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类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对细胞表面HLA-Ⅰ类分子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法将含IDO基因的重组质粒pEGFP-IDO转染293T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IDOGFP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荧光抗体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的HLA-Ⅰ类分子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证实转染重组质粒的细胞表达IDO.转染空载体的细胞与转染重组质粒的细胞HLA-A,B,C-PE染色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299.46±62.65及42.51±8.19,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转染重组质粒的细胞,未加色氨酸组与色氨酸组HLA-A,B,C-PE染色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309.17±34.89及692.12±33.42,两者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DO下调细胞表面HLA-Ⅰ类分子的表达,色氨酸能够逆转IDO所致的HLA-Ⅰ类分子的下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类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对细胞表面HLA-I类分子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法将含IDO基因的重组质粒pEGFP-IDO转染293T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IDOGFP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荧光抗体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的HLA-I类分子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证实转染重组质粒的细胞表达IDO。转染空载体的细胞与转染重组质粒的细胞HLA-A,B,C-PE染色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299.46±62.65及42.51±8.19,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转染重组质粒的细胞,未加色氨酸组与色氨酸组HLA-A,B,C-PE染色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309.17±34.89及692.12±33.42,两者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DO下调细胞表面HLA-I类分子的表达,色氨酸能够逆转IDO所致的HLA-I类分子的下调。  相似文献   

3.
以碳酸甘油酯和草酰氯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凝胶电解质添加剂——双(2,3-环碳酸甘油酯)草酸酯(BGCO),研究了该添加剂对碳酸丙烯酯(PC)做增塑剂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P(MMA-AN)]基凝胶电解质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GCO在PC溶液(含LiClO4为1 mol/L)中的饱和添加量为质量分数3%,将P(MMA-AN)薄膜浸渍于含3%BGCO的PC溶液(含LiClO4为1mol/L)中45min,制成含锂离子的凝胶电解质,电导率达2.432×10-4 S/cm,比未加入BGCO的电导率略有提高,表明增塑剂中添加BGCO有利于提高P(MMAAN)凝胶电解质的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4.
2-(2,3,4,-三甲氧基苯基)吲哚(1)及2-(3,4,5-三甲氧基苯基)吲哚(2)与甲醛及仲胺反应生成了相应的Mannich碱(1a-1e,2a-2e).吲哚(1,2)与伯胺反应生成了相应的双吲哚Mannich碱(1f-1g,2f-2g).这此吲哚Mannich碱的质谱有许多共性.  相似文献   

5.
双-1,3,4-口恶二唑化合物可作为染料、紫外吸收材料、荧化材料、电子传输材料,具有生物活性.目前,它可以由酰肼在POCl3,PPA或PPMA等脱水剂的作用下脱水制得,也可由双四唑直接加热脱氮制得.应用测定熔点、UV、荧光发射光谱、IR等检测方法,可测定该类化合物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6.
双-1,3,4-口恶二唑化合物可作为染料、紫外吸收材料、荧化材料、电子传输材料,具有生物活性.目前,它可以由酰肼在POCl3,PPA或PPMA等脱水剂的作用下脱水制得,也可由双四唑直接加热脱氮制得.应用测定熔点、UV、荧光发射光谱、IR等检测方法,可测定该类化合物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7.
 使用简便、易得的3-(4-甲氧基苯甲酰亚甲基)羟吲哚和3-(4-氟苯基氨基)-2-环己烯-1-酮为原料,在乙醇钠和乙醇的共同作用下,一步合成得到5-(4-氟苯基)-11-(4-甲氧基苯基)-1H-吲哚[2,3-b]喹啉-1-酮化合物。通过单晶X衍射法确定其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c,分子量Mr=537.57(包含1 分子溶剂DMF),晶胞参数a=1.44352(3) nm,b=2.6027(3) nm,c=0.93423(8) nm,V=2.6917(4) nm3,Z=4,晶胞密度Dc=1.327 Mg/m3,吸收系数μ=0.093 mm-1,单胞中电子的数目F(000)=1128。晶体结构用直接法解出,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对原子参数进行修正,最终的偏离因子为R=0.0631,Rω=0.1535。在晶体结构中新形成的含氮六元杂环近似于平面结构。  相似文献   

8.
将从一株邻单胞菌中克隆到的一个新的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基因(tfd C)的起始密码子由GTG突变成ATG,并克隆到农杆菌双元载体pPZPY122中,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模式植物拟南芥,获得了转化植株,经过PCR,PCR-Southern和Southern dot blot方法检测证实,ftd C基因已经整合到拟南芥基因组中,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酶活性检测表明,转基因植株具有一定的酶活性,而未转化的植株则不具有酶活性。  相似文献   

9.
以2-吡咯甲醛和反-1,4-环己二胺为原料合成一种新的双(吡咯-2-甲烯胺)配体,然后与相应的金属醋酸盐或者金属氯化物反应制备配合物.通过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Ray单晶衍射以及元素分析等测试手段确定了配体的结构;介绍了其配合物的一般合成方法,讨论了决定其金属配合物构型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其空间堆积方式的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配合物[Cu(DPQ)2(ClO4)](ClO4)·H2O·0.5CH2Cl2·CHCl3(DPQ=2,3-双-(2-吡啶)喹喔啉)的合成及表征(元素分析、电导、红外和紫外光谱).室温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C37.5H28Cl6CuN8O9,分子量=1010.92)处于正交晶系,Pmmn空间群,a=1.0547(2)nm,b=1.1819(2)nm,c=2.0014(4)nm,V=2.4949(9)nm,Z=2,Dc=1.346g/cm3,F(000)=1024,μ(MoKα)=0.813mm-1.最终精修得到的R及wR因子分别为0.0452和0.1070,独立衍射点个数为2367.配合物由分立的[Cu(DPQ)2(ClO4)] 阳离子,未配位的ClO4-阴离子和溶剂分子组成.中心Cu 离子分别与两个DPQ配体上的4个吡啶氮原子以及高氯酸根上的一个氧原子配位,其配位几何构型为理想四方锥.两个DPQ配体仅通过吡啶氮原子与Cu 离子螯合配位,形成两个七元环.此外,结构中两个平行喹喔啉环之间存在着π…π堆积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低分辨电子轰击源质谱、高分辨精确质量测量质谱法研究了dl-2,3-二氰基-2,3-二(P-X取代苯基)丁二酸二乙酯(x=OCH_3、CH_3、H、Cl、NO_2)的质谱。讨论了这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机理及特征离子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TBC)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阻燃剂.在国外广泛用于聚烯烃、聚氨酯、聚苯乙烯、不饱和聚酯等塑料、多种橡胶和纤维的阻燃.近年来对其合成方法,环境内的检测方法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很多,但是对于TBC的毒理学研究却少有报道.综述了TBC的国内外毒理学研究进展,以为其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研究证实对藻类具有生物蓄积性,对斑马鱼的鳃,肝,肠,性腺,鱼鳔均具有毒性,对小鼠和大鼠的肝脏,肺,脾,肾等器官有不同程度的伤害,但是是否对其他脏器也有伤害,以及TBC作用机理仍然不明确.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研究吡啶类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及固体荧光性质,利用对氯苯甲醛与β-乙酰吡啶在氢氧化钠的无水乙醇溶液中进行反应得到了吡啶类化合物(1):3,5-双(4-氯苯基)-2,4-双(羰基吡啶基)-1-(2-吡啶基)环己醇(C_(35)H_(27)Cl_2N_3O_3),并进行了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X-单晶衍射及固体荧光等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结构参数分别是a=0.941 18(7) nm,1.050 16(9) nm,c=1.614 60(13) nm,α=92.403(5)°,β=97.507(5)°,γ=103.076(5)°,V=1.536 9(2) nm~3,Z=2,R=0.051 3,wR=0.158 6。在化合物(1)的不对称单元结构中有两个化合物分子单元。以构成的环己烷分子中的碳原子为桥头,连接了两个酰基吡啶基、一个羟基、一个吡啶基,两个对氯苯基,形成了扭曲的结构。化合物(1)的固体荧光在激发波长为300 nm时呈现出五重峰,分别位于424、451、485、531、576 nm处,是由π→π~*, n→π~*跃迁以及π-π堆积作用的共同影响所产生。  相似文献   

14.
以邻碘苯胺和3,3-二甲基丁炔为原料,经Sonogashira交叉偶联反应、羰基化环合反应合成了3-(1-氯-2,2-二甲基)亚丙基)吲哚酮,该方法反应步骤少,产物的立体选择性好,反应总产率为64.7%,产物结构经由MS和NMR确证.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TBC)的急性毒性.预实验分别采用5、10、15 g/kg·bw三个剂量,每个剂量组对10只昆明小鼠进行经口一次灌胃染毒,连续观察1周动物的死亡情况.正式试验采用限量法测定经口半数致死量,共用40只实验动物,其中Wistar大鼠20只,昆明小鼠20只,均雌雄各半.染毒剂量为15 g/(kg·bw),染毒后观察24 h内死亡数量,并持续观察两周.预实验中三个剂量组24 h内均无动物死亡,且观察一周内小鼠状态良好.正式试验中大鼠和小鼠在15 g/(kg·bw)的染毒剂量下也均无死亡,观察两周内大鼠和小鼠的状态良好.TBC的急性毒性分级为无毒,此研究为TBC的进一步毒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各种取代的靛红作为起始原料,通过和丙烯酸酯先进行Morita-Baylis-Hillman反应,合成3-(2-丙烯酸酯)-3-羟基氧化吲哚化合物中间体,然后在DMAP的催化下,与(Boc)2O反应,合成了9个新型3-(2-丙烯酸酯)-3-OBoc氧化吲哚化合物(2a~2i),其中6个未见文献报道(2a~2f),产率为35%~62%,讨论了底物取代基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结构经1H NMR,13C NMR表征。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高分子键载双亚砜-三价铕(Ⅲ)-小分子配体混配配合物,讨论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正烷氧基R为C_1~C_(10)的文题化合物,并合成了中间体2,3-二氯对苯二酚,其产率比文献值提高10%。测定了这十个化合物的介电各向异性△_ε、液晶相变温度和相态等,证实这类化合物是负性液晶。  相似文献   

19.
综述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表征技术,并介绍了其在化剂、金属纳米材料、纳米复合材料、膜材料、表面活性剂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的合成方法主要是发散法,另外还有收敛法和发散收敛共用法。用长链烷基对PAMAM进行端基改性作为萃取剂的应用研究,目前国内外文献还未见报道,因此对其开展研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LF双拓扑空间中给出双-(半-)良紧集的概念,并讨论了它们的性质和相互关系,获得了一系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