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突然收到东大地球物理系毕业时的老相识——I先生的单行本。他的专业是气象学,专门研究湍流,因此以前未曾收到过他的书。这次赠书给我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本书题为《地震与湍流》,在该文的末尾部分谈到了地震预知的问题,但好象有被误解了的地方,所以打算在信中就地震预知的问题谈谈我的观点。我想持有I先生这种观点的人  相似文献   

2.
Rosen  CM  项元洁 《世界科学》1989,11(3):34-36
杰利·莱维(Jerry Levey)感到很不舒服。这位新泽西州的志愿消防队长刚在当地一个消防人员的集会上度过周末,走进了一家小酒店,要了一瓶啤酒和一份三明治。但屋子的另一头有个他从未遇到过,也参加了刚才的集会的人正好奇地盯着他看,莱维很不自在地移开了目光。但每当他的目光转回时,总见那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他。最后,那人朝他走来,莱维回想着当时的情景:“他告诉我他叫吉姆·太特斯科(JimTedesco),然后问我是否有个孪生兄弟”莱维一口回答说“没有”,但太特斯科一口咬定“他有”。他告诉莱维,巴拉莫斯有个人,也是位消防队长,他除了比莱维略微多几磅肉外,活脱是又一个莱维。莱维听后一笑了之.假如他真有个孪生兄弟,他自己会不知道吗? 太特斯科并没一走了之,后来他又打电话向莱维提供更详细的情况。他的那个巴拉莫斯的朋友出生于1954年4月15日,那个日期有什么特别吗?”我几乎  相似文献   

3.
<正>约访吕雷作启明星访问是因为他从事的是"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研究",无疑这是会令许多人关注和感兴趣的课题,不少人并无家族史、也从不吸烟,平时饮食也很注意,但还是染上肺癌的事例并不少见,所以一看到吕雷的研究课题马上就想到能约他作访问再好不过。打电话无人接,于是就发出邮件、短信约访。隔了一天,吕雷打来电话说他现在美国北卡一家医学院进修,他很愿意配合我的访问。就这样我们通过几次电话交谈、邮件来往,完成了这次越洋采访。在这个过程中,吕雷竭力配合我的问题,提供了我所想了解的各种问题,他的敬业和坦诚给我留下很深印象。  相似文献   

4.
心理咨询工作室: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我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他是那样的完美,那样有魅力。我脑子里总是飘着他的影子,盼望着上他的课。他的讲解是那样的出神入化,我是那样的爱听;他写得一手好字,我爱摹仿他的板书;他的画也非常好,他常常在讲课的时候根据课文内容边讲边画;他那富有磁性的声音是那样的优美动听。他有家有孩子,我并不想做第三者拆散他的家庭,我也不敢向他表达我的爱慕。可是我总是想他,影响了学习。我知道这样下去不行,中学生不应谈恋爱,更不宜和老师谈恋爱,我怕同学们把我看成是一个风流的人,说我是一个坏…  相似文献   

5.
<正>很少有中学生能像莫西布·凯伊德(Moheeb Kaied)那样了解自己在数学上的优势和劣势。凯伊德是布鲁克林442中学的一名7年级学生,他可以很轻松地说出自己在数学计算方面的简况。基于精通程度的学习"让我们看看,"他在春天的一个早晨说道,"我可以计算出一个多边形的面积和周长,也可以用坐标平面解决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但我的多位数除法仍然有待加强,这意味着我应该多做这方面的练习。"  相似文献   

6.
破解费马大定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福家院士刚才在发言中讲到费马大定理的问题,引发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我就接着他的话题再讲两句。 费马大定理我不再详细介绍了,现在的中学生对此都很了解。历史上很多数学家搞了360多年,但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当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怀尔斯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在数学界就引起了一个很大的轰动,这是很自然的。在这里我想不谈数学问题,我想谈4点我自己的感受、体会。 第一点,怀尔斯小的时候(据说是10岁的时候)就知道有这么一个费马大定理,而且下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我想这只是一个青少年的幼稚的科技之梦。但是他后…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天,我把刚买不久的“文曲星”带到课堂使用,吸引了不少同学,其中一位姓朱的同学向我借用,说是带回家让他父母知道这种东西对学习有好处,好让他父母也为他买一个,我就答应了,并要他第二天归还。第二天我找他要时,他说在路上被盗了。我要他赔,他说自己赔不起,又不敢叫父母给钱赔,我也就算了。过了半个月,先后有好几位同学都对我说,朱某有个“文曲星”,跟我当初借给他的—模—样。很显然,朱某是在骗我,把我的心爱之物骗为己有了。现在社会上都在讨论诚信,那么什么叫诚信呢?同学朱某的做法是否属于不诚信的表现?我现在该怎么办?初中…  相似文献   

8.
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几天后,我就接到NASA代理局长格雷厄姆(W.Graham)的电话。他是我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任教时的学生。他认为我对调查这一事件能有帮助,当我听到要去华盛顿时,我的第一个反应是不插手这件事为妙,我的原则是尽量远离华盛顿,不要和政府有什么瓜葛。于是我打电话给我的许多朋友,试图找到一个不接受此项任务的借口,但我的朋友们都认为我应该接受。我打算牺牲6个月,在这6个月中,我将不能从事多年来我一直热爱的物理学,除了航天飞机我将什么也不做。我希望读者能了解我当时的心情,我不认为使航天飞机重返太空竟要花两年的时间,我试图努力工作以便我们能尽快地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第二  相似文献   

9.
边峰 《科学之友》2005,(12):39-41
阿尔伯特·诺贝尔于1896年12月10日在意大利北部的圣雷莫市去世,身后留下了一份著名的遗嘱,这才有了最初的5项诺贝尔奖。事实上,诺贝尔的遗嘱有好几个版本。1889年11月11日,他给一位朋友写信时首次提到了遗嘱问题:“我的一位老侍者总在问,我死后他是否能得到什么。但他哪里知道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聪明不聪明 ?聪明。中国人能干不能干 ?能干。但中国本土科学家为什么至今没有一人获得诺贝尔奖 ?要回答这个问题 ,用几句话是讲不清楚的。我只想从一个方面谈一点想法 ,以引起讨论。大家都还记得去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一个叫田中耕一 (见图 )的 ,其人在日本只能算无名小卒。他一不是博士 ,二不是教授 ,三不是外籍院士 (日本无科学院院士 )。发表的论文也是寥若晨星 ,少得可怜。他仅仅是一家小企业的小职员、小人物。田中耕一自己做梦也不会想到能获得诺贝尔奖。如果 ,田中耕一生活在中国 ,他能被选为院士吗 ?我不能断定绝无可能 ,但…  相似文献   

11.
大黄的故事     
笔者对中药大黄有深刻印象。那是20世纪30年代,一年家乡闹痢疾,家人中有感染上了的.不久我也染上了,拉肚子,那时我不到10岁,只记得伯父是中医.当时他忙的不得了。在他开的方子中有大黄,暗黄色的药汤,吃下去好苦呵!为了治病,我硬着头皮喝下一大碗.几次下来,居然好了。后来长大了,我查药方,看到大黄确有抑制痢疾杆菌的作用,但大黄又是著名的泻药。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我今年15岁,在读高中。不久前,我父母离婚,原因是父亲跟其他女人好了,我随母亲生活。当初,我反对他们离婚,但父亲不顾我的感受执意离婚,这使得我非常怀恨父亲,心存阴影,所以每当父亲来探望我时,我都躲避不见,而且弄得我接连几天情绪低落。见此情况,母亲劝说父亲不要再来探望了。但父亲说他有权利也有义务来探望我,并说我不能拒绝他的探望。请问,我可以拒绝父亲的探望吗?中学生路建华路建华同学:探望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与子女分居的父或母享有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探视子女的权利。我国《婚姻法》第38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  相似文献   

13.
虽回国已有两年多了,但屈卫东身上还保留着一些西方学者比较惯常的那种行事风格,譬如他在接听一个电话或接待某人的同时,有另一个找他的电话打进来,他不会中断正在进行的交谈去接电话:那天我打电话给他约采访时间,此时他的手机有电话打进来,响了多次他都不去接,我说没关系的,你先去接听吧,不要耽误事,但他说通常情况下在已经通话的时候,他是不会去接听其他电话的。这是自己行事的一个基本原则。听后我多少有些感动。  相似文献   

14.
<正>对于伴侣的审美判断始终与我们认为的适应和值得遗传的特征有关吗?还是说,美丽只是发生的?不久前,斯坦福大学的一名物理学家提出的问题令我感到惊讶。他问道:"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美?"当他提出这个问题时,他所说的美并不是我认为的这个世界到处存在的美。这位名叫马奴·普拉卡什(Manu Prakash)的物理学家被海星幼体在海水中游荡时所留下的花样深深吸引。但他确实是指出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为何存在美?到底为什么  相似文献   

15.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07,(4):30-31,5
我和姚祝军见面有一种老朋友相聚的相知之感。尽管只是首次倾心交谈,但在10多年前,就承上海有机所戴立信院士推荐,邀当时刚在所里念博士的姚祝军为《世界科学》译稿。记得当时他送来的译文无论是对专业问题的把握,还是中文的表达都远胜他这个年龄段的人。编辑部很庆幸有这样一位好的译者,但知道他科研工作忙就未多打扰。后来知道他出国了。2002年后我又在有机所见到了刚从国外回来不久、兼任所科研处长的姚祝军,但都只是匆匆打个招呼未及细谈。  相似文献   

16.
八 “我想通了。”我对“聊天”开口时,脑海里浮现出那个女孩娇好的面容。 “想通了?那太好了。”他感到十分兴奋。“你决定怎么办?” “听将令。”我简单地冷静补充。 “我不是什么‘将’,也谈不上什么‘将令’,大家一起商量。”但从后来他对我说的话来看,显然证明了他早有计划。“先说说你的想法。” “我还没来得及有什么想法。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抢他的‘网兜’,既然你说他没能耐自己研究。” “不错,但是我们必须出其不意。”他说。“我们不可能接近他,一旦他发现我们的企图,就会使用那东西而逃跑——再说我们根本不知道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他晚上也很少出来。”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他还不敢吧。”  相似文献   

17.
熵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以个人的一段回忆开始我的讲演.我曾有幸与埃尔文·薛定谔相遇.当时,他正在比利时格温特作一次学术报告(大约是在1938~1939年).正如各位所知,薛定谔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是量子力学基本方程式之一的发现者,而且不仅如此,在另外一些领域他也有巨大的影响,仅只需提起发表在二次大战末期的他的划时代的著作《什么是生命》就可说明这一点.他的最后的著作《我的世界观》,则讨论了个体存在的本质这样一个基本的哲学问题:在作为一个整体的宇宙的演变中个体存在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8.
胖瘦天注定?     
<正>身材是胖还是瘦,不光是吃的问题,科学家正在探索其中的奥秘。我的一个朋友是那种大多数人都会妒忌的人。他一顿晚餐可以吃三个人的食物,但体格仍然雷打不动地保持纤细。他一周只打一次网球,但若让他参加半程马拉松,他会比那些苦苦训练了好久的人还要快地跑完整个赛程。有一次他去做了全身扫描,随后被告知他的体内和皮下的脂肪低到前所未见。  相似文献   

19.
"杨医生,当你读到这封微弱低沉但发自心底的呼唤‘救命"的信时,不知你能否理解一位少年心灵上的苦恼,能否帮他解脱. 事情是这样的,最近半年来,我与父亲不和的程度已经达到了极点.16岁的我,已有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他一见我就说些讽刺、挖苦,有时还是大骂我的话,我只要一进家门就要挨骂.有时我不吭声,他也要说些让我无法承受的话.我反复检查自己是什么原因让他生气,但我没有找到,有时我坐下来心平气和地问他为何这样对我,他便说‘你说话生硬,让人听了不顺’.  相似文献   

20.
<正>本期介绍的启明星——李魁山(见图)博士,来自建筑节能领域,一开始我看介绍他是从事"城市微气候、建筑围护结构热湿传递"研究的,这和我对建筑节能的想象比较吻合,但真正接触后才知道他的研究兴趣其实还远不止这些,这次访问使我有机会认识一位优秀的年轻人,而且也令我长了不少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