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合肥科技》2006,(8):1-2
提起合肥您会想到什么?是江淮间环境优美的园林城市,还是历史上“江南唇齿、淮右襟喉”的兵家要塞,抑或是在全世界也具有颇高声誉的中国科技大学的所在地?可您知道么,世界上第一台VCD就诞生在这里,世界上第一台变容式冰箱、第一台仿生洗衣机以及我国第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第一台窗式空调机也诞生在这里,不仅如此,2年多前,我国的一个技术创新试点城市也确定在合肥。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合肥城镇化发展的空间结构演变以及各时期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职能定位、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因素的分析,研究城市历史发展演进的客观规律,总结合肥城镇化进程中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创新经验以及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引领、指导和控制作用,稳步实现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基于国内外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研究,从经济联系、生态联系、空间联系、文化联系等4个方面引入模型与指标,综合界定安徽中部地区城市群空间范围。结果表明,安徽中部地区城市群空间范围包括合肥、芜湖、蚌埠、淮南、巢湖、马鞍山、铜陵、滁州、六安等9个城市;其中,蚌埠、淮南、合肥、芜湖、巢湖、马鞍山和铜陵形成"L"形核心带,滁州、六安形成东西线形扩展带。安徽中部地区城市群范围与"江淮城市群"范围相比较,主体部分一致;"L"形核心带与《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提出的近期核心发展地带相吻合,界定结果具有合理性,综合界定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城市形象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代表。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云音乐"成为建构城市形象的新兴渠道。以网易云音乐社区呈现合肥城市形象的代表性音乐作品为案例,基于大数据技术展开数据抓取和分析,发现"云音乐"以歌词文本呈现了一系列地方象征物,塑造出具有历史纵深感的合肥城市记忆,并通过在线交往丰富城市记忆,凝聚了用户对合肥城市形象的认同。应将"云音乐"纳入合肥城市形象建设的视野中,支持、引导"云音乐"创作,促进合肥城市形象建构。  相似文献   

5.
合肥市被国家建设部评予首批"国家园林城市",但是现阶段城市绿地发展已无先前优势,"园林城市"越来越显得名不副实,与合肥城市园林具有相同性质的城市公园、城市水体空间的建设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运用资料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法研究合肥市城市公园、城市绿地和城市水体空间的面积变化、占城市土地面积比的变化和形态的变化,探究了合肥城市公共休闲绿地建设的促进因素,如政策支持、旅游需求旺盛、自驾车营地的建设和研学旅游的兴起;以及一些限制因素,如合肥旅游资源少,旅游景区知名度低.  相似文献   

6.
《华东科技》2012,(3):52-53
"给一个战略支点,来撬动江淮崛起。"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正在江淮大地奏响自主创新的乐曲。北京有个中关村,安徽有个"合芜蚌"。合肥、芜湖、蚌埠,安徽三大区域中心城市联袂探路,引领安徽自主创新,成为全省加速崛起的主引擎。3年来,试验区带动安徽专利申请和授权量总量在全国前移11位和6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许甘芸  陈骏  公莉娜 《科技信息》2011,(18):I0394-I039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中的立交桥也越来越多。如何设计和改造原有立交桥绿化也越来越被主管部门和周边居民所重视。在城市中,由于立交桥是具有力学美的建筑体,而园林绿化则为柔和的软质景观,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能形成优美的城市绿色走廊,从而为美丽的合肥增添景色。  相似文献   

8.
本文构建了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耦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安徽省江淮城市群11个城市进行了案例分析,对11个城市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江淮城市群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合肥和沿江城市较高、中北部城市较低的空间格局,城市之间的差异在加剧.城市经济水平高,或旅游资源丰富且旅游经济发展较快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得分较高,城市经济水平低、旅游资源欠缺或区位条件一般城市的得分较低.未来发展应重视旅游产业增长对城市产业经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拉动作用,推动旅游与城市的同步发展,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区域性的综合开发模式,从区域旅游空间发展、旅游产业发展、旅游形象整合和管理体制四个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9.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2):101-105
在梳理合肥城市空间形态形成及其历史演变的基础上运用DEA方法对1978—2010年间合肥城市空间形态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历时性评价,经过实证和投影分析发现:规模效率低下是合肥市空间综合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资源投入存在大量冗余,空间扩展无序,空间紧凑度过低,空间拓展与城市发展矛盾突出.并提出提高合肥城市空间形态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合肥是全国著名的四大科教城之一,属百万人口的中小型城市,辖区内拥有23所高校和194家科研院所。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的53家科技工业园区之一,也是全国技术创新区域工程试点高新开发区。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以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基地,首期征地64公顷,与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园、合肥软件园、合肥留学生创业园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有机整体,为高校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开拓市场提供了宽阔的  相似文献   

11.
正合肥,安徽省省会,一座负载千年历史的古城,有"三国故里、包拯家乡"之称。在国家区域战略布局之下,合肥扮演着"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G60科创走廊节点城市、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等重要角色,承担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合肥滨湖科学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长江三角洲的迅速崛起、长江经济带的建立和逐步向西梯度推进,合肥城市空间拓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需求,以及合肥"133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布局,将合肥打造成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借鉴国内外关于城市空间拓展的研究成果,分析合肥城市空间拓展的动力要素与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一些适用合肥的城市空间拓展战略,为将合肥打造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3.
城市空间结构是空间经济学分析的核心内容,综合揭示城市经济关系及其规律.引入受教育水平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方式3个影响因素对引力模型进行了扩展,并应用于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经济关系分析中,测算出合肥、蚌埠、芜湖城市间基于引力的经济关联性,划分了3个城市的合理辐射范围,证明了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出合肥发展服务业,芜湖东向发展和蚌埠巩固交通、培育品牌优势的发展方向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铁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经济与艺术的缩影。合肥地铁建设已成为其民生工程的重头戏。在地铁建设的过程中导视系统是一项庞杂而又系统的设计工程。本文将围绕合肥地铁导视系统设计的开发展开深入研究,在结合合肥地域文化特征的同时,确立其导视系统的设计元素与方向。文章旨在从品质的角度思考合肥地铁导视系统设计的开发研究工作,使地铁导视系统在满足导向功能的同时也能展示出合肥这座城市所特有的城市魅力。  相似文献   

15.
国际视野下,创新驱动成为新一轮世界经济格局重塑的唯一战略选择。以全球生产结网形成的世界城市体系,在未来必将基于创新链重构和分层。"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是合肥城市发展定位的核心品质。选取长三角城市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南通、扬州、镇江、杭州、宁波、芜湖、蚌埠与合肥,进行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实证测算并评价分析合肥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与赶超压力,研究提出合肥建设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提升创新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是在多种机制作用制衡下不断变化的复杂过程,不同属性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演变在不同作用机制下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以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沈阳为研究对象,从古代、近代、现代的历史发展顺序出发分析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历程,重现在城市地位、区域职能、经济发展等"城市内涵"变化过程中城市结构的"外在表象"演变过程.通过不同阶段空间演变特征识别,划分"单中心"外衍时期、"功能板块"拼接时期、"圈层放射"拓展时期3个历史阶段.根据分析,将沈阳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机制归纳为自然因素、经济发展因素和决策者因素三大因素,并基于此预测沈阳城市空间结构的未来演变方向和最终城市结构.  相似文献   

17.
正合肥市经过改革开放后二十几年的发展,经济已初具规模,各区域功能规划也基本确定,笔者走访了合肥市瑶海区大兴镇全境,综合其各方面因素分析,提出大兴镇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以文化转型为主导,以物流、交通为发展主线,以环境建设带来的综合效益为依托的合肥大城市建设的重要功能区。建国后,合肥成为安徽省省会,安徽的经济中心也向合肥转移,根据政策要求,大兴镇成为合肥的"工业重镇"。随着合肥钢铁厂与合肥化工厂的入驻,特别是几个污染较大的企业如造纸  相似文献   

18.
以合肥经济圈五个城市的国内旅游收入与入境旅游收入作为基础数据,探索2009—2015年合肥经济圈旅游经济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合肥经济圈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逐渐扩大;国内旅游经济相对差异增大,入境旅游经济相对差异减小,但入境旅游是相对差异形成的主导力量;国内旅游经济的差异贡献率显著高于入境旅游。(2)合肥经济圈呈现"核心—边缘"空间结构,核心城市是合肥市;国内旅游经济规模呈首位分布,入境旅游经济规模趋于从首位型向集中型的转变。(3)合肥市旅游经济发展速率最快,远高于滁州市和淮南市。(4)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是影响合肥经济圈旅游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当城市增加一个星级旅游景区、城市GDP增加1亿元、城市公路里程增加1公里时,总体旅游收入分别增加2.07亿元、2.04亿元、3.89亿元。  相似文献   

19.
罍街·AS1980是一个以合肥当地"罍"文化为主题,集文化创意、餐饮娱乐和民俗文化为一体的城市特色街区,它是"城市双修"背景下合肥城市修补的一个重要典范,对合肥城市空间品质,人居环境改善有着重要作用。在实地调研和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运用公众满意度理论,构建街区空间品质满意度评测体系,探讨了基于公众满意度评测下的合肥罍街空间品质提升与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一、提升中心城市带动力的主要制约因素 1.交通"瓶颈"缓解,但并不必然成为区域物流中心 交通不便利一直是制约合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十一五"期间,合肥将加快合宁、合武高速铁路以及合铜黄、合六叶、合淮阜高速公路等交通要道的建设,加上原有的对外通道,加快发展的交通瓶颈将会大大缓解,但交通瓶颈的缓解并不意味着合肥就会自动成为区域性的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