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博览》2013,(19):9-9
从《2013福布斯中国最佳十大私募基金经理》榜单来看,以实业的心态做投资往往能取得长期更好回报。这与我们倡导长期投资、长期业绩理念相一致,以风险润整后近3年平均收益率(%)作为评价主要指标。根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截止2013年7月31日的数据,有377只主动管理型阳光私募基金进入样本评选范围。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经理流动现状进行分析,此后,针对在2009年度发生经理更替的基金,本文按照一定的原则总共挑选了10只股票型基金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分析,分析得出基金经理更换后基金业绩总体来说有所改善,对排名靠前的基金来说,更换基金经理不会使基金业绩明显改善,而会使排名靠后的基金业绩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3.
李勇 《科技信息》2008,(35):363-363
金融危机下,私募基金应该协助中国企业在经历信贷危机后的海外市场寻找机会。可以清楚的看到,较大规模的私募基金正在扩展它们的投资评判标准及地域选择方向。随着中国经济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以及不同行业的持续对外开放,私募基金的中期投资机会持续增加。当然。私募基金需要克服相关法规及尽职调查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理论上,在市场条件下,业绩是基金经理更换的内在动力,业绩好的基金经理获取更多的升职机会,而业绩差的基金经理则更容易被降职;基于业绩,基金经理的"优胜劣汰"是否能顺利实现,是考察基金市场激励约束机制是否有效地重要标准。实证结果结果表明,过往业绩能够很好解释基金经理的降职,而对升职的解释能力相对较弱,市场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基金经理调整对基金择股能力和择时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金经理调整是我国基金业内的一个普遍现象.通过构建修正的T-M模型和H-M模型并进行事件研究实证表明,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基金经理调整未显著提高基金择股能力和择时能力,从而基金经理调整对基金绩效并没有显著改善.分析认为,目前的基金管理体制是基金经理调整无法显著提高基金择股能力和择时能力的主要原因,而基金的业绩压力和基金经理调整的低成本则是基金经理频繁调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国内基金经理的行为模式和市场有效性,选取2004年至2010年国内11支封闭式成长型股票基金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该文采用相关系数检验与Copula分解系数对样本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内股票型基金不遵循基本分析而遵循技术分析进行投资,在市场上升时买入、在市场下跌时卖出,具有显著羊群效应;国内基金经理不显著具备预测股票趋势的能力;并且技术分析的依赖程度和基础分析的效果与基金业绩表现都没有显著相关性,说明国内股票市场弱有效和半强有效。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机构投资者,对冲基金(Hedge funds)是指一种为避税或躲避国内监管而投资于国际资本市场的私人投资基金。在美国,对冲基金主要以私募方式向投资人募集基金股份,基金管理人的收入与基金业绩挂钩,按1%的管理费再加20%的投资回报取得收入。大多数对冲基金要求股东在希望撤股时予以提前通告。与其他机构投资者相比,对冲基金的特点是通常采取一种更加“积极”的战略投  相似文献   

8.
应用T-M和H-M的单因素和三因素模型,对我国23只开放式股票型基金2003年10月至2005年7月的业绩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就基金的选股、择时能力对模型的敏感性,基金选股、择时能力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具有较强的选股能力,但却有一定的负的择时能力;基金经理偏向于发掘“超速成长”型公司股票,以期在整个“熊市”背景下,获得超额收益率,实现对投资者业绩的承诺.  相似文献   

9.
秦锐 《科技智囊》2007,(6):42-49
私募基金一直是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一个“神秘行者”,也被称为有钱人的“游戏”,富人们的“乐园”,它有自己的运行圈子和规则,且行事诡秘、风格多变,在享受高利润的同时,担负着高风险、高压力,可谓集胆识与智慧于一体,每一天都充满着刺激和挑战。对于私募基金,我国至今还没有非常明确清晰的法律保障和监管细则,但他们直接操控的财富已经达到6000亿~7000亿元人民币,占投资者交易资金比重的30%~35%,其整体规模超过公募基金一倍,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放大到全球视野,私募基金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尤其在姜国,私募基金早已盖过了公募基金的风头,正处在如日中天的发展势头上,巴菲特、索罗斯等资本大鳄更是全球亿万投资者心中的偶像。但是,长久以来,由于我国的“私募基金”始终隐藏在阳光背面,成长在公众视野之外,因此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什么是私募基金?我国的私募基金是如何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和层面的?私募基金在我国是否已经取得合法身份?目前出台相关的监管法规有哪些等等,这些问题偶一冒出来,非业内人士还真的未必能给出个明确说法。应部分读者要求,我们系统梳理了有关信息资料,初步探究私募基金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走势,揭示其巨大财富及高额收益背后的运营机制及其相关政策法规环境。  相似文献   

10.
焦玲慧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35):8824-8827,8835
旨在检验我国开放式股票基金市场是否存在季度橱窗粉饰现象,以及揭示基金经理特征和基金自身特征对于橱窗粉饰程度的影响。通过OLS回归,证实在季末存在着显著的窗饰现象。工作年限短、上任超过12个月的经理窗饰行为显著。规模小、多人掌管、历史业绩差的基金窗饰动机更大。而经理性别、学历、基金成立时间、风格、赎回压力等因素对于窗饰程度的影响微弱或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浅议私募基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鑫 《科技资讯》2006,(7):235-235
我国现有的私募基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和相对透明性,其存在的合法性受到质疑,但在现实中私募基金不仅存在,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规模。为了使私募基金得到腱康合理的发展,加紧私募基金的立法工作,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私募基金在我国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凤 《科技信息》2008,(36):387-387
私募基金已成为证券市场的热点,有关它的讨论也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的特点比较,论述了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我国应尽快发展私募基金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私募基金的产生与发展是符合市场需要的,与公募基金相比也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无论是在法律上还是理论界,均对私募基金的地位缺乏定论。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金融全球化的加深,面对私募基金在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强大的现实,推进私募基金合法化进程,是促进其健康、规范发展、把握基金市场发展取向与进程,进而为我国金融改革服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私募基金日益发展壮大,已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成员。目前,私募基金在法律地位、运作方式、监管手段等诸多方面都还存在问题。本文通过对私募基金的特征分析,揭示出其隐含的巨大风险。对如何规范发展私募基金、控制防范风险、充分利用其合理内核,文中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秦锐 《科技智囊》2007,(6):50-54
如上文所提到的,目前中国媒体及社会大众广泛谈论的私募基金大多指的是狭义上的私募基金,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这类基金以上市公司股票和国债为主要投资对象,属于间接投资,对活跃证券二级市场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太原科技》2014,(3):15
正山西省在推动私募基金行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年末,全省注册登记的创投基金70家、股权投资企业38家。近年来,山西证监局积极推动辖区私募基金行业发展,深入服务实体经济。山西证监局协助省政府规划《山西省私募基金产业发展方案》,提出山西省科技创业投资基金、旅游文化基金、城镇化建设基金、并购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医疗卫生产业基金等七大专项基金发展思路;与省属相关部门合力推动私募基金组建,其中,山西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城镇化建设基金、晋中旅游文化产业基金等已成功组建,农业风投基金、医疗产业基金正在组建;指导推动县域城镇化建设基金试  相似文献   

17.
在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和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为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社保基金可投资于私募股权基金。本文从我国社保基金投资于私募股权基金的角度出发.分析其面临的各种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量存在的私募基金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符合市场发展的需要和投资者的需求.文章探讨了私募基金合法化的可行性,并提出在合法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科技潮》2001,(9):57-57
股市谁是老大? 这个问题有点像莎士比亚式的发问:是生存?还是毁火?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是,就股市而言,私募基金的“大哥”地位,随着“私募基金”的冰山一角被逐渐拨开,它的老大地位也日渐明确。由中国人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司司长夏斌主持的《中国私募基金调查报告》日前指出,中国私募基金的规模远远超过原先所估计的3000亿至5000亿元人民币,重新估计的数字在8000亿至9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如果这个数字准确的话,真够吓死人的。  相似文献   

20.
张增刚 《科技咨询导报》2007,(31):236-236,239
介绍了国际市场运作的私募股权基金的三种基本组织形式及中国私募股权基金设立的制度基础,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