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0)
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包括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和禁止开发区域,文章以GIS系统为手段,结合安徽省生态环境现状,建立安徽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红线的指标体系,利用生态学定量指标评价方法,划定安徽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红线,为下一步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保护红线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从安徽省的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以及安徽省内禁止开发的区域等方面,建立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指标体系,应用GIS软件,结合定量的计算方法,初步划定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的范围和面积,为下一步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650-654
以陕西省城固县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研究区生态环境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分别选取生物多样性保护、洪水调蓄、水源涵养3项评价因素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划定重要生态功能区红线;选取土壤侵蚀敏感性和地质灾害敏感性2项评价因素开展生态敏感性评价,划定生态敏感区红线;根据地方相关法规和规划,划定禁止开发区红线。将3类红线叠加,最终划定城固县生态功能红线。其中,重要生态功能区红线区范围1 088.61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9.1%,生态敏感区红线区范围277.47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2.5%,禁止开发区红线区范围74.40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3.4%。全县生态功能红线区范围1 234.76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5.8%。 相似文献
4.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
以中山市为研究对象,依据该区域生态环境现状,综合考虑区域内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脆弱区和禁止开发区,确定了中山市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并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变化情况进行了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山市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175.23km~2,占全市陆地面积的9.82%,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地区的五桂山周边、长江水库集水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富集区.2015年,中山市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4.82亿元,较2000年略有提升,占全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12.27%. 相似文献
5.
浅析道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环境敏感区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科技》2016,(1)
介绍了生态环境敏感区的定义、范围及作用,分析了道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阐述了道路建设项目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提出了对生态环境敏感目标的保护措施,并通过广东江门至肇庆高速公路工程实例证明了保护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草原保护红线关系到牧区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从生态发展角度探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草原保护红线的划定必须要因地制宜。在分析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以内蒙古阿巴嘎旗为例,提出了划定草原保护红线的基本保护方向,总结出红线的划定能够促进生态牧区的形成,逐步实现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7.
9.
10.
11.
为了解安徽省生态环境的脆弱特征,对其进行了水土流失、盐渍化、酸雨、水污染和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生态环境敏感性较高,高度敏感和极敏感地区分别占全省面积的33.7%和31.2%。其中,沿淮及淮北平原对水污染和盐渍化比较敏感,水土流失与酸雨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江淮分水岭以南的丘陵山地。在敏感性评价基础上,结合GIS技术,初步提出了安徽省脆弱生态环境区划方案,把全省划分为2个脆弱生态区、8个脆弱生态亚区和26个脆弱生态地区。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广西容县土地利用情况,包括耕地现状以及上级下达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划定前的基本农田的数量情况、质量情况和分布情况,划出划入情况,其中划出的基本农田包括不可调整的农用地、建设用地、坡度大于25°的耕地、不稳定耕地、土规预留范围内农保、零散分布图斑、零星达不到上图面积的村庄。 相似文献
14.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434-439
为了准确计算衬砌结构稳定性,建立地层结构模型分析复合衬砌注浆后外水压力的分布,将外水压力简化为梯形荷载准确施加在衬砌荷载结构模型中.根据规范进行的结构稳定性验算表明,六盘山隧道注浆堵水后,衬砌结构各位置安全系数K均大于2,满足安全性要求,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同时达到了控制隧道排水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矿山露天开采遭破坏的生态环境的恢复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不同植被恢复方法方案的介绍和对比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充分说明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矛盾是可以化解的,只要重视对生态的恢复保护,方案合理,措施得当,就一定能扼制和避免因矿产开发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并且在植被恢复治理中还能取得附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今后矿山生态保护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储量大,矿种多,矿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日益增长,同时也导致了矿区环境污染和采空塌陷、土地占用、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景观影响等生态破坏,安徽省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笔者分析了安徽省矿山生态破坏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从建设生态安徽的角度,提出了安徽省不同矿山的生态恢复与建设措施和方案,并从生态环境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矿山生态监管的要求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国家及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安全的底线,经过多年的探索,政府和学者对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及管控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目前大部分省市均已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但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法律保障机制体系尚不完善。从法律体系、管理机构、配套制度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生态保护红线法律保障体系的对策,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优化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安徽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现状,利用能源生态效率指标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指标分析了安徽省财税政策的激励作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安徽省生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且有加剧趋势;安徽省的财政支出还无法满足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要求,2003年以来安徽省财税政策对生态经济建设的激励作用在不断弱化。因此安徽省应通过建立财政投入长效机制、加大生态重点薄弱环节投入、优化财税政策体系等手段促进安徽省的生态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20.
研究如何实现安徽省农业经济稳定增长与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寻求实现健康有序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构建方式.通过构建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5-2016年安徽省农业经济系统和农业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定量分析.从2005年以来安徽省农业经济和农业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分别由2005年的0.19、0.30增加到2016年的0.77、0.76.农业经济和农业生态环境系统完成了从失调阶段到初级协调阶段的转变,耦合协调度由0.35增加到了0.62.要更好地发挥农业生态环境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加快建设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并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和升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