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克劳斯·施特尔发出最近可能爆发全球性流感的警告:近日,世界著名生物医学专家何大一也提醒说,产生一个新的流感大流行的必要因素都已具备。专家的"警告"显然非空穴来风。  相似文献   

2.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就未来可能暴发全球性流感发出警告;世界著名生物医学专家何大一也提醒说:“产生一个新的流感大流行的必要因素都已具备”。  相似文献   

3.
钟珂 《天津科技》2004,31(1):57-58
自"9.11"以后,西方国家频频发出警告,呼吁世界各国作好准备,防备恐怖分子利用生化武器进行另一波的攻击.美国约翰·瞿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指出,目前世界上至少有10个国家具有制造生物武器的能力.世界卫生组织建置了一个全球疾病爆发警告及反应网路来侦测各地传染病的发生情况,该网路包含72个地区网路(由各地方实验室、公共卫生专家及资讯系统组成),由250间以上的实验室支援.历史上的生化战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4.
动物源性流感病毒与人流感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4月.北美地区发生了人感染H1N1"猪流感"疫情,并且疫情呈现暴发漫延的态势.全世界关注的目光继1997年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事件首次在中国香港发生,以及2003年以来包括15个国家和地区多起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事件之后,再次聚焦到动物源性流感病毒上.是否动物流感病毒已经具备了引起人类疫情暴发的能力?是否新的一场大的人流感疫情就要暴发?为什么世界卫生组织又于4月30日为本次"猪流感"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对于流感暴发脚步的逼近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本文对历史上人流感疫情暴发情况,动物流感病毒感染人事件的发生情况和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人流感疫情发生与动物流感病毒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流感病毒在不同宿主之间的传播,为更加从容地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及为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指导.为了能够准确反映这次流感的情况和国际对流感及流感病毒的统一命名法则,以及更加清晰并易于理解地表述清楚.我们建议将这次流感称作"北美流感"或"墨西哥流感".  相似文献   

5.
辛迪亚 《科技潮》1999,(8):112-113
新的疾病不断发现,细菌、病毒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而开发新的药物代价太高。怎么办?科学家认为.应当从现有条件出发,作好防病工作。细菌到处扩散,扩散到哪里,就在哪里传播疾病。早在中世纪,欧洲就曾流行过黑死病;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爆发了西班牙流感,死于西班牙流感的人。远远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牺牲者。流行病反复发作,每一次发作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在全球化进程方兴未艾的时候,流行病的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发生后,恐怖分子的非理性和滥杀无辜,使人类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各国都倾向于将非传统安全的认知锁定在恐怖主义身上。然而,随着非典、禽流感等全球性的瘟疫的爆发,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的,还有比恐怖主义更具杀伤力的瘟疫:14至16世纪欧洲流行的鼠疫,至少导致3000万欧洲人死亡;20世纪初爆发的大流感,夺去至少2100万人的生命;自1981年发现的艾滋病,已造成800万人死亡……而现代医学又同人类开了一个大玩笑。医学证明,大部分瘟疫的病菌都是由和人类朝夕相处的动物传播的,如鼠疫传染病,是由老鼠传染给人的;横行南亚的霍乱,其病毒是由鸡传染的;已有百年历史的炭疽病,病毒来自牛、羊等食草动物;还有1985年在英国发现的疯牛病,是由牛感染给人的;等等。于是,当人类一波接一波陷入瘟疫的恐怖中时,也一次又一次置身于与动物的不和谐中。如今,禽流感又通过禽畜类和鸟类向人类发起了进攻。难道人们又将生活在动物的“恐怖主义”之中?  相似文献   

7.
读者评论     
《世界博览》2011,(1):2
<正>朝鲜半岛近来很热闹,火炮、"口水炮"夹杂在一起互相攻伐,让人看不明白。在我浅薄的记忆中,无论朝鲜人还是韩国人好像都是袍泽兄弟吧?我都记得,难道他们忘了?要不是身边有鬼佬纪念当年在半岛葬身战火的军人,身在美国的老朽我可能都要忘了,韩战爆发已经60年了。上帝啊,  相似文献   

8.
这里有一组数据,另人触目惊心:1917-1919年欧洲爆发流感疫症,导致2,000万人死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只是850万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流感疫症。1957-1958年1957年2月在中国贵州爆发(病毒可能是在1956年从苏联传来),其後散播至世界各地。全球受影响的人数占总人口的10%至30%,但死亡率较1919年的疫症为低,约为总人口的0.25%。  相似文献   

9.
冬季来了,又到了流感的多发季节。善变的流感病毒常常搅得人不得安宁,特别是我国距上次流感暴发已有30多年,专家认为,下一次全球流感的大流行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10.
<正>冬日寒冷,流感病毒却来势汹汹,除了跑医院,很多人也会尝试各种防治流感的偏方,但这些方法是否有效?关于预防流感又有哪些谣言?本次科普栏目讲的是关于流感的那些谣言。谣言一吃维C能增强抗病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服用维生素C抗流感是流传度甚高的偏方,很多人认为它可增强人体免疫力。但是事实上维生素C只是微量元素,补充它不能让机体形成病毒"防火墙",因此也起不到预防流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来,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等亚洲邻国及我国部分省区相继爆发禽流感,不仅造成数以千万计的鸡禽死亡,也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至今已造成数十人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警告说,禽流感对人类造成的潜在威胁可能远远要大于非典型肺炎,因为人类对新的流感病毒免疫力很差,全球性流行性感冒不但“无法避免”,可能已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此前非典肆虐的日子里,一说起非典,人们就谈虎色变,人人自危。非典造成的恐慌让我们惊觉传染病的威慑离我们如此近。事实上,非典不是第一个到来的传染病,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以往传染病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同样让人惊心。而1957年至1958年,1968年至1969年,全球爆发的流感均造成百万人丧  相似文献   

13.
“只闻钟声滴答,而我们却不知道时间。”国外一位流感专家如此感叹预测流感爆发时间之难。在过去一个多月里,整个世界都在为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而揪心。更多的人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上,全球流行病与人类迁移如影随形,人类面临着几乎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病原体。本期“观潮”《永无休止的战斗》在谈到这个严峻话题的同时,对病毒做了多个侧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正>继墨西哥出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美国、英国、韩国等国相继出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世卫组织警告:甲型H1N1流感比禽流感更可怕。甲型H1N1流感病毒早  相似文献   

15.
继墨西哥、美国、英国、韩国等国相继出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2009年5月11日,中国内地也确诊了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截至6月12日,全球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已达28774例,我国内地也确诊126例。世界卫生组织警告:甲型H1N1流感比禽流感更可怕。甲型H1N1流感病毒早晚都会发生变异,使甲型H1N1流感能轻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相似文献   

16.
正刚刚进入2018年,流行性感冒就来势汹汹,不少人都中招倒下。然而对家长们来说,孩子得了流感更是惊慌失措,手忙脚乱,上海各大儿科医院也是人满为患。那如何预防流感呢?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医院?在病程中又该如何护理?本期科普摩天轮就来到了上海市儿童医院,请专家来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家长们要多多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及早发现很重要。孩子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1.体温持续不退,高热为主。2.大一点的孩子可能说头很痛,肌肉酸痛,浑身乏力等等。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是一个沉痛的周年祭:100年前,世界陷入了一场可拍的不断蔓延的痛苦之中,据估计,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即5亿多人被感染。其中,至少5 000万人死于疾病爆发初期。1918-1919年的流感大流行(有时被称为"西班牙流感")可以跻身历史上最严重的大流感之列。正常情况下,流行性感冒只是一种季节性疾病,在一般人群中不具有广泛危险性,但在那段时期,它突然间颠覆了人们的正常认知,令人不寒而栗。通常,流感对年幼者、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地部分学校因学生发热而停课,发热原因为甲型流感。目前甲流、诺如病毒感染已经进入高发期,孩子出现发烧等症状,不一定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什么是流感?有哪些症状?传播途径是什么?学校和托幼机构如何预防?什么是流感?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4型,人流感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甲型和乙型流感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易引起大流行。  相似文献   

19.
甲型H1N1流感在预防控制措施下的传播数学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数学应用的角度,研究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规律,将人群分为易感人群、病毒潜伏人群、发病人群、退出者人群四类. 分析了甲型H1N1流感在人群间的转化过程;日接触率和"聚集性突然爆发"事件被数学刻画,尝试性地构建了一个在预防控制阶段的传播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早在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环境与发展大会就指出,"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便是水".1977年联合国大会进一步强调:"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1992年,一些专家指出,到21世纪,水、粮食和能源这三种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水.1997年联合国再次大声疾呼:"目前地区性的水危机可能预示着全球性危机的到来."然而,这些骇世的警告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