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RT-PCR方法,分别从人食管鳞癌及正常食管组织中扩增 Notch1基因,结果表明Notch1基因在人食管鳞癌及正常食管组织中均有表达.此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病理特征的35例食管鳞癌、16例原位癌及35例癌周正常食管粘膜上皮组织Notch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Notch1蛋白在正常食管粘膜上皮组织和原位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2.9%、68.7%,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食管鳞癌组织37.1%(P<0.05),食管鳞癌Notch1蛋白的低表达与肿瘤的直径、分期和发生部位无关(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这表明在正常食管粘膜上皮组织中Notch1蛋白高表达,而在食管癌鳞中Notch1蛋白呈现低表达或不表达.该研究为进一步探明Notch1基因的表达对食管癌细胞的发生、发展的影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中TLR-4和COX-2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口腔鳞癌患者中TLR-4和COX-2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TLR-4和COX-2主要表达于口腔鳞癌细胞膜和细胞质上,细胞核上无表达,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均高于正常组织,各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在口腔鳞癌和癌旁组织中TLR-4和COX-2呈正相关.结论:TLR-4和COX-2在口腔鳞癌病变进程中表达异常增高,并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两者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卢虹  蔡扬  于燕妮 《贵州科学》2007,25(Z1):400-406
目的:通过了解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STK15)及蛋白质53(p53)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p53/STK15转激活非依赖通路在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材料与方法:正常口腔黏膜8例,上皮异常增生组织2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43例石蜡包埋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了解STK15及p5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在各组间的差异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结果:STK15在正常口腔黏膜阴性表达,在上皮异常增生组及OSC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74%(11/27)、67.44%(29/43),其阳性表达率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正常口黏膜阴性表达,在上皮异常增生组及OSC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04%(10/27)、48.84%(21/43),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SCC与异常增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及OSCC中STK15和p53同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8)、18.52%(5/27)、41.86%(18/43),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SCC中STK15)阳性表达率在p53阳性表达组和p53阴性表达组分别为85.71%(18/21)、50%(11/2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K15、p53阳性表达率在OSCC伴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STK15过表达是口腔黏膜癌变过程的早期事件并且可能与口腔癌发生进程有关.②同时发生突变型p53和STK15表达增高可能在OSCC发生中有意义,从异常增生最终演变成鳞癌可能有二者协同作用的参与.③STK15过表达对OSCC淋巴结转移有影响,可能成为判断OSCC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检测α-烯醇化酶(ENO1)在不同食管病变进展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检测ENO1对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50例食管癌旁正常组织,20例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2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50例食管鳞癌组织(ESCC)中ENO1的表达,结合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用ENO1siRNA转染食管鳞癌细胞系,运用CCK8检测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凋亡分子的表达。结果 (1) ENO1蛋白的表达主要位于食管鳞癌细胞的细胞浆和细胞膜,少量表达于细胞核,其在食管正常组织、LGIN、HGIN、ESCC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12. 0%(6/44)、50. 0%(10/10)、70. 0%(14/20)、66. 0%(33/50)。ENO1在LGIN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在HGIN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LGIN,在ESC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LG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2) ENO1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癌发病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 524,0. 089,0. 074),其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正相关(P=0. 008,0. 002)。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ENO1高表达患者预后差(P0. 001)。(3)食管鳞癌细胞中敲低ENO1的表达后,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凋亡分子表达上调。结论 (1) ENO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2)ENO1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正相关,ENO1高表达患者预后差。(3) ENO1可以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γ-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宫颈鳞癌,48例宫颈CIN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γ-IFN的表达并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及阳性单位(positive unit,PU)值表达γ-IFN免疫组化阳性反应的结果.结果:(1)γ-IFN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CIN及宫颈鳞癌中表达的PU值分别为(30.80±2.62)、(16.47±1.25)及(9.80±1.62),3组比较P<0.05;(2)在宫颈CIN Ⅰ、Ⅱ、Ⅲ中γ-IFN表达的PU值为(18.17±2.35)、(13.48±1.75)、(10.20±3.54),3组比较P<0.01;(3)在高分化、中分化及低分化宫颈鳞癌中γ-IFN表达的PU值分别为(12.75±1.06)、(9.48±1.28)及(6.06±1.13),3组比较P<0.05;而在Ⅰ、Ⅱ、Ⅲ期宫颈鳞癌中Y-IFN表达的PU值分别为(8.91±0.72)、(8.05±0.77)及(7.79±0.45),3组比较P>0.05.结论:富颈CIN及宫颈鳞癌的发生与γ-IFN的表达减弱有关;而且宫颈鳞癌细胞的分化程度也与γ-IFN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及宫颈上皮内肿瘤(CIN)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感染及端粒酶反转录蛋白(hTERT)、抑癌基因P21wafl和增生抗原Ki67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在130例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16感染及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TERT,Ki67,P21wafl的表达.结果表明:1)CINⅡ级、CINⅢ级、原位癌、浸润性鳞癌组织HPV16杂交信号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浸润性鳞癌HPV16阳性率也显著高于CIN(χ2=5.670,P=0.017).2)hTERT在CINⅡ级、CINⅢ级、原位癌、浸润性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都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浸涧性鳞癌hTERT表达率也显著高于原位癌及CIN(χ2=18.870,P=0.000;χ2=66.390,P=0.000).CIN三级之间相比差异也具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0.468,P=0.000).3)P21wafl在浸润性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但与CIN相比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CIN三级之间P21wafl表达差异也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4)随着宫颈病变组织学严重程度的增加,Ki67表达逐渐增加(P<0.05).5)HPV16感染率与hTERT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r=0.339),与P21wafl表达之间呈负相关(P<0.05,r=-0.337),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P>0.05):hTERT与P21wafl之间呈负相关(P<0.05,r=-0.248),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5,r=0.398);P21wafl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P<0.05,r=-0.446).可见:在宫颈上皮内肿瘤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TERT,P21wafl,Ki67表达改变可能与HPV16感染有关,且几者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影响CIN的发展及宫颈鳞癌的发生.这些指标综合分析可能为阐明HPV16的恶性转化机制以及为提高宫颈鳞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率提供参考依据.组织芯片技术是高效的研究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EB病毒BHRF1蛋白在口腔鳞癌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临床标本共70例,其中正常口腔黏膜10例、口腔鳞癌60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所有标本中BHRF1蛋白表达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组中BHR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3.33%(32/60),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P0.05).其中,口腔鳞癌高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为59.26%(16/27),中低分化组为48.48%(16/33),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815).结论:BHRF1参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分析食管鳞癌转移淋巴结中鳞癌细胞与食管鳞癌组织中鳞癌细胞的蛋白质的表达差异,获取鉴别两者的分子标志物。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分离出食管鳞癌转移淋巴结和食管鳞癌组织中较纯的鳞癌细胞,运用双向电泳和质谱的方法检测两者表达的差异蛋白,并用免疫印迹技术对差异候选蛋白进行分析、验证。发现29个差异蛋白点,通过质谱鉴定出6种有意义的蛋白,转移淋巴结中的鳞癌细胞中如peroxiredoxin 1等5种蛋白表达明显增高,1种蛋白MTCBP-1表达下调。因此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可以有效地解决组织异质性的问题;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鳞癌细胞与转移淋巴结中的鳞癌细胞的2-DE蛋白质图谱具有明显的差异表达,提示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过程的发生是多种蛋白质功能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而造成肿瘤细胞迁移性和侵袭性的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口腔鳞癌组织特征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表达谱,探讨结肠癌相关转录子2(CCAT2)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使用高通量lncRNA芯片检测5例口腔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组织lncRNA表达水平,分析特征性lncRNA表达谱;应用RT-qPCR检测74例口腔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CAT2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CCK8法检测CCAT2干预细胞增殖的能力,检测CCAT2-siRNA感染序列靶向转染人舌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株.结果 5例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的差异表达谱共检出1 572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lncRNA,其中882个lncRNA表达上调,690个表达下调;19个lncRNA差异表达倍数≥10,其中11个表达上调,8个表达下调;CCAT2上调最明显.进一步对74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行RT-qPCR检测,癌组织中CCAT2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期患者CCAT2相对表达量高于Ⅰ+Ⅱ期患者,肿瘤低分化组CCAT2相对表达量高于中高分化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l27细胞转染CCAT2 siRNA1,siRNA2,siRNA3后,CCAT2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siRNA2下降幅度最明显,因此,选用CCAT2-siRNA2进行细胞增殖实验.CCK8检测显示:转染48h后细胞增殖水平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c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其中CCAT2表达上调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魏宏琳  宋宇峰  冯红超 《贵州科学》2007,25(Z1):390-394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OSCC)和口腔正常黏膜中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 TF)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了解OSCC中TF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为OSCC的研究及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了42例OSCC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TF的表达情况和CD34抗体标记的MVD值.结果:(1)在OSCC组织中TF的阳性表达为64.29%,显著高于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10.00%;P<0.01);(2)TF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3)TF的表达与MVD值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611,P<0.001).结论:TF在OSCC中参与了肿瘤的血管生成,对OSCC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有促进作用,但其是否可作为反映OSCC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仍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