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RC梁的加固工程中.文章进行了单向张拉体外预应力钢筋加固RC双向板的试验和理论研究,探讨了体外预应力对双向板承载能力工作性能的影响,分析说明了体外预应力钢筋在双向板的中间板带"集中布置"时的加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公路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设计与施工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体外预应力加固体系的设计理论与构造要求,结合实际加固工程进行静载试验,比较加固前后桥梁在试验荷载作用下实际工作状态,测定结构的强度,刚度及抗裂性能,从而确认其加固效果,总结出体外索加固桥的具体施工步骤以及关键技术,可应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3.
以FRP筋张拉应力和加固量为试验参数,制作了6块混凝土单向板,包括1块对比板和5块体外预应力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筋加固混凝土单向板,分析了体外预应力筋对混凝土单向板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外预应力FRP筋对混凝土单向板开裂荷载、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均有明显的提高.结合本文和已有文献的试验结果,分析了张拉控制应力、FRP筋加固量和加固长度、FRP筋有效高度对混凝土受弯构件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体外预应力FRP筋加固混凝土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体外预应力FRP筋加固混凝土梁和单向板受弯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相似文献   

4.
有粘结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已经成为一种较成熟的加固方法运用在桥梁维修与加固工程中。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针对不同配筋,不同截面形式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以及有粘结体外预应力加固简支梁进行模拟分析。同时结合试验分析结果,验证了现行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极限承载力的理论计算方法对有粘结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的适用性。另外通过与桥梁加固工程中常用的其他加固方法进行比较,总结出本加固方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在梁侧或梁底用波形齿横向张拉CFRP片材并锚固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对3根完全相同的7m跨T形截面梁进行加固:其中2根梁侧面加固;1根梁底部加固。试验表明:多点锚固体外无粘结CFRP预应力可以依据构件的弯矩来调整各段的加固量从而更有效的利用CFRP材料的高强性能;梁底与梁侧加固对提高构件的抗弯刚度差别不大;波形齿能彻底解决预应力CFRP片材的锚固问题。以该3根加固梁的试验结果为基础,提出了梁体极限状态下塑性绞区长度的体外无粘结预应力碳纤维加固受弯构件的抗弯承载力公式,以及考虑二次效应的有效惯性矩法的挠曲变形的计算公式,通过与试验值的对比分析可知,所提出的方法可供设计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两根18m跨雁形板在体外预应力筋加固前后的静载及破坏实验,分析研究了体外预应力加固雁形板后的承载力变化,并按比拟梁法对加固构件的承载力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表明,张拉体外预应力钢筋加固雁形板后,承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由于雁形板的提前失稳破坏使极限承载力提高程度不大,而且,体外折线筋加固方案对承载力的提高优于直线筋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7.
通过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试验梁试验,模拟预应力混凝土旧桥加固方法,试验过程采用分级加载方式,对试验梁加固前后各级荷载作用下控制截面的应变、位移和裂缝宽度进行详细加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方法兼具体外预应力和普通碳纤维布两种主、被动加固方法的优点,能够有效降低开裂结构控制截面的应变、挠度和裂缝宽度,提高结构刚度和耐久性,延长桥梁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开展了7片T梁的碳纤维布加固、体外预应力筋加固、二者结合加固(国内首次)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二者结合加固的方法能更大程度地提高构件承载力、减小挠度,在加载过程中碳纤维布和体外预应力筋先后发挥作用.通过312国道信阳公跨铁立交桥加固工程的实例分析可以看出,二者结合加固能有效降低旧桥主拉应力、减小裂缝宽度.图23,表3,参8.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体外预应力加固对曲线梁构件的裂缝开展、挠度变化、钢筋应力变化等的影响,分析当设置不同的转向块形式时对曲线梁桥力学性能的改变.方法以沈阳市某曲线桥梁作为研究对象,共制作3根缩尺钢筋混凝土曲线箱梁,进行了不同转向形式的加固,通过静载试验分析荷载作用下不同梁的挠度、应力变化及裂缝开展情况,并将理论分析值与试验值进行比较.结果体外预应力可以有效提高曲线梁的承载能力,抑制裂缝的发展和梁的变形;设置多个转向块单转向块的加固梁能更好地改善曲线梁的受力,提高承载能力.体外预应力能有效降低梁的下挠,改善梁的变形.在试验过程中,同一片梁,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加固侧梁的变形明显变小.体外应力能有效地抑制裂缝开展,使裂缝部分闭合.在试验过程中,同一片梁,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加固侧的梁的裂缝明显变小.不同的体外预应力布筋形式对闭合裂缝的效果也有明显差异.结论多转向块的加固形式对于对闭合裂缝,抑制裂缝开展有明显作用.曲线梁采用多转向块加固能改善梁的受力性能,较单转向块加固梁受力更加合理,承载能力更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在施加预应力阶段准确地计算混凝土梁的反拱挠度,在计算过程中将混凝土梁的抗弯刚度分为有裂缝抗弯刚度和裂缝闭合抗弯刚度.试验采用6根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简支梁进行研究,先将混凝土梁加载至一定裂缝宽度,再进行体外预应力加固.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从张拉预应力初始阶段到张拉预应力结束,由于混凝土梁裂缝的逐渐闭合,混凝土梁的抗弯刚度是逐渐增大的.通过对混凝土梁的截面分析,将混凝土梁的抗弯刚度分为有裂缝抗弯刚度和裂缝闭合抗弯刚度,提出了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简支梁反拱挠度的计算方法,并用试验结果与计算公式的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检验空心板桥的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保证桥梁使用的安全性,对预应力空心板桥进行了荷载试验(静载试验).介绍了试验原理,加载方案,得到了静载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得到一个简捷、实用、可靠的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设计值的计算公式,结合48片试验梁的试验数据,对常见的九种计算方法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基于评价分析结果,首先选取与试验结果相比计算准确度较高且便于应用的计算模式,然后对计算模式进行修正以满足桥梁设计的要求,最终得到一种桥梁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设计值的计算公式。给出两个体外预应力筋加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极限应力计算示例,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可供桥梁加固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结合厦门至昆明国家重点公路干线预应力锚索在高陡边坡防护中的设计与施工,介绍了预应力锚索在该工程中的设计、施工及试验张拉工艺,通过锚杆基本试验,得出了在循环荷载作用下锚杆的荷载一位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锚杆孔粘结强度与安全系数均满足设计要求,锚杆施工达到施工质量要求,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两片安装竖向筋试验简支梁为基础,进行了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竖向预应力孔道对腹板截面削弱的研究,试验表明在不灌浆情况下梁开裂荷载提前,箍筋应力、混凝土表面主拉应增加明显,同时对试验梁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一致。研究表明加强竖向预应力灌浆质量的检测与管理对防止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的开裂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分析这类桥的开裂原因提供了理论与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将钢弦应变传感器原件埋设于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中,对箱梁关键截面的应力实施跟踪测试和控制,阐述了混凝土钢弦应变计的测试原理,通过对实际工程结构测试应力数据的误差分析,包括混凝土弹性模量的误差、混凝土应变滞后、温度影响、混凝土收缩徐变产生的应力,使实测应力更接近结构实际应力,保证了施工质量,最后通过一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梁测试实例得出的结论,从而为结构应力分析、结构设计变更和施工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管道摩阻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预应力摩阻损失设计参数的规范值一般小于实测值的情况,基于预应力管道摩阻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对某连续梁桥进行纵向预应力管道摩阻测试,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现场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摩阻参数k的设计值与规范值相同,实验值偏大;μ的设计值偏小,需在计算模型中修正。实测预应力筋伸长量与设计理论值的误差小于6%,符合规范要求,验证了实验方法的可行性。该研究可为梁桥施工监控中的应力分析和线形控制提供可靠的对比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黄平大桥桥区地形地貌,结合地质、路线线形、施工等因素,提出了两种方案进行桥型比选。综合比较了两种方案的优缺点,最终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方案,为类似桥梁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某下承式混凝土系杆拱桥进行了现场静力和动力荷载试验.通过现场荷载试验,测试了该桥的各种力学性能指标,并将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为评定该桥的整体受力性能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也可为同类桥梁的设计与施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9.
王东威 《河南科学》2012,30(7):946-948
归纳了既有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常见病害特征,并对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对完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理论、桥梁健康监控、施工技术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介绍乌龙江特大桥的方案设计.根据有关要求和桥址水文地质自然条件,主跨采用下承式预应力系杆钢管混凝土拱.由于建筑高度低,因而可压低引桥及路堤高度,缩短桥长,节约投资.引桥上部结构采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设计,下部结构采用桩柱直接支承大梁,结构合理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