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和地基基础分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振动标准委员会联合主办 ,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土工研究所联合承办的第 6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于 2 0 0 2年 5月 2 5~ 2 7日在南京河海大学隆重举行 ,来自全国各系统从事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科研、教学、设计、管理及施工等工作的专家和代表共 16 0多人…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指导下,由青年工作委员会发起的岩土工程青年学者论坛迄今已经举办了4届(2012年北京、2014年宜兴、2015年兰州、2016年南昌),为我国岩土工程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学术交流平台。借鉴前四届的成功经验,由海南大学承办的第五届全国岩土工程青年学者论坛将于2017年3月24—26日在海口市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海洋岩土工程"。征文范围包括:(a)海洋土工程性质;(b)海洋土地基处理;(c)海洋工程基础;(d)海底隧道及管线工  相似文献   

3.
陶连金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桥梁与隧道首席责任教授,2002~2003年加拿大皇家军事学院访问学者.1999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和北京市优秀跨世纪人才工程,获得市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优秀教师等称号.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九五"攻关等项目中的20余项科研项目,参加完成了1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得2项专利.2004年当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理事,兼任成都理工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客座教授,<世界地震工程>编委,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ISSMGE)及国际土工合成材料学会(IGS)会员.长期从事地下结构、土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地下结构的动力响应与稳定、土工合成材料在档墙和路基中的应用、边坡工程以及岩土工程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李镜培,男,汉族,1963年12月生,江西信丰人。1983年、1986年和1990年先后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工程专业和岩土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曾任同济大学土动力学研究室主任、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研室主任等职,现任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地基基础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岩土工程耐久性与灾害防治研究室主任;兼任上海市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华东地区负责人,中国建设标准化协会地基基础可靠度委员会委员等。  相似文献   

5.
"宏微观岩土力学与岩土技术国际研讨会"将于2010年10月10日在上海市举行。本次会议由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TC35分会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旨在对宏微观土力学与岩土技术进行国际间学术交流、研讨,反映土的宏微观特性、离散单元法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清水县某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岩土工程勘察为例开展分析与评价,采用地质钻探、挖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与测绘等工程勘察与调绘方法,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岩土工程特征等,进而对场址稳定性和适宜性,地基土的均匀性,地震效应,不良地质现象,水、土腐蚀性等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推荐与地基基础设计相关的岩土参数和工程措施建议,为确定工程区内的建(构)筑物的总平面布置,以及拟建工程地基基础设计和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土体动力本的模型、动力分析和动力测试研究的现状和进展,着重对复杂荷载下的动力弹塑性模型和弹塑性动力分析研究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评述,对今后土动力学和岩土地震工程的研究提出了初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正>胡辉,杭州鲁尔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环境岩土工程专业博士、中德资源环境与灾害研究中心副主任。创业企业鲁尔物联主要从事传感器设计开发和系统集成。由该公司自主设计研发的产品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岩土工程、基础设施等领域的监测预警。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地震;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2010年8月8日,甘肃省舟曲县遭遇特大山洪泥石  相似文献   

9.
王兰民,生于1960年3月,工学博士,现任甘肃省地震局局长,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员会和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理事,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协会岩土地震工程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评估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委员,国内数所著名大学的兼职教授。  相似文献   

10.
西部岩土工程与岩土力学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几个方面简述了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与岩土力学问题 ,讨论了应注重西部地区特殊土、特殊岩 (土 )体结构 ,开展岩土力学与工程的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工程布置勘察工作量较为适度,并采用多种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手段,查明了岩土结构、地基土工程性能及波速等有关数据、地下水赋存条件以及水文地质参数,满足了设计和岩土分析评价的要求。本次勘察充分利用区域地质资料,对场地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并对地震效应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场地地基土属中硬场地土类建筑场地,为建筑抗震有利地段;场地及地基稳定性好,适宜修建高层商住综合楼。  相似文献   

12.
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是结构工程、岩土工程与地震工程的交叉研究领域。对这一专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进行了简要评述.对各种分析理论与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砂土液化问题一直是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漳河河漫滩段工程,通过现场和室内试验获取岩土体的动力学参数,利用岩土数值分析FLAC3D软件,砂土本构模型选为Finn模型,输入近场地邯郸台记录的实际地震波,对渠基砂土地震液化和渠道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动力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超静孔隙水压力最大值位于渠堤底部砂土层中,但渠堤底部砂土层由于初始应力较大,其孔压比不高,不会发生液化;在渠道底部以及渠堤外侧坡面平台至坡脚局部区域土体虽然超孔隙水压力较小,但有效应力小,超孔压比反而大,砂土层发生了液化;在地震作用下变形主要发生在渠堤和浅层地基土里,具有对称性;渠堤边坡的变形破坏主要表现为在渠堤顶面发生震陷和拉裂破坏,在坡脚处发生水平侧向流动和挤压隆起变形.计算过程中,在渠堤及地基的不同位置设置监测点,得到了地震作用过程中不同位置处超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和位移的动态变化规律.通过剪应变增量判断,在地震力作用下渠堤及地基中形成了贯通的剪切滑动面,易发生整体滑动破坏.研究成果对南水北调砂土液化特性的认识和防治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把作者工作经验同国家现行规范及行业标准结合起来,分析了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现场勘探资料收集(勘探点布设、野外地层的划分、原位测试、地下水位的观测)、土工试验(粉土的划分、剪切方法的选择、固结试验)及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地基均匀性、粉土及粉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地震效应、基础方案选择、建筑工程分级)三个方面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个人的看法,以便与同行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六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于1991年6月18日至23日在我校召开。这是四年一度的全国岩土工程界的专家和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大盛会,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设计和施工单位的350余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土力学专家周镜教授、陈仲颐教授、学部委员、土动力学专家汪闻韶高级工程师等有关专家学者。上海市建委副主任沈恭高级工程师、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理  相似文献   

16.
浅析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琨 《科技资讯》2010,(6):45-45
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为设计施工提供各类土的设计参数,本文通过岩土工程的勘察实践,浅述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大量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的分析、整理,详细阐述了兰铁和政东街高层住宅楼建筑场地地基土的工程性质,主要涉及岩性特征、物理力学性质、地震效应等方面,并对持力层的选择、基坑支护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所提建议与参数均被设计、施工部门采纳,并在基坑验槽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交流地震工程领域近年来在产、学、研方面的科技成果,促进地震工程理论和实践的进步与发展,加强地震工程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相互促进与共同提高,推动我国地震工程事业的发展和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的解决,经主办单位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研究,拟定于2018年8月22—25日在上海市召开第十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本次会议由同济大学承办,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充分交流我国岩土与工程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共同而对西部的机遇与挑战,全而推动岩土与工程领域的科技进步,继前两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之后,中围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上程勘察分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商定,将于2009年6月11日~6月18日在成都会牛宾馆联合组织召开“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  相似文献   

20.
防灾和修复越来越成为岩土工程师和地质工程师主要关心的问题之一.继2005年12月在新加坡成功召开首届岩土工程减灾与修复国际会议后,国际土力学和岩土工程协会TC39和TC4技术委员会、多国岩土工程减灾与修复联合工作组织、河海大学将于2008年5月30日至6月2日在南京联合举办第2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