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古典诗词中“觉”和“睡觉”的最早语义为“寤”(“睡醒”)。其后“寤”义之“觉”递次衍化出了作量词的“睡眠单位”义和作名词的“睡眠状态”义。而具“睡眠行为”义之动宾式离合词“睡觉”的产生,则是动词“睡”与名词“觉”重新组合的产物。其成词年代,大约肇始于宋,定形于元,广泛流行于明代以后。表“寤”和由“寤”义衍化而来的“寤”系之“觉”的读音,原本一律音“古孝切”,南宋时为区别词义,“寤”义之“觉”改读“古岳切”,其馀不变。这种区分,除后来具体读音稍有改变,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2.
“即”甲骨文写作,左边象盛有食物的器具形,右边象人形,表示人正在饮食的意思。“既”甲骨文写作,左边象盛有食物的器具形,右边象一个扭过头来,表示饮食完毕。由此可见,这两个字都是会意字,都是动词。前者是“就近”“就在”“走近”“靠近”的意思,后者是“完毕”“完结”“终了”的意思。“即”“既”作副词和作连词都是从动词义引申虚化而来的。下面就这个问题作具体分析,提供一些鉴别的方法。一、“即”“既”作副词辨1、“即”和“既”作时间副词,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先说相通之处;“即”“既”都可表示动作行为发…  相似文献   

3.
《淮南子.原道训》部分语辞的解释值得商榷:“柝八极”之“柝”当通“斥”;“阴阳为御”当作“阴阳为驺”;“无思”诸书引作“无为”;“与造化者俱”诸书引作“与造化逍遥”;“卫”不当释为箭竹名;“周于数”之“周”当训“合”;“通于不訾”之“訾”当通“赀”;“天机”意为自然之造化,高诱“机,发”之训可通。  相似文献   

4.
“舆人”是拥有一种专门技术而社会地位低下的人。“舆人之论”主要包括“舆人之谋”和“舆人之诵”。“舆人之诵”与后世“舆论”存在语源关系,“舆人之论”是后世“舆论”之先声。  相似文献   

5.
《漳州师院学报》2022,(1):93-100
粤方言词“细蚊仔”为“小孩儿”义,学界认为“蚊”的本字为“蛮”“民”或“蚊”。该词早期词形为“细蚊仔”“细文仔”,“蚊”当与“人”“农”意义相近,清代文献“文”“蚊”可做英文man的记音字,由此可知:“细蚊仔”为中英合璧词,“蚊”是man的记音字。所以,探求方言词词源、理据,应考虑词汇的系统性,关注同一方言区、周边方言区、汉语史中的同类词语,还应考虑方言区用字具有系统性、延续性。  相似文献   

6.
“有”在句法上高于“把”,“有”字被动句是“有”扩展“把”字句的结果.不是所有的“把”字句都有“处置”义,“被”在句法上高于“把”,“被”字句是“被”扩展“把”字句的结果.“有”可以是表“被动”义轻动词的语音实现,即“有”可以表“被动”义.把表“被动”义的“有”字句处理为被动句,在生成语法一致性的方法论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中对一个行列式给出了十五种计算方法。如“化成三角形”、“递推”“解递推方程”、“加边”、“归纳”法,以及“求根”、“解微分方程”、“克莱姆法则”、“实对称阵的对角化”、“循环行列式”等等。方法技巧性强,有些还是独特的。  相似文献   

8.
当下中国哲学研究的主流范式是“道德形而上学”,而其内在的缺陷——“超越”语丛的过密日益突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李泽厚提出“情本体”,试图解构过密的“超越”语丛。但“情本体”在解构过密的“超越”语丛时,自身也陷入一定的纠葛之中。在克服“情本体”内在的短板基础上,笔者提出“情理”论。首先从发生学的维度来解读“情理”,认为“情理”的渊薮是巫术性情绪、祭祀性情感。其次,从“情理”的维度,具体阐述孔子“仁”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正> 在当代社会里,由于电子通讯手段的进步和电子计算机的普及,社会知识交流和传递的幅度迅速增大,推动了社会腾飞。所以,有人称现代为“信息社会”,也有人叫“情报”社会”。对于“情报”和“信息”二词,在西方国家用英文表示是一个词information,中文的“情报学”和“信息科学”译成英文也是同一个词即“information science”。因为“情报”和“信息”二者  相似文献   

10.
艺术有着“虚”和“实”两个方面。虚和实是互为依存,相反相成的。艺术中的“虚”,就是相对于艺术实象的“空白”。空白与实象有着同等的艺术价值。艺术作品的价值主要在于其内在因素,在于其“言外意”、“画外音”、“潜台词”。  相似文献   

11.
“后朦胧诗”是以“朦胧诗”群体为整体超越目标,活跃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的庞杂诗歌群体。与“朦胧诗”相比较,“后朦胧诗”的审美现代性转变主要表现在:抒情客体化的写作倾向、“反英雄”“反崇高”的诗歌价值观念和“反意象”“口语化”的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以“自然选择”的进化论,观照“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适应性问题,“缔约地法”到“意思自治”,是“优胜劣汰、适生存”自然法则作用的结论。而从“意思自治”到“最密切联系说”、“利益分析说”和“特征履行说”,则是该原则为适应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变化所作的改良,是一种“生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意思自治原则”得到进一步修正、补充和完善,这也可以说是合同准据法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追求自身“合理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典诗学中经常强调一种“无意”的创作心态。若对这种“无意”的创作理论细加辨析,又可把它分为四类,即:“无意于人”——“自适其适”的创作动机,这种“无意”强调创作目的是为己而非为人;“无意于文”——“道胜文至”的创作心胸,这种“无意”强调艺术家的道德修养对于他的艺术修养的决定作用;“无意求工”——“无法而法”的创作规则,这种“无意”说的是创作中自由与法则的辩证关系;“发于无意”——“天机自动”的创作心理,这种“无意”说的是艺术创作中的无意识问题。  相似文献   

14.
《淮南子&#183;地形训》部分语辞的解释或可商榷:“陆径三千里”当作“陆注三千”;“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不必疑误;“沙棠、琅玕”并为树名;“渤海”为西域塞外之水名;“倍”即“照原数等加”之意,不必训为“陪”;“竹箭”为大名冠小名之例;“蛤”字不必疑误作“蚧”;“菽,豆”之训以汉时语释古语;“菽夏生”之注当作“菽,火也。火旺而生,水旺而死也”。  相似文献   

15.
“诗”在东晋分析“中古文学在东晋的历史命运”,“东晋”的诗阐释“东晋文学在中古的历史地位”。两晋之际,缘情派已往,赏意派方兴,浮竞心消沉,逍遥游盛行,体现在行文风格上,那便是“绮靡”风光不再,而代之以“忘言”的甚嚣尘上,因此“诗”在东晋,重“理”而轻“文”。然而,若论“东晋”的诗,从文学的创作机制、阅读的趣味诉求与文学发展的实际进程而言,“赏意忘言”是“缘情绮靡”的必要补充与支撑。至于“赏意忘言”对后世文学发展的正面意义,便是陶渊明体与谢灵运体的问世。  相似文献   

16.
在前辈学对《哀成叔鼎》考释的基础上,该从语言学的角度,重新解释了铭中“嘉”“是”“惟”“去”“乍”“安”“ ”“(禾水皿)蒦”诸词的意义或用法。  相似文献   

17.
清末诗论家朱庭珍对严羽诗学的接受主要表现在:诗学方法论层面,朱庭珍“学悟一贯”、“密参细求”的诗学方法,主要接受自严羽的由“学”、“参”而“悟入”的为诗方法;诗学认识论层面,受严羽“学诗者以识为主”、“自家实证实悟”、“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等强调主体诗学审美判断力思想影响,朱庭珍提出“以我运法”观点,认为“诗中有我,乃可谓之真诗”,强调要“别铸真我”;诗学审美创造论层面,他的“诗以超妙为贵”、“妙合自然”、“化境神工”说是对严羽“诗而入神”、“诗有别趣”、尚“意兴”、追求“自然本色”等美学旨趣的发扬和更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师专学生对“两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态度,对“两课”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以及认为学习“两课”是否“有用”的状况是“两课”教学应该摸清的问题。本文以调查结果为依据,提出加强和改善“两课”教学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从文学史学科的发展趋势来看,加强哲学思考是其内在的要求。哲学思考的范围姑且用四个“何”来概括,即:“文学史何谓”,涉及文学史研究对象中“人本”与“文本”的关系;“文学史何为”,牵连到其研究任务中对历史“还原”与“重构”的把握;“文学史何以”,关涉到历史动因里“自律”与“他律”的交渗;而“文学史如何”,则主要考察其演进过程中“逻辑”与“随机”的关联。哲学思考有助于深化文学史学的理论基础,建立文学史哲学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0.
大众化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化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存在着招生改革滞后、类型结构欠当、培养模式单一等“质”的问题。“质”的调整与提升跟不上“量”的扩张,导致研究生教育“质”“量”结构失衡。鉴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相应对策,以推动研究生教育“质”“量”均衡,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