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提高正确识别率,将Eigenfaces、EigenUpper、EigenTzone和二阶特征脸法四种方法的初步识别结果先模糊化,然后采用模糊综合函数加权组合后获取新的距离函数以得出最终的识别结果.通过针对ORL数据库的实验表明,应用多特征模糊加权算法进行人脸识别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完全一致性的概念,通过建立一个多层次非线性规划,求解出三角模糊数互补矩阵的权重向量,并将其和熵权结合,得到一种主客观互补的权重向量,建立了新的威胁评估模型.利用三角模糊数的期望值公式,稳定而有效地对决策方案进行了排序.算例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合理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在实际推理过程中,默认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或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默认推理的加权模糊Petri网模型.在现有的九元组模型基础上增加了变迁的输入库所最小权重的阈值函数C这一模型参数,此参数由专家根据变迁的不同实际意义来取值.分别对三种基本的模糊产生规则进行分析,讨论C的取值,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默认推理算法.最后,通过实例说明此模型可以很好的用于默认推理,且推理算法简单、直观,更贴近现实推理并可以提高推理效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网络攻防双方在攻防博弈分析中无法对双方的损益情况做出准确判断的问题,将三角模糊数的概念引入到博弈模型,用三角模糊数来表示难以用精确数值表示的攻防双方各策略的损益值,并且提出了基于三角模糊矩阵的博弈算法.通过算法复杂度分析,证明了整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可以满足网络安全评估的需求.实例表明,基于该算法生成的策略可以保证攻击者的最低收益为14.44,而对于防御系统,最优的防御是采取安装软件升级补丁的策略,这样可以大大加强主机系统的安全性.与传统的基于博弈论的安全评估方法相比,引入三角模糊概念更加符合实际应用情况,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图像模糊边缘检测算法的Delphi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传统的模糊图像增强图像分割算法(主要是Pal算法)不能很好的抑制噪声的缺点,通过定义新的隶属函数和模糊增强算子,并结合图像平滑滤波处理,提出一种较好抑制噪声的模糊边缘提取思想。并采用具有可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Delphi进行可视化的图像边缘提取,充分体现了Delphi应用于图像处理的简单、快捷性。  相似文献   

6.
一种基于模糊增强的图像边缘提取改进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Pal的模糊边缘提取算法的缺陷,即图像增强区域单一、图像增强后造成低灰度信息的损失、没有做抑噪处理,并针对Pal的模糊增强算法的缺陷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模糊增强的边缘提取算法,通过定义新的隶属函数和一种新的模糊增强算法,结合图像平滑滤波处理进行图像边缘提取,有效地增强了边缘信息且抑制了噪声的干扰,并给出了该方法在图像边缘提取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的模糊评价系统存在评价冲突和主观偏差,造成网络安全态势预测出现精度和鲁棒性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结合Dempster-Shafer(D-S)证据理论与循环神经网络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算法;首先以专家评价为基础构建网络安全的系统角色,由三角模糊函数获取专家评估指标;然后引入D-S证据理论进行评估指标的筛选、推理和校正,构建网络安全态势损失矩阵和可能性矩阵;最后,以损失矩阵和可能性矩阵为特征输入至循环神经网络中,获取网络安全态势预测结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D-S证据理论有效地解决了评价冲突和主观偏差问题,循环神经网络使得网络安全态势预测结果的精度和鲁棒性都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8.
通过引入补弧,使加权模糊Petri网能够处理含有非命题的规则.提出一种建立在加权模糊Petri网模型上的形式化正向推理算法,将加权模糊Petri网与矩阵运算结合,通过矩阵运算来实现推理.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子电路故障诊断的加权模糊Petri网,给出了用加权模糊Petri网表示电子电路故障诊断模糊知识的方法及故障诊断过程中的反向推理算法。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神经推理的人脸识别算法,并对该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文中特征提取模块采用了基于子图分割的奇异值分解算法,并在此基础上以ORL数据库为实验数据,研究了不同子图分割方式对模糊神经推理系统的性能影响,并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聚类和信息熵的综合评价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综合评价技术存在的主旨不相协调、忽略了简洁性与有效性问题,在分析已有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聚类和信息熵的综合评价算法,该算法有针对性地克服了原有评价算法的缺陷,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最后通过实际数据对该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电网企业信息安全,在传统评估对象资产、脆弱性和威胁3个要素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防控措施要素.借助模糊集理论对4个要素进行分析,并构造对应评判集的隶属度矩阵.为减小主观赋权的偏差,采用熵权理论计算权重,集成综合风险值并判定所属安全等级.通过实例计算证明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利用MGS(modified Gram-Schmidt)算法建立非线性系统模型的建模方法,并给出了基于MGS算法的模型结构和参数辨识的一体化方法,即利用MGS正交变换对通过模糊竞争学习的聚类结果进行变换,确定对模型贡献大的规则,删除对模型贡献小的规则,同时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实现模糊模型结构和参数的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对非线性系统进行模糊建模.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基于《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SCC)的安全保障评估,该文研究了CAE证据推理模型,通过对SCC结构的梳理,建立SCC与证据推理模型和《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的映射关系,提出以CAE证据推理模型为统一描述框架、以SCC为评估规约的安全保障评估流程,以实现基于SCC标准的保障评估。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广义T-S模糊控制系统稳定性和模糊控制器设计问题,利用模糊Lyapunov方法得出了自由系统新的稳定性充分条件,该条件具有更大的宽松性;同时基于一系列线性矩阵不等式(LMI)设计了模糊控制器,该矩阵不等式可以利用凸优化技术来进行解决;把所有子系统的系数放到一个矩阵中综合考虑,放松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条件。  相似文献   

16.
针对模糊控制系统中切换时延较长和切换次数较多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系统的垂直切换判决算法。在基于信号强度判决时将RSS作为门限值,提高系统判决能力;同时,将网络参数和服务类型作为判决因素,结合层次分析法引入并行的模糊控制系统,缩短了切换判决的时间、选择适合用户的最佳网络,做出垂直切换。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减少了切换次数,降低了切换时延,增强了系统的性能。与传统的切换算法相比较,该算法对切换的判决因素考虑的更全面,兼顾了用户终端的使用环境及成本问题,有效地保证了网络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可变模糊集的模糊聚类迭代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经典模糊聚类迭代模型中不考虑聚类指标权重的缺点,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给出了考虑模型参数指标权重变化的可变模糊聚类迭代模型.当模型中优化准则参数α等于2,模型参数指标权重为等权重时,可变模糊聚类迭代模型为广泛采用的Bezdek模糊聚类ISODATA (iterative self organizing data)迭代模型(Bezdek参数β等于2),即ISODATA迭代模型是可变模糊聚类迭代模型的特例.水资源系统中应用的实例及计算结果表明聚类成果符合实际,模型具有收敛于全局极小点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18.
对方案有偏好的基于期望值的多属性决策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权重信息完全未知情形下的模糊多属性决策问题。方法通过引入基于负理想点下和基于正理想点下的期望值决策矩阵概念,结合决策者的偏好信息,对方案进行排序。结果算例表明所给出的算法是有效的。结论对于属性值以区间数的形式给出,而对方案的偏好信息以三角模糊数的形式给出的多属性决策问题,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自动对焦算法不能实现最优对焦,以及易受清晰度评价函数局部峰值影响,从而导致重复性和稳定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熵的清晰度评价算法和全局最优拟合算法,应用于工业影像测量的自动对焦.该算法用模糊熵对图像清晰度进行评价,可降低噪声以及放大倍率和光照强度变化对自动对焦性能的影响,结合多尺度全局搜索和微尺寸曲线拟合搜索算法,避免局部峰值的干扰以实现最优对焦.该算法在环境变化的条件下,尤其是针对光照不稳定和变倍精度不够高的环境下,具有很高的聚焦精度,重复性和稳定性有显著提升,能够满足工业影像测量对自动对焦的要求.通过实际工业影像测量系统中的应用对比试验,该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基于新的目标函数的模糊聚类建模方法.改进的模糊聚类方法把模糊模型结构辨识和参数辨识融为一体.首先,通过新的目标函数的最小化确定模糊模型的输入空间,即确定模糊规则和规则数、参数.然后对经模糊聚类得到的模糊前件推理矩阵进行QR分解,通过分析秩亏损确定重要的聚类规则.为了证明这种建模方法的性能,对非线性系统进行了仿真建模研究,仿真结果证明所提出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精确的模糊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