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浙江省高校体质与健康弱势群体学生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资料与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体质与健康弱势学生体育的参与状况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体质与健康弱势学生体育参与的情况与一般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清楚,但兴趣表现一般.从学生自身主、客观因素分析,影响和制约体质与健康弱势学生体育参与的主要因素是健身意识、身体条件、余暇时间、心理压力、兴趣不足和运动技能等.从外部因素分析,按重要程度依次是项目适宜程度、同学及朋友的影响、场地器材、体育教师影响、学校重视程度、组织与指导.  相似文献   

2.
对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问卷调查,访问座谈,就学生对体育课态度,每周课外体育锻炼情况及学生的体育参与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我校现行的体育教育进行反思,为以学生为本设计高校体育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献资料法、测试法、比较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系统了解湖北大学学生体质现状及其变化规律,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为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湖北大学学生体质的湖北省高校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有部分体质指标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其体育态度表现一般、体育意识淡薄、锻炼项目偏颇、锻炼时间不足等因素有关。建议:加大宣传力度;高校体育应侧重于发展耐力和柔韧;大学生体质监测制度化;延长体育课修业年限。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质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抽样调查辽宁省部分高校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将学生按体育生活方式分成主动和被动两种类型,并对这两种类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具有主动体育生活方式的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明显好于具有被动体育生活方式的学生.研究表明,大学生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国民体质检测结果以及各高校对在校大学生体质的测试,发现大学生部分体质呈现下降趋势,并且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以及耐力素质已连续多年下降。针对体质下降原因进行研究,进一步提出开展休闲体育对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快乐体育的角度来说,体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而参加到体育中来,使学生从中分享到体育的快乐和参加运动的意义。孩子们的参与运动的最终目标是,在运动中获得愉悦的感觉,为幼儿的终身体育活动在思想上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阐述了幼儿形成健康体魄的重要性,幼儿教师应该向着多元化教学方向发展,家庭和社区也应该为儿童进行体育活动创造舒适的环境,配合学校正确引导儿童,让儿童通过体育运动拥有健康体魄。  相似文献   

7.
李强 《科技资讯》2011,(11):217-217
在当今以独生子女为多的高校中,从教育部每两年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的监测结果显示,仍存在着学生体能素质和肺活量下降的突出问题。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国家最高文件的规格,强调各级教育部门应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如何在高校工作中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应加强健康的理念,从"以学生为本"出发,遵循科学规律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教养其锻炼身体的习惯养成。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高职学院中参加不同体育选项课的女学生体质健康的变化,利用SPSS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到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对体质健康的影响大小,从而帮助女学生针对不同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学习专业选择适合的体育选项课程,以达到帮助和督导学生实现体质健康目标,激发她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为实现她们一生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快乐体育的角度来说,体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而参加到体育中来,使学生从中分享到体育的快乐和参加运动的意义.孩子们的参与运动的最终目标是,在运动中获得愉悦的感觉,为幼儿的终身体育活动在思想上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阐述了幼儿形成健康体魄的重要性,幼儿教师应该向着多元化教学方向发展,家庭和社区也应该为儿童进行体育活动创造舒适的环境,配合学校正确引导儿童,让儿童通过体育运动拥有健康体魄.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立足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这个根本,以体育教学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以公共体育课程中分专项菜单式身体素质锻炼库为手段、以学生个体体质健康状况的报告→预警→干预三级制度为保障,建立与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相吻合的新型体育课程体系。通过课程一体化,将"体质教育"与"技术教学"有机结合,真正形成一个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符合时代要求与发展方向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新时代的人才,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关系到社会发展,关系到国家前途.本文对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前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体育课对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影响重大,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更加有利于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从而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新时代的人才,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关系到社会发展,关系到国家前途.本文对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前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体育课对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影响重大,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更加有利于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从而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新时代的人才,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关系到社会发展,关系到国家前途。本文对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前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体育课对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影响重大,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更加有利于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从而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实验法、测量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湖南省西部某高校2009级的8个体育课程教学班309名学生进行分组训练,研究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男生民族民间竞技类项目组的肺活量及耐力、柔韧力量、速度灵巧等项目成绩有显著性提高;民族民间娱乐性项目组的肺活量及耐力、速度灵巧等项目成绩有显著性提高,女生民族民间体育项目训练组的肺活量及耐力、柔韧力量、速度灵巧等项目成绩有显著性提高,民族民间娱乐性项目组的肺活量成绩有显著性提高.  相似文献   

15.
王军  胡景峰 《科技资讯》2010,(31):217-217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在科学理念指导下的身体素质评分标准与"健康体质"的提法及奖励方法不够科学和严谨。通过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研究,发现《标准》在制定和具体测试中,存在着许多现实的问题。本文就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旨对今后的改进过程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论学校体育与学生体质、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时体育教学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从而对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质与健康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学校教育对增强学生个人体质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学校教育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经常性地进行锻炼。学校体育与健康相结合的教育是衔接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根本所在,是实现终身体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下面简称《标准》)通知精神及有关规定,以督促并指导全国各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通过相应的测试项目对大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耐力、速度灵巧以及柔韧等各方面的身体素质进行全面测试.通过体测工作的督促,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确有大的改观,但与此同时,一些普遍的和个别的问题也暴露出来,现在的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情况并不乐观,即使参加体育锻炼,锻炼的方法与目的并不十分明确,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首先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锻炼方面的知识培训工作,使大学生认识到锻炼的重要性,找对方法与项目,并且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最终达到自己锻炼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多年来学校体育工作实践进行反思,认为学生体质下降与学校体育发展至少存在四大失调有关,提出了筑牢四个支点、整合两条路径、抓好一大要素、优化两大环境等学校体育协调发展的对策,以便更好地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渐进影响,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06级4 879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三学年体质健康测试、体育意识与行为问卷调查、体育健康知识与健康体育行为问卷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第一至第三学年体质健康水平呈逐渐提高趋势,而不及格比率随年级升高而增加。经数据统计显示,大部分体测不及格是由于其身体形态测试结果不合格所至,男生肥胖比例较高;大学生体育意识显著提高,但体育行为的提高速率显著慢于体育意识的增长速率,体育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但大学生体育健康行为情况好于体育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