到对成人依恋的研究,这对于亲密关系中的婚姻质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着重介绍了成人依恋的理论背景、、内部工作模型及对婚姻质量研究的进展、影响。最后讨论了成人依恋与婚姻质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研究从"依恋与人格发展的相互关系"的视角切入,采用了依恋类型分类问卷、冲动量表、人际亲密能力量表对150名青年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借助人格中"冲动"特性这一中介变量探究依恋在个体的亲密关系能力中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在亲密关系能力方面,安全型依恋大学生的得分要高于其他依恋类型的大学生得分;(2)冲动在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中对亲密关系能力具有不同作用。安全型依恋和矛盾型依恋的大学生,其亲密关系能力随着个人冲动的上升而呈下降趋势,而对于回避型依恋中的大学生,其亲密关系能力则随着个人冲动上升而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依恋理论中的几个热点课题,包括依恋理论中内部活动模型的概念,对依恋类型的测量,依恋的文化差异和依恋的世代间传递等进行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胡平等(2003)的研究结果提出一些看法,认为对依恋的测量应该是采取维度性的,而不是离散的范畴性的方式,中国儿童的依恋类型与国外研究的差异可能不是由于文化和家庭抚养环境而引起的,而是由于依恋的世代间传递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实验室研究范式,以汉语双字词(积极、消极)为实验材料,探讨了不同的依恋风格对于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安全型依恋风格者对于积极词汇的前瞻记忆明显高于不安全风格者的前瞻记忆成绩。(2)安全型和非安全型被试对于词汇的回溯记忆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针对平台用户粘性不足问题,以外卖平台为背景,基于S-O-R理论构建功利价值、平台依恋和持续使用意图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SEM)。根据依恋理论搭建平台依恋,功利价值作为其前因变量,研究功利价值通过平台依恋对外卖平台用户持续使用意图产生作用的影响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实证研究,基于SEM模型及相关工具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功利价值三个层面即服务便利性、配送及时性和价格感知均正向影响平台依恋,平台依恋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图。建议平台企业以功利价值为切入点,加强与用户之间的情感联结,使用户产生持续使用意图。  相似文献   

12.
减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对预防施工安全事故至关重要。在施工团队中,班组长安全领导力有助于改善工人不安全行为,但工人与班组长在实际互动中常有焦虑、回避等负面心理,影响安全领导力对不安全行为的改善。该文以依恋关系作为施工团队成员个体间心理互动的影响因素,探究依恋关系在班组长安全领导力和工人安全行为间的作用机理。设计了“工人-班组长依恋关系测评量表”,使用AMOS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班组长安全领导力对依恋回避有显著负向影响,而依恋回避会作为中介变量进一步显著负向影响工人安全行为;班组长安全领导力对依恋焦虑有微弱的正向影响,而依恋焦虑对工人安全行为无显著影响。该研究从依恋关系的角度细化了班组长安全领导力的作用机理,并且揭示了安全领导力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在其发挥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方式和程度。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越轨行为呈高发态势。对家庭和学校较低的依恋度、社会支持不足、个体主观满意度不高、外在监管不到位以及个体本身的严重缺陷是农村留守儿童越轨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预防和减少其越轨行为的发生需要从家庭、学校、社区等多种渠道入手。  相似文献   

14.
团体依恋是指个体对某一对象以及该对象所属的团体和团体成员,在情感上产生的一种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心理状态。大学生孤独感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将团体依恋应用于大学生孤独感问题的干预中有其可能性和必要性。团体依恋在大学生孤独感问题干预中的应用有四个步骤,即确定具体目标,形成团体依恋小组,运用一定的团体辅导技术进行实施,评估与终结。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聚焦于具有丰富参赛经验和重要社群影响力的资深跑者群体,通过运动依恋、地方依恋、赛事质量感知和社群依恋等多个潜变量构建了城市马拉松赛事重复参赛意愿的影响路径分析模型。模型丰富和拓展了赛事与跑者心理依恋的研究维度和内容体系,分析结果与对策建议为提升城市马拉松持续吸引力和竞争力提供了新的洞见。研究结果表明:1.运动依恋、社群依恋和赛事依恋是重复参赛意愿的直接驱动因素;2.城市地方依恋对赛事依恋有着较强的正向影响,并以赛事依恋为间接路径影响重复参赛意愿,形成了部分中介效应;3.资深跑者赛事质量感知对赛事依恋有着重要影响,并间接影响重复参赛意愿;4.资深跑者的社群依恋对跑者的重复参赛意愿具有完全中介效应。最后,论文提出从赛事供给、社群建设、特色展示和情感连接等方面提升跑者重复参赛意愿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影响心理治疗的因素有很多。近年来,当事人与治疗师的匹配性对于心理治疗过程、治疗关系以及治疗结果的影响在国外得到较多的关注。其研究重点多集中在当事人与治疗师的种族匹配性、性别匹配性、人际关系定向的匹配性、依恋类型的匹配性等四个方面。此间的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心理治疗的开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尽管国内地方依恋研究年限较短,但是从论文数量和经费来源来看,近些年来地方依恋的研究呈良好的发展趋势,从研究方法来看,国内地方依恋也由定量研究为主转向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本文对近些年来国内研究者对影响地方依恋的原因、地方依恋维度、形成机制和聚类、地方依恋的影响、地方依恋的应用五个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后研究的四个展望和趋势。  相似文献   

18.
司方超 《科技信息》2009,(21):143-144
0.引言 依恋(att achment)的研究可追溯至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认为,童年早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他强调母亲是儿童“独一无二的”“无可替代的”“坚实构筑的”一生中最初也是最强烈的情爱对象。儿童在这一时期获得的对环境中的人、事或物的体验,多半会影响以后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以庐山风景区为例,实证分析了旅游者地方感对旅游者忠诚度的影响,并探讨了旅游者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自然风景感知维度、社会人文感知维度及旅游功能感知维度与情感依恋维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旅游者对庐山的情感依恋程度对其满意度和忠诚度产生直接影响,自然风景感知维度、社会人文感知维度、旅游功能感知维度主要通过情感依恋维度影响着旅游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旅游者满意度在情感依恋维度与忠诚度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依恋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心理需求。婴幼儿依恋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心理安全需要。养育者应把握关键期,确保孩子形成良好的依恋,同时重视安全型依恋关系中养育者的特征,尊重婴儿的气质类型,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以此改善婴幼儿的依恋关系,提高其心理安全感,确保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