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朝末年,川边藏区在大力发展农业、工业经济基础上,融合各种力量,根据《奏定实业学堂通则》等条令规定,发展实业教育。呈现出以下特点:专业设置上,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教育形式上,把培养、培训和研究相结合;教育管理上,建章立制、管理规范。为川边藏区培养了一批实业人才,促动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影响了产业结构,促进了社会发展。但由于时间短暂,环境特殊,发展过程中仍存在明显的不足与缺陷。其经验教训,对当今发展藏族职业教育具有启迪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清末新政之教育改革,在学习西方先进教育制度基础上,伴随着对中国以科举制为核心的传统教育制度的解构,促成了许多新的具有现代化特征的积极教育制度因素的大量出现。这次教育改革从教育立法、教育结构、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角度推动着中国教育制度的近代化,完成了中国的教育制度由传统向近代的历史更替,实现了中国之教育制度由无系统向系统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清末新政以其实际行动,在文化救国路线中有其独特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对教育的改革措施,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建设,推进了近代西北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在腐朽没落的清王朝行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最后十年,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了一场全面的改革,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为民初乃至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清王朝虽然灭亡了,但它所推行的新政措施并未因此而夭折,而是继续延伸下去,中国的现代化由此真正起航。  相似文献   

5.
1901至1911年的清末新政。是清朝政府在其统治的最后十年间进行的一次比较全面的改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尤其是财政改革,无论是对新政本身,还是对当时中国社会各个阶层,以及对促进中国财政制度的演进都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的困窘局面不得不对监狱管理制度进行改良.尽管带有比较明显的抄袭痕迹及功利性,但清末监狱管理制度改良仍不失为监狱近代化的一次有益尝试,其成果并不因清王室的覆灭而化为乌有,相反却影响深远,为其后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以及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监狱管理体制的产生提供了蓝本.  相似文献   

7.
莫理循是一位活跃于清末民初中国政治中心舞台、影响颇大的外国人。在清末新政时期,他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报道中国的改革,称其把衰弱的中国带入了一个新时代。他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在西方世界的形象,但作为一名“具有最佳英国殖民者特征”的外国人,他对新政的观察有着较大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胡志国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28(9M):91-94,116
清末新政是中国近代走向早期现代化进程中一次重要的改革,但结局却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根源在于“新政”中清廷始终未能摆脱和解决改革前夕早已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再加之其选定的错误的改革方向和为急于摆脱困境而采取盲目的金融政策及其对各阶层的横征暴敛,最终造成财源枯竭并导致王朝崩溃。清末新政也随之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年,清王朝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实施了以发展农工商业为核心的新的经济政策。尽管新政的经济政策没有挽救清王朝,却为中国经济的近代化作出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清末新政在经济改革中的各类经济法规的制定与颁行,在中国法律史上有着前驱先路的重要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经济法制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新政的重商与奖励实业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民间投资和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商会的建立,为民族资产阶级初步形成一支独立的阶级队伍而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使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建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相似文献   

11.
1901年,为了挽救封建统治,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兴学校、育人才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清政府的大力提倡下,新式学堂迅速发展起来.它具有教学内容近代化、教学方法科学化、教学组织形式班级化、师资新型化等办学特点.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发展不均衡、课程开设率不达标、教育投入不足、入学率低以及各地毁学事件时有发生等问题,其中的一些问题在当今的教育发展中仍然存在.因此,对新式学堂的发展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二十几年来,清末新政史的研究经历了从否定到被肯定,然后逐渐被捧高的过程。与此同时,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却愈来愈低落。其实,从新政的历史背景及其本身内容看,尽管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社会变革,它对于中国社会的促进及其在现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中的作用却难于与辛亥革命相比较。从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来看,辛亥革命是非进行不可的,并注定将推翻帝制。辛亥革命既是民族革命,同时又实行了政治革命,它是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基本事件,开启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之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清朝作为以满洲贵族为统治核心的少数民族政权,其长期实行的民族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延续至清末,恰逢清廷大举兴办新政,新政改革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在此大背景下,清廷实行了化除满汉畛域的政策,对满汉关系进行了积极的调整。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诸多原因,清末新政中的化除满汉畛域并没有取得完全成功,相反,成为了清廷覆亡的重要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清末新政是中国近代走向早期现代化进程中一次重要的改革,但结局却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根源在于"新政"中清廷始终未能摆脱和解决改革前夕早已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再加之其选定的错误的改革方向和为急于摆脱困境而采取盲目的金融政策及其对各阶层的横征暴敛,最终造成财源枯竭并导致王朝崩溃。清末新政也随之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15.
近二十几年来,清末新政史的研究经历了从否定到被肯定,然后逐渐被捧高的过程.与此同时.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却愈来愈低落.其实,从新政的历史背景及其本身内容看,尽管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社会变革,它对于中国社会的促进及其在现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中的作用却难于与辛亥革命相比较.从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来看,辛亥革命是非进行不可的,并注定将推翻帝制.辛亥革命既是民族革命,同时又实行了政治革命,它是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基本事件,开启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之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简论清末新政经济改革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新政在经济改革中的各类经济法规的制定与颁行 ,在中国法律史上有着前驱先路的重要历史地位 ,对近代中国经济法制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政的重商与奖励实业政策 ,极大地促进了民间投资和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商会的建立 ,为民族资产阶级初步形成一支独立的阶级队伍而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 ,使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建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相似文献   

17.
清末新政时期,有近50万左右的朝鲜移民迁入中国东北境内。据史料分析可知,大批朝鲜移民迁入的原因主要有:清末新政期间东北地区原有封禁政策的废弛;晚清政府为加速东北开发,抵抗外国侵略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朝鲜境内自然灾害的连年频发;朝鲜国内"势道政治"时期的不良政治生态环境;朝鲜民众饱受日本侵略者的欺压与凌辱,等等。众多朝鲜人移入中国东北地区后,在诸多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加速开发了久经封禁的中国东北土地,为促进东北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为朝鲜族移民文学的发展与成熟奠定了基础;萌生了不同类型的朝鲜移民社会团体;加剧了清政府与日本之间的国际争端。  相似文献   

18.
胡孝文 《世界博览》2011,(13):82-82
慈禧并非一个老态龙钟的帝国执政者,而是头脑清醒、执事刚毅,颇有挽大厦将倾的气势和魄力。百年辛亥纪念在即,市面上研究清末新政的图书逐渐多了起来。在众多的图书当中,我发现两岸三地共同出版的李刚先生的《辛亥前夜:大清帝国的最后十年》一书颇为特别。它以晚清帝国最后的十年(1901~1911)为观察时限,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晚清风云和诸多人物的活动场景。这些人从地方督抚到中央大员,从落魄的公车举子到涉足外洋的海外学人,从视死如归的革命者到割据一方的地方实力派,从慈禧、光绪、载沣以至宣统时代的王室成员到李鸿章、袁世凯、  相似文献   

19.
川陕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陕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和苏维埃运动在中国西南和西北的典型实践,前者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区域,后者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硕果仅存的根据地,两者的斗争实践各有千秋,同时又具有相通之处,对中国革命也作出了各自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清代实行的是银钱并举的双本位货币制度,银钱比价作为货币问题的核心,是所有经济社会矛盾的焦点。银钱比价的演变也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其影响更是涉及到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1901—1911年作为清末较为特殊的政治时期,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对银钱比价的波动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