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渗油藏合理井网密度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井网密度的确定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一个重要问题.利用谢尔卡乔夫的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式,推得了单井可采储量、可采期的单井效益和单位面积总效益随井网密度变化的关系式.以单位面积总效益最大化为准则推得了合理井网密度及其对应的采收率、单井可采储量、可采期的单井效益和最大单位面积总效益,同时求出了经济极限井网密度.讨论了原油价格变化对合理井网密度及其对应的单井可采储量、可采期的单井效益和最大单位面积总效益的影响.油田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对于低渗透油田开发方案和开发调整方案的经济技术论证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寨油田为低渗透强亲水油藏,层间渗透率差异大,原油粘度低,井网密度大。由于多年的合采使油田综合含水高达92.9%,工业采出程度仅为76.6%。结合马寨油田的开采特点,论述了分层开采提高采收率的潜力,通过岩心实验证明了马寨油田分层开采可以提高采收率,现场应用结果证实了该结论。为该油田的层间产能接替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开发方式,对同类油田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合理的井网模式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技术经济指标有很大的影响。以具有代表性的民北油田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概念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同时研究了压裂裂缝对开发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井网密度、注采方式、工作制度以及油井加密转注时机等因素对该油田的开发效果均有明显的影响,在油田开发的中后期,要确定合理的井网模式和工作制度。对于低渗透油田来说,存在着合理的井网密度;对于具有方向渗透率的地层,井距与排距应有合适的比例。  相似文献   

4.
针对低渗透、低丰度储层难以有效开发动用的难题,以五点井网为例,推导基于非线性渗流条件下的井网产量计算公式,在忽略非线性项时,即为达西渗流,用该方法得到的产量与达西模型的误差在0.5%以内,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可作为低渗透油田井网优化设计方法。将动用系数作为衡量低渗透储层动用程度的指标,为井网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并以某低渗透油田区块为例,考察了井距、注采压差与油井产量和动用系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低渗透油田非线性渗流的存在,井距越大,由于克服非线性渗流所消耗的压力越多,动用系数越低,在某低渗透油田区块目前300 m井距下很难建立有效的驱动体系。  相似文献   

5.
低渗透油田井网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理的井网模式对低渗透田开发的技术-经济指标有很大的影响,以具有代表性的民北油田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概念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同时研究了压裂裂缝对开发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井网密度,注采方式,工作制度以及油井加密转注机等因素对该油开发效果均有明显的影响,在油田开发的中后期,要确定合理的井网模式和工作制度,对于低渗透油田来说,存在着合理的井网密度,对于具有方向渗透率的地层,井距与排距应有合适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针对永乐油田的低丰度葡萄花油层,砂体平面展布面积相小、水驱控制程度低等因素,确定合理的井网密度,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和采收率。结合原油价格,确定最适合的井网密度。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影响特高含水期油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应用油藏工程原理及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东部层状砂岩油田处于特高含水期12个区块,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9项动态指标对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要因素有4项:井网密度、油水井数比、累积存水率和油井流压,并量化了每个指标在特高含水期的权重。对典型的BD区块利用动态法确定的目前采收率与同类典型区块对比,从历史变化趋势上对4个影响因素进行纵向分析,并给出了该区块下一步提高采收率的主要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8.
海上油田受开发环境、经济、平台寿命等因素的限制,相较于陆上油田,井距大、采油速度高。因此,利用陆上油田采收率经验公式计算海上油田采收率时,往往误差较大,无法准确预测油田的潜力。利用渤海水驱砂岩油田80个典型的独立开发单元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了不同井网密度下渤海油田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表明,通过本文回归的公式计算的采收率与油田标定采收率误差很小,可以用来计算渤海水驱油田的采收率。渤海油田经验公式为科学评估海上油田加密潜力提供了简便的工具,为油田合理规划目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石油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油田开发的成败受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的建立正确与否影响重大。通过多年的分析,发现利用递减法、水驱曲线法可对井网条件下的采储量进行确定,再通过油田动用的地质储量可对该井网密度下的采集率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10.
针对低渗透、低丰度油层难以有效开发动用的难题,采用基于非达西渗流条件下的不同井网产量计算模型,作为低渗透油田井网优化设计方法。将动用系数作为衡量低渗透储层动用程度的指标,为井网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以某低渗透油田区块为例,结合启动压力梯度,考察了井距、注采压差与油井产量和动用系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低渗透油田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井距越大,克服启动压力所消耗的压力越多,动用系数越低,在某低渗透油田区块目前300m井距下无法建立有效的驱动体系,需要减小井距。  相似文献   

11.
根据低渗透油田提捞采油生产特点,考虑油层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和提捞井均压裂投产的实际,分提捞井注水收效和不收效两种情况,推导出了提捞井产量计算理论公式,能够计算提捞井目前和未来的提捞产量,克服了经验公式需要试井资料且不能预测未来提捞产量的缺陷。通过大庆朝阳沟油田提捞试验区实例验证,给出的理论公式计算误差在5%以内,能够满足工程计算的需要。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评价,给出了提捞采油合理提捞周期的确定方法,计算了不同油价下的合理提捞周期,为油田经济有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搞清楚低渗透油田注水和注气开发的效益,以安塞油田坪桥区特低渗透油田为例,应用三维三相全组份模型,对低渗透油田的注水开发和注气开发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将二者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注水开发和注气开发都能有效地向地层补充能量,较自然能量开采,开发水平有很大提高,是开发低渗透油田的有效方法;注水开发和注气开发比较存在三个时期,即①前期注水优于注气;②中期注气优于注水;③后期注水优于注气;三个不同时期出现的早晚和长短受注入气组成的影响;注水采收率可达26.24%;注气采收率在14.14%~24.28%之间,注入气体越富,效果越好;提高注气效果的关键,是延迟注入气在生产井井底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哈萨克斯坦Z油田于1961年被发现,1967年投入工业开发。油田经过长达50年的开发,已经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目前综合含水55. 9%,可采储量采出程度57. 9%。通过深入分析该油田平面接替区块和纵向上的潜力开发层系与组合,结合开发方式,通过研究探测半径与有效渗透率、井网密度与原油采收率、合理井距与净产油量关系及经济极限井距和井网密度的研究,从技术和经济的双重角度论证了油田开发中后期井网加密调整的可行性,明确了下步挖潜的方向并量化了开发调整的潜力,为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油田经济极限井网密度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描述油田井网密度与采收率之间关系的谢尔卡乔夫公式入手 ,推导得出了计算油田经济极限井网密度的方法 ,通过实际资料验证 ,是切实可行的 .这种方法既涉及了油田的地质开发参数 ,又考虑了目前的经济技术参数 ,是一个较为全面的计算公式 ,它无论对新油田开发设计 ,还是老区开发调整都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研究经济极限井网密度的意义在于使决策者掌握油田井网加密的下限 ,以经济效益观念指导油气生产 ,杜绝盲目钻井 ,避免勘探开发投资的浪费 .  相似文献   

15.
基于储量价值的油田井网密度优化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探索油藏井网密度与区块储量价值的关系,建立了基于储量价值的最优井网密度计算模型,从而将反映石油储量开发动态的地质参数引入价值评估模型中.最后以胜利油区的采收率公式为基础,将该模型应用到胜利油区典型区块,对典型区块在价值量下的井网密度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两个区块都处于过度加密状态.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还存在着大量的特低渗透油田,一些特低渗透油田甚至是储量惊人的整装级大油田,因此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采效果及最终的采收率对挖掘我国石油开采潜力,持续提升石油产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作为陆地石油开采大国,近几年在特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为石油开采向低渗透油田挺进打下了基础。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对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以某油田在创新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的应用为例介绍了超前注水技术,希望为广大低渗透油田创新开采技术,提升采收率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油田经济极限井网密度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描述油田井网密度与采收率之间关系的谢尔卡乔夫公式入手,推导出了计算油田经济极限井网密度的方法,通过实际资料验证,是切实可行的,这种方法即涉及了油田的地质开发参数,又考虑了目前的经济技术参数,是一个较为全面的计算公式,它无论对新油田开发设计,还是老区开发调整都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研究经济极限井网密度的意义在于使决策者掌握油田井网加密的下限,以经济效益观念指导油气生产,杜绝盲目钻井,避免勘探开发投资的浪费。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油水渗流时的启动压力现象普遍存在,在开发过程中必须依据油藏的油水启动压力梯度规律来确定合理的注采井距。将启动压力梯度规律与渗流理论相结合,确定了井距与动用储层渗透率下限的关系及井距与动用储量百分数的关系,从而有效指导井网加密调整工作,可为低渗透油田开发确定合理井网密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海上油田开发井距大、储层砂体形态变化大、横向分布极不稳定的特点,在现有水驱砂岩油藏采收率经验公式使用普适性不足的情况下,综合考虑了水驱控制程度及注采井数比对油田采收率的影响,提出了考虑水驱控制程度及注采井数比的采收率随井网密度变化关系表达式。通过渤海油田开发案例验证表明:新公式能够更加科学合理描述海上油田采收率随井网密度的变化关系,并能够进行采收率预测及钻井工作量规划。研究结果对油田开发方案编制及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低渗透均质油层超低界面张力体系驱替毛管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经典毛管数理论在低渗透油层超低界面张力体系驱替中应用的局限性,在考虑低渗透油层水驱油渗流速度、超低界面张力对油水相对渗透率影响的条件下,给出了毛管数的修正公式;依据均质低渗透岩心超低界面张力体系驱油实验数据绘制了化学驱采收率与毛管数的关系曲线,提出了超低界面张力体系驱替条件下应用毛管数的注意事项,指出了用超低界面张力体系提高水驱低渗透油层采收率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