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茅盾与鲁迅     
毛泽东同志在1940年确立了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主将”的地位。茅盾比鲁迅小15岁,但也早在50年前,王若飞同志在重庆祝贺他50寿辰时就首次称他是“中国文化界的一位巨人”。1981年,胡耀邦同志代表党中央又高度评价了他的历史功绩,称他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赞誉“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茅盾是鲁迅最接近的一个同伴”(史沫特莱语),他和鲁迅在新文学运动中结成了最亲密的战友。早在1921年他们就开始了书信往来。当时茅盾任制、说月报》主编,为了借外国的进步文…  相似文献   

2.
五代吴越时杭州慧日永明寺(即今南屏净慈寺)的住持智觉禅师延寿(904—975),平生著述很多,成书于延寿死后不久的《景德传灯录》说他曾著“诗偈赋咏凡千万言,播于海外”。可惜的是我们在《全唐诗》里竟找不到他的作品,仅《全唐诗外编》(上)辑录其《闲居》诗一首。延寿当年写的那么多诗到哪里去了呢?时过千余年,亡佚殆尽的可能性是  相似文献   

3.
茅盾早年曾参加过中国共产党,为党做了不少工作,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了,但他与“救国会”曾发生过一段关系,这却就很少为人所知了。一九四○年五月初,茅盾借机逃出新疆军阀盛世才统治下的迪化(即今乌鲁木齐)经兰州、西安到达抗日民主圣地延安,在那里讲学并参观访问近半年,于当年年底去国  相似文献   

4.
茅盾的短篇小说创作,比起他的中、长篇来,数量不算太多。茅盾自己曾经说过:“至于短篇小说,我写得不多。因为我觉得写短篇小说并不是容易的事,或许比写长篇还难些”。他从1928年创作第一篇短篇小说《创造》起,到1948年写完最后一个短篇《春天》止,20年间只写了50余篇短篇小说,其中虽不乏一些脍灸人口的佳作,但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茅盾与自然主义的关系,并不是一个新鲜的研究课题。近几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已经发表了很多,如张明亮的《茅盾创作与左拉》,徐学的《茅盾早期创作与左拉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等;在一些茅盾研究专著中,也多涉及到这一问题,如杨建民的《论茅盾的早期文学思想》,朱德发等人合著的《茅盾前期文学思想散论》等,他们都有一些精辟的见解。本文只是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做些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全唐诗》卷帙浩繁,加上新出的二册《外编》,搜罗不谓不富,而遗珠难免。近年又不时闻见辑佚之作,以此知拾遗补缺之事尚可为也。以往辑佚重点似乎主要放在敦煌、日本、金石、类书方面,所谓“轶在桑岛、湮于金石”。当然有些先生也已搜集到某些省通志、府州志中的材料。我以为今后唐诗辑佚的重点应该是各种方志,特别是范围较小的州县志和名气不大的山、寺志。与敦煌、日本的材料相比,它们简直可以说是未开垦的处女地。从方志辑佚的好处是:方志中往往有关于作者情况的材料,可补正史之未备(特别是《全唐诗》未收的作者,如文中的亮阇黎);二是能得到好多可供校勘的异文,其依据之本有比《全唐诗》更好的,如张又新的诗。但方志代代沿袭或东增西补,又限于某些修志者学识,  相似文献   

7.
文学之成为商品,既成定论,然而这也冒凟不了谁,商品有好有坏,有奢侈品(化装品),也有生活必需品,然而不管什么品,一切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也即所谓社会根据在。就是“毒药”也如是!因为事实上也仍有一些人,需要自杀或被杀的缘故。那些插着使人一见“飘飘然”的图画的软性刊物之所以不死,也决不是偶然的。西禾先生希望这些人“改行”,做个皮鞋匠或屠户,这自然  相似文献   

8.
一九二六年底,茅盾由上海到当时革命中心的武汉,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的政治教育,后来参加武汉国民政府的政治宣传工作,主编《汉口民国日报》。当时“文学研究会”的另一会员孙伏园也到了武汉,编辑《中央日报》的副刊。他们为了活跃学术空气,介绍和评论一些专门性的问题,乃联合其他友人,发起组织“上游社”。“上游社”的社员除茅盾和孙伏园外,还有郭绍虞、吴文祺、陈石孚、顾仲起等共十人,其中一部分是原“文学研究会”的会员,一部分是原上海商务印书馆的职员,也有个别人是当时北伐军中的青年政治工作人员。茅盾说,我们都是从下游(指  相似文献   

9.
在“五四”以来的文学战线上,茅盾是杰出的作家和坚强的战士。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光辉旗手——鲁迅的战友,在许多年代里,为实践、坚持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道路,为文学服务于民族解放和人民大众革命的方向,坚实的奋斗着。象周扬同志说的:我们杰出的作家茅盾,是三十年来新文艺运动战线上的老战士,他对革命文艺创作是作了很多贡献的。  相似文献   

10.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生在吴越地区,并长期生活在吴越地区,吴越文化对他的文化性格和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文学巨匠的茅盾,是以他反映时代的广阔与深刻显示其作品的独特性而蹻入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作家之列的。他在检讨自己的创作时说:“未尝为要创作而创作——换言之,未尝敢忘记了文学的社会意义”。他认为“站在时代的阵头,吹起前进的号角”,这样才能使文艺“克尽了它的使命”。 茅盾的散文和他的小说一样,是和时代共着脉搏的,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如果我们认真加以考察,就会发现,茅盾的散文在表现时代性上是有自己的特色的。这就是:表现时代的多样性;揭示历史生活的连贯性;反映特定时期历史面貌的完整性。下面,就这几方面,分别加以论列。  相似文献   

12.
1961年9月26日,茅盾同志在回答笔者问时写道:“钱杏邨说的《文学导报》上的对于‘民族主义文学’的批判文章,署名为‘石萌’或‘石崩’者,我自己记不起来了.当时我写过批判‘民族主义文学’的论文,但究在何处发表,用何笔名,现在都记不起来了.可能就是‘石萌’或‘石崩’的,也可能不是.我用笔名也是随手拈来,用过即不再用,因而也不能肯定我是否用过‘石萌’、‘石崩’的笔名.原因是我从来不写日记,也不把自己的杂文存留底稿,出版家把他们在公开刊物上为我发表的杂文辑为一编出版,故今天还有这些东西可以确定乃我所有,至于秘密刊物  相似文献   

13.
茅盾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先驱之一,我国第一个新文学评论家,还是最早的党员文学家,但在对他青年时代的历史评价中,至今还笼罩着某些迷雾。比如他早年究竟有什么开创性业绩和重大贡献?对他世界观与文艺观转变的论述也分歧较大,尚待逐步统一。我们现在有可能也很需要进一步认识矛盾,排除“左”或“右”的思潮的影响,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在这里,就茅盾早期的开拓精神和贡献,兼及他世界观与文艺观的转变,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前几年在广东出版的一些著作中,有人公开宣称现实主义已经“过时”,说什么巴尔扎克和曹雪芹距离我们“已经很遥远”,同时鼓吹做现代小说可以“四无”,即无主题.无情节,无人物,无环境描写。这种理论是错误的,对于创作实践是有害的。如果说“四无”还是文学作品的话,那么这种“四无”的文学样式恐怕就不是或不适宜称为“小说”了。为了澄清一些理论上的混乱,有利于我们社会主义文学创作的健康发展,现予刊载《茅盾的人物描写论》,供参考。——编者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个具有悠久的散文传统的国家。在现代文学史上,散文创作是十分活跃并取得重大收获的门类。而对散文理论的研究、总结比起丰富浩瀚的散文创作的实践,却显得十分薄弱。这大概是因为散文包括着各有突出特点的多种多样的样式,所以在总体上概括它的特征有较大的困难的缘故罢。茅盾在一生中写下了众多的散文,为现代散文百花园增添了异彩,而他对自己散文创作实践的理论总结,也不很充分。尽管如此,在他出版的一些作品集的前言后记中,在他所写的一些文学评论中,仍然可以寻见他的散文的基本理论主张。这些主张是现代散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诗人艾青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不但为我们创作了许多脍灸人口的诗篇,而且撰写了一部探索诗美的精湛论著《诗论》。这部诗论自一九四一年九月由桂林三户图书社初版以来,直到一九八○年八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在四十年里已出了七版,这部体大思精的诗论被文学史家称为“新文学诞生以来最具创见的一部诗论”。(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下卷)  相似文献   

17.
李孝光佚文佚诗补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文学家李孝光作品颇多散佚,近人续有辑佚之作。兹复从诸书辑得佚文7篇,佚诗1 3首,予以校录。其中一些佚作对考论李孝光家世、生平、交游、思想及创作主张极有助益。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小说史这个大屏幕上所看到的茅盾的现实主义理论有三个特点:一、茅盾批判继承了古典小说传统对于“真实”的理解,在六十余年的文学道路上始终信守“真实是艺术的生命”。二、志怪、传奇、讲史 话本中宽阔的题材。《红楼梦》以婚姻家庭纠葛折射社会风貌的方法,茅盾都深知其中三味,从而坚定了以细腻的笔触来描写大时代重大事件的创作思路。茅盾这一风格的形成与他所接受的中外文学有关,与他集革命家、思想家、小说家于一身也有关。三、中国小说史上的小说都具有功利性,茅盾批判了封建文学的功利性,明确表示“我们是功利主义者”。  相似文献   

19.
鸟瞰茅盾的现实主义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小说史这个大屏幕上所看到的茅盾的现实主义理论有三个特点:一、茅盾批判继承了古典小说传统对于“真实”的理解,在六十余年的文学道路上始终信守“真实是艺术的生命”。二、志怪、传奇、讲史话本中宽阔的题材、《红楼梦》以婚姻家庭纠葛折射社会风貌的方法,茅盾都深知其中三味,从而坚定了以细腻的笔触来描写大时代重大事件的创作思路。茅盾这一风格的形成与他所接受的中外文学有关,与他集革命家、思想家、小说家于一身也有关。三、中国小说史上的小说都具有功利性,茅盾批判了封建文学的功利性,明确表示“我们是功利主义者”。  相似文献   

20.
1981年2月,在茅盾逝世前一个多月,茅盾的故乡——浙江省桐乡县,发现了茅盾少年时代的两册作文。两册作文的封面上,均书镂空字“文课”二字;其中一册扉页上还用墨笔写着:“己酉年上学立”、“第二册”、“闰二月初九日起至”三行字。两册《文课》的封面和内页,盖有大小方园不一的印章九枚,刻着“德鸿”、“雁宾”、“醒狮山民”等篆体字。《文课》内页无格子,文章均系小楷直书。这是迄今为止,茅盾一生中留存于世的最早的文稿和手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