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李东海 《科技咨询导报》2012,(14):225-225,227
职业倦怠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教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职业倦怠属于职业压力的一种,对从业者自身与职业服务对象都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引发教师倦怠的原因各种各样,其中来自社会的客观原因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
职业倦怠是那些任职于需要连续的、紧张的与他人互动的行业中的人们在经历长期连续压力下的一种行为反应.金融业女性窗口员工由于其职业、性别特点决定了其职业倦怠的特殊性,因此对她们职业倦怠的研究有助于提升她们的职业认同和自我效能感,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职业效能感与职业紧张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多重比较,对485位高校教师的职业效能感和职业紧张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工作时间越长,职业效能感尤其是育人威信、科研素质和知识素质效能感越高,而且学历、职称越高,知识素质和科研素质的效能感越高;30-39岁教师的职业效能感显著高于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2.工作时间越长、学历越高,职业紧张尤其是心理紧张和躯体紧张越强烈;30-49岁教师的心理紧张显著高于其它年龄段教师。  相似文献   

4.
刘洁操 《科技资讯》2008,(11):142-143
随机抽取大庆两所中学的教师为被试,研究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教学效能感、职业倦怠、社会支持与职业压力的关系,探索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结果表明职业压力与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教学效能感存在显著的相关,与社会支持不存在显著的相关。从而不能够支持社会支持是中介变量,有变量对职业压力产生影响时都要通过社会支持系统的假设。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身上表现出的职业倦怠对教师自身、学生的成长以及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消极影响。循着教师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工作因素和社会因素,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危害,以期为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预防、减少职业倦怠现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对中小学心理教师调查的结果显示,中小学心理教师职业倦怠整体程度不高,尤其表现为职业成就感降低;教龄10-20年是职业倦怠最为严重的阶段;学校安排的心理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明显高于那部分立志从事该职业的心理教师。  相似文献   

7.
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心理疾病,由于特有的社会、组织、个体及工作因素使得高校教师成为职业倦怠的易发群体。职业倦怠给教师、学生和教学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自我效能感越强,个体的职业倦怠就越弱,因此,通过继续教育以培养自我效能感是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良好的继续教育设计应当包括科学的教育目标、具有可选择性的教育内容、完善的教育评估机制及经费投入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高校教师对工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采用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压力问卷、情绪应对策略问卷和职业倦怠问卷,对128名特殊教育教师进行调查,探讨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压力、情绪应对策略和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压力与情绪应对策略、职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情绪应对策略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2)情绪应对策略在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3)情绪应对策略在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之间还起着调节作用,只有当情绪应对策略处于中低水平时,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才显著.  相似文献   

9.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高校教师职业效能感问卷,对12所新疆地方高校和生产建设兵团系统高校的教师实施调查,共发放问卷620份,回收578份。结果发现:(1)大专学历高校教师的职业效能感显著低于本科学历,但与硕士、博士学历者没有显著差异;年轻教师的应对资源,尤其是“理性处事”、“自我保健”不及老教师;(2)高校教师的职业紧张反应与其职业效能感、应对资源存在显著负相关。为此,高校人力资源激励制度的设计应立足于提高教师的职业效能感和应对资源。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多重回归分析技术,依据温忠麟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对485位高校教师的成就目标、职业效能感和职业紧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掌握目标通过高校教师的职业效能感影响其职业紧张,即职业效能感是掌握目标与职业紧张间的中介变量;成绩目标可以直接影响职业紧张,即职业效能感不是成绩目标与职业紧张间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1.
各种职业都有职业倦怠问题产生,大学英语教师也不例外,职业倦怠对教师的身心健康、专业发展以及教育教学工作都有很大危害。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探索了预防和矫治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贵州省16所高校的199名专职辅导员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校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性别对高校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具有一定影响;高校辅导员具有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性别和年龄对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针对此现状,提出增加辅导员对成功的体验积累,增加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感、提升辅导员职业素养和改变对辅导员工作的不合理认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职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是职业压力、角色冲突、社会环境、个体心理因素、管理体制的欠缺及学生素质的影响等,提出帮助高职教师摆脱职业倦怠的对策,使教师能够体会到职业的温暖,提高职业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动机和职业信心。  相似文献   

14.
受学生素质、社会地位、学校发展、教师个体因素等影响,中职教师产生了明显的职业倦怠感,这给学生的成长、教师自身的发展以及中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深重的影响,研究制定消除职业倦怠的对策,对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梅 《咸宁学院学报》2012,32(9):138-139
图书馆工作是一种服务性很强的工作,由于图书馆工作的特殊性及其他一些社会原因,一些图书馆馆员产生了职业倦怠感,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下降,这是一个困扰着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现实问题。通过对职业倦怠的认知,探讨馆员职业倦怠的表现与特征、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预防和缓解馆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知识型员工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载体。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表现出显著的职业倦怠。该文从职业、制度和组织三方面深入剖析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职业倦怠的成因,基于此,从优化组织结构、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开展抗压能力培训等四个方面提出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职业倦怠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介绍了职业倦怠、职业承诺和情绪劳动的概念,分析了引起银行柜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并选取298名河北省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的一线柜员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了职业倦怠与情绪劳动、职业承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职业承诺与职业倦怠及其各个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2)表面表现与职业倦怠及其各个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3)自然表现与职业倦怠、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人文社科类高校教师在工科为主的高校中容易滋生职业倦怠心理,深入分析这种职业倦怠的成因、表现及缓解对策,对促进这部分教师的身心健康与职业生涯发展,体现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管理自我效能感与管理者工作态度和绩效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自我效能感是控制与激发人类的动机与行为的核心变量。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了管理自我效能感与管理者工作态度和绩效的关系。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的是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发现,管理自我效能感高的管理者,不但对工作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和卷入度,而且好具有较好的管理效果和较多的管理创新,同时表现出较低的职业紧张水平。  相似文献   

20.
职业倦怠是职场人士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据调查,教师队伍中职业倦怠的比例达50.34%,对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如果不给予足够的关注,任其发展下去,不但会严重的危害广大教师的身心健康,甚至可能造成职业道德水准下降、消极怠工等诸多职业危害,本文从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上加以分析,提出了对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的预防和救助组织调节比个体调节更重要的建议,并对学校教育管理者从施政的角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