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专业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等方面,论述了在《中学物理教学法》课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  相似文献   

2.
3.
从掌握物理教学理论和培养物理学科教学能力两方面论述了在《中学物理教学法》课中培养学生教学素质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分析了高师《中学物理教学法》课开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这门课应以培养教学能力为主线,提出了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建立开放的双线活动教学课程结构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物理教学法课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考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高师物理教育专业学生最基本最重要的实践能力是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工作的能力,并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在《中学物理教学法》课中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之外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和试验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开阔眼界、丰富知识。现代中学物理第二课堂活动是中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开展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本篇论文中,将就如何设计好中学物理的第二课堂活动及加强第二课堂活动中科技教育在新课程实施的作用与意义,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首先介绍了前期中学物理教学法教学见习情况,然后探讨了中学物理教学法教育见习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中学数学教学法课的名称,提高学生的讲课能力以及创造条件试验等问题进行探讨,阐述作者对这些问题的观点和做法。  相似文献   

10.
根据教学实践从教师演示实险、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等三个方面探讨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高师《中学物理实验》课程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注意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创设一个自由发挥思维的境地;教师也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创造性模式。通过问题的讨论触发学生创新的灵感;发挥物理实验的功能;重视物理方法的渗透;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尽最大的努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中学物理教学法课应根据高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使之充分认识教学法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学习教学法课的兴趣,重点强化教学方法、技能、技巧的训练,增强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这一点对我们的中学生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学物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困惑,物理成绩提不上去,进而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下面,笔者就来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中学物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林翠花 《潍坊学院学报》2004,4(4):142-142,159
改革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适应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化学界同仁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利用系统论的思想和观点, 结合教学改革的实践对《数学分析》课中框架教学法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新课堂教学精心创设隋景,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这不仅有利于直接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那么,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8.
陈炜 《科技信息》2011,(11):128-129
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的改进要从明确教学目的,转变教学观念出发,认真研究和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审美因素,把培养中小学生体验和感受情感视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加强教师技能训练、培养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和音乐教学研究能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物理教学的特点和中学生所具有的潜能,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和途径,为推进中学素质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目标为知识与技能,课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其中情感目标对于学生长远发展和综合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那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呢?我认为展现物理学科作为工具学科的魅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情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