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去时无畏,归来身披荣光!今年4月2日8时15分左右,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天宫一号"是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重约8.5吨,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此后两年内先后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进行6次交会对接,帮助我国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时间2018年4月2日上午8时15分左右,天宫一号再入※大气层多次解体分解,碎片残骸坠落到南太平洋海域,其寿命走到了终点。天宫一号自2011年9月发射入轨、2013年6月与其对接的神舟十号飞船返回之后,天宫一号就已完成了主要使命。本着"充分利用、挖掘潜力"的原则,科研团队精心  相似文献   

3.
正人类不断超越的自然极限莫过于上天入地,从飞天、奔月的古老传说到近日神舟十号顺利升空,人类古老的愿望一步一步成为现实。在这里让我们一同揭秘真实版的"天庭"太空生活北京时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13日16时17分,神舟十号航天员成功开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舱门,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以漂浮姿态进入天宫一号。入驻"新家"后,航天员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等活动,开始了他们为期15天的太空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别看宇航员们离开了地球,可他们毕竟不是神仙,吃喝拉撒睡依然是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4.
热词     
《广东科技》2011,20(21)
天宫一号 备受瞩目的天宫一号9月29日飞向太空。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的名称,其学名叫“目标飞行器”,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目标是在2015年前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将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天宫三号将主要完成验证再生生保关键技术试验、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货运飞船在轨试验等,还将开展部分空间科学和航天医学试验。  相似文献   

5.
热词     
《广东科技》2011,20(21):7-7
天宫一号 备受瞩目的天宫一号9月29日飞向太空。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的名称,其学名叫“目标飞行器”,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目标是在2015年前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将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天宫三号将主要完成验证再生生保关键技术试验、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货运飞船在轨试验等,还将开展部分空间科学和航天医学试验。  相似文献   

6.
奇云 《科技潮》2011,(10):60-63
近年来,中国航天大戏不断上演,从"嫦娥奔月"到航天员太空漫步,载人航天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大跨越。2011年9月29日,随着"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冲天而起,举世瞩目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被顺利地送入太空轨道,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标志着中国向载人空间站时代迈出了历史性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7.
双周要闻     
《世界博览》2011,(22):8
<正>天宫相会【事件】11月3日凌晨1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顺利完成首次交会对接,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揭开了中国航天的崭新阶段。【媒体观点】《路透杜》:中国正在与日本、印度等邻国一样,成为一个《卫报》:飞船对接牵涉到一系列广泛的技术能力,标志着真正的技术飞跃——比太空漫步更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8.
搜新吧     
《少儿科技》2011,(12):42-43
实现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重大跨越神舟八号飞船回家了在遨游太空17天后,北京时间2011年11月17日19时32分,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至此,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交会  相似文献   

9.
王渝生 《科学世界》2011,(11):82-83
2011年10月2日晚7点02分,笔者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仰头往天空一看,“天宫一号”由西向东飞过,广场上的人群纷纷鼓掌欢呼。天宫一号是我国在2011年9月29日发射的目标飞行器,它已具备了空间站的雏型。空间站的历史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生活和工作的载人航天器。  相似文献   

10.
科学新闻     
《科学观察》2011,(6):73-73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对接 2011年11月3日凌晨,于11月1日成功发射的神舟八号飞船与此前于9月29日成功发射升空的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成功实现空间交会对接。此后,11月4日又成功实现了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这两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的成功,为中国空间站建设奠定了基础。目前。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已经于11月17日19时30分左右在内蒙古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天宫一号还将继续在轨飞行,其设计寿命为两年,预计它还将迎来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以及中国宇航员。  相似文献   

11.
关键词     
《华东科技》2013,(7):8-9
"神十" 神舟十号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任务将是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飞船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将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相似文献   

12.
正高超声速助推滑翔飞行器利用助推火箭达到高超声速或从近地轨道离轨再入大气层,在无动力条件下,仅依赖气动力进行滑翔飞行。高超声速助推滑翔飞行器是在一定初速下,依靠气动升力和离心力,克服自身重力,在大气层内做远距机动滑翔的飞行器。其显著特点是利用助推火箭达到高超声速或从近地轨道离轨再入大气层,在无动力条件下,仅依赖气动力进行  相似文献   

13.
詹琰 《科技潮》2011,(10):64-65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升空了,它将分别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对接,成为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也蕴藏着中国人自古以来对未知太空的美好幻想。实际上,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和热爱一直没有停止过,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梵高的《星  相似文献   

14.
《太原科技》2011,(11):107-107
2011年9月29日,中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全国上下欢呼声中,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钢”“太重”)也纷纷传来喜讯,“天宫一号”及其使用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关键部位,分别使用了太原钢铁公司生产的电磁纯铁及不锈钢冷、热轧产品。  相似文献   

15.
小敏 《少儿科技》2011,(11):6-7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天宫一号"载着中国人的憧憬和希望,一飞冲天,直刺云霄!"天宫一号"是什么?看过《西游记》的同学,一定对"孙悟空大闹天宫"印象深刻。莫非此"天宫"和彼"天宫"之间有着某种联系?没错,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人们习惯把未知太空称为"天宫"。  相似文献   

16.
《青年科学》2013,(8):4-7
新闻回放2013年6月13日13时18分,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外太空300多公里高度的近圆轨道上成功交会对接。同年6月17日9时54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被成功布放至南海冷泉作业区并开始下潜,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的下潜任务。  相似文献   

17.
 地球上不同纬度和不同高度的重力加速度是有起伏的,其平均值是g0=9.80m/s2。微重力环境的严格定义是g=10-6g0处的空间环境。获得微重力环境的实验装置和航天器:落管、落塔、气球、抛物线飞机和探空火箭等,可得到数秒到数十分量级的微重力环境;使用人造卫星、飞船和特殊的太空飞行器,可获得数天到数十天的微重力环境;使用空间站可实现数年到十几年的微重力环境。2011年9月29日,中国成功发射“天宫一号”实验平台,它是一座试验性空间站。2011年11月3日,成功实现了“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的对接,这表明中国已具备实现微重力环境的所有手段。本期封面图片上部为“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的对接过程模拟图。  相似文献   

18.
《科技知识动漫》2009,(1):84-87
1990年4月24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呼啸着冲向太空,携带着一台太空望远镜,这是人类首次将望远镜带到大气层以外的空间,清晰地观测太空。  相似文献   

19.
从第一艘"神舟"飞船飞上太空到天宫一号在浩瀚的宇宙中安家,12年的时间,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向建造空间站这一多年前确定的目标稳步迈进。作为中国空间实验室的雏形,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意味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继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技术后,又将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文怡 《今日科技》2012,(6):33-41
2012年6月24日注定是个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和载人深潜双双实现新突破。 6月24日12时55分,神舟九号三位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