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0 毫秒
1.
唐甄是清初有一定影响的进步思想家,学界对其为学观的研究是不够的.唐甄言学表现出强烈的现实性特征,既对世风之学弊提出了批评,也积极提倡新学风.唐甄在学术上走着一条独特的道路.他谈学术,表达的却是对现实政治的体悟与观察,不是单纯就学术而谈学术.唐甄在批判宋明以来虚浮无实的学风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学惟实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
戴震是清代学术集大成者,他在考据学中所形成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揭露政体之弊端,关心百姓之日用,才是"实"、才是"事",找出其中的原因和办法才是"理"、才是"是",而考据则是寻找规律的过程,即:"求"。这对乾嘉学派的形成及其治学特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清代为数不多的既讲考据,又有思想的朴学家(汉学家)之一,他求实的朴学作风,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3.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创作理念在于向读者揭示20世纪上半叶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所处的封闭、落后、腐败和独裁的社会氛围。作者在《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中塑造了一位退休老上校,他已经习惯了倒霉与不幸,然而又十分看重自己的尊严。表面上看,上校像是老小孩儿:既想入非非又合乎情理,既狂热又谨慎,既可笑又可悲。而实际上,与其说他是个人物形象,毋宁说他是一种灵魂:孤独与不幸,即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理念的形象化。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的治学特色主要表现在:吸收西方学术思想和方法,圆融中西学术;重视发现新材料,采用新方法,研究新学问;既注重微观层面的专深研究,又注重系统研究;视野宽广,兼收并蓄;主张学术独立、自由。他独特的方法主要是“三目”研究方法,即二重证据法、把异族之故书与本国之旧籍互相补正、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具有“阙疑”的精神,运用批判性思维和方法;融合科学方法和人文研究方法,注重研究方法的功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过去学术界关于西方重分析、中国重综合的流行看法,从朱熹的“析之极其精而不乱,然后合之尽其大而无余”的治学方法切入,着重探讨朱熹的分析综合思维,层次思维、整体思维和科学分析论证法,并揭示出其科学思维即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于努力学习以往的哲学,掌握了“理一分殊”的辩证法原理.哲学是科学思维之母.朱熹的科学思维方法,过去颇有影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儒家与道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既对立而又互补,但二者的结合,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形成了既重思想内容又重艺术表现,既重道德教化又重情感愉悦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7.
美国学者王斑从自己的《春苗》体验出发,描述、究查20世纪中国美学与政治的复杂关系,他一反传统的政治-审美对立论,即外部的关系研究,提出了政治-审美的融合论,很好地解释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政治与审美既对立冲突又相互融合吸收的复杂关系.王斑关于审美与政治的关系研究,对于文学政治学如何实现从外部关系研究走向内部融合研究具有极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文化观伴随其整个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而形成。毛泽东揭示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辩证关系,即文化既反映所处社会经济与政治,同时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经济与政治。民族化、科学化与大众化是新文化发展的方向。毛泽东的文化观对高校文化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识别人才方面,应用实事求是的心态去看待人才;从发展的角度观察人才;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辨别人才.在吸引人才方面,既重吸引人才本身,又重人才保护;既重高物质待遇吸引人才,又重精神吸引人才;既重眼前急需的人才,又重未来需要的人才.在使用人才方面,既用人才之长,又用人才之短;既用高文凭的人才,又用高水平的人才;既用专业型人才,又用复合型人才;既用顶尖人才,又用普通人才;既用老人才,又用新人才.  相似文献   

10.
修昔底德与朗克均为史学界的泰斗,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客观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作为一代史学大师的朗克从修昔底德处吸收了许多史学思想和治史方法,如重视历史的重训作用、批判精神、求实态度等。由于所处时代不同,因此,其宗教观、政治倾向、写作方式和结构又迥然相异。  相似文献   

11.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一次重要的政治革新尝试。然而,由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变法失败了。史学界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时,一般认为,袁世凯的告密是促使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的原因之一,这自然有所依据。但是,袁世凯告密仅仅是因为个人卑鄙,还是有某种不得已的客观因素,这是我们应该认真分析的。此外,客观地说,改良派决策方面其实也有不当之处,加剧了形势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党制度的最主要特点就是一党执政,多党参政。这样的制度设计有利于中国的政治稳定。中国共产党的法定执政地位是中国政治稳定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特殊党际关系是中国政治稳定的条件;民主党派的法定参政地位是中国政治稳定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政治思潮犹如政治发展的一面镜子,既随社会变迁而起伏跌宕,又是一种驱动力,推动着政治的向前发展。以“中国向何处去”为历史主题的现代政治思潮呈现出交织碰撞、异彩纷呈的局面。在与其他政治思潮进行了激烈交锋与对撞后,“一枝独秀”的马克思主义思潮伸出了窗外,指导着中国的革命与建设。  相似文献   

14.
对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及其类型进行了界定,结合当前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特点,分析了我国高校一些政工干部应对和处置校园突发公共事件不力的主要原因。针对部分政工干部存在政治敏感性不高、责任意识不强、应对突发事件实际能力不足等缺陷,从培养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提高应急处置综合素质、树立先进的信息公开理念等方面提出了培养提升高校政工干部应对和处置校园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政治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途径,目标,政治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6.
和谐校园的构建必须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前提。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等4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字诂》、《义府》的训诂成就主要体现在校勘文字、考释文字形义、辨析文字音读、解释文献词语、考证方言、解释俗语、考证名物、考证典章制度、考证用典、分析句读和分析古书文例等方面皆多有创获。黄生训诂成就的取得,与其所运用的训诂方法和治学精神及其学术根底密切相关。善于运用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和秉持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构成了该书的训诂特色;于古音、古训考究淹通是黄生的学术根底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以张光直先生对古代神话的研究为参照,从考古人类学的角度探讨神话研究的意义,解析神话构筑政治权力的过程,认识神话故事叙事的政治效用与"神圣性建构",进而对古代中国神话对权力独占的象征进行文本解读,梳理对古代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认识。神话与古代中国政治权力是互相建构的过程,神话加强了统治者的权威和神圣性,统治者反过来将神话不断历史化。  相似文献   

19.
法治与政治文明关系论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治,是古今中外众多思想家思考的一个长盛不衰的永恒话题.政治文明问题也是近几年中国学者探讨的一个热点.而关于二者的关系,虽有论及,但还有待深入.在界定法治与政治文明两个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法治与政治主体文明、法治与政治意识文明、法治与政治行为文明、法治与政治制度文明、法治与政治生态文明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对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情有独钟。建国之前毛泽东主要是借该书中的人和事以“喻事明理”;建国后,特别是毛泽东晚年开始对《水浒传》的题旨大义、政治思想进行分析、评判、研究。都体现出毛泽东对《水浒传》一书的深邃观察力、洞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