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宜居城市的建设,可以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合理构建城市生态体系,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阅读大量有关宜居城市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对宜居城市进行理论分析,结合国内各市自身的城市特点,从城市经济、社会、居民生活和环境等方面选取指标,构建国内各市宜居城市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对国内某些程市的宜居性进行了综合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针对淮海经济区的宿迁、连云港、宿州、商丘、济宁、枣庄、徐州和淮北这8座城市的宜居水平进行研究,建立衡量城市宜居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说明了宜居城市建设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使用因子分析计算城市宜居水平的综合得分,给出8座城市的宜居水平排名,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从城市经济、基础设施、科技文化、对外开放、环境竞争力五个方面,共选取34个指标,对黑龙江省12个中心城市进行评价分析,并对各城市的分项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作了比较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城市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皖江城市带的9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增长绿色水平、环境宜居绿色水平、环境承载绿色水平、环境治理绿色水平四个层面出发,构建皖江城市带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给出9座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排名,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主成分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并用聚类法对其进行了分类,将武汉及其周边城市共9个卫星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能够量化反映一个城市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评判指标,从武汉城市圈的统计年鉴中的工农业发展水平、各市人口土地等基本情况、社会保障及消费、经济发展趋势和人民生活情况等方面选取了30项经济指标,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主成分分析,再根据其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将9个城市分类,就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经济综合发展方向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区域物流反映了区域经济中物流的作用,对区域物流的评价也有了客观必要性.为了分析成都都市圈物流竞争力,以成都都市圈内的8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建立物流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spss19.0根据主成分载荷以及得分对各城市物流竞争力得分进行排序,从而对各城市物流竞争力进行客观比较、评价.分析得出成都市因都市圈的核心地位其竞争力强于其他城市.此外,物流人员与物流竞争力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研究福建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选取了11个有效指标,运用聚类分析划分福建省各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建立评价体系,通过综合评价对各地区进行排名,根据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针对各地区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立足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建立江苏省道路交通承载力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计算全省13个城市在道路交通供给、需求、综合承载力等方面的评价结果,并进行了分类排序.评价结果显示,江苏省各城市的道路交通承载力存在较明显的区域差异.通过结果分析找出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在发展中的差距与薄弱环节,继而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休闲城市的评判准则出发,根据环境、基础及核心休闲力3个层次对河南省各城市进行了概括评估.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32个对休闲性有作用的初始指标,同时创建了休闲城市评判标准.依据主成分分析的降维思想,运用SPSS软件对初始数据进行标准化的处理,以便消除数量级的影响,再根据这些数据得到方差贡献率、成分矩阵和主成分综合分值,最终获得河南省各城市的休闲排名.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三生"视角建立城市空间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空间分析方法从宜居性综合程度、单因素空间分异现状和耦合度分析长沙市城市空间宜居性,结果表明:(1)生产、生活、生态单因素宜居性程度空间分异特征明显;(2)城市空间综合宜居程度较高,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特征,宜居程度高的地区集中在中心城边缘区;(3)生产、生活、生态间的耦合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耦合度最高的是"生产—生活",呈现一定的空间错位。  相似文献   

11.
以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济南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指数法及主成分分析法,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可持续性4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从时间尺度、空间尺度以及协调度方面对济南市2000—2015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2000—2015年济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逐年提高,由2000年的粗放利用水平提升到2015年的中度集约水平,城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成效显著;2015年济南市内部各区县发展各不相同,集约水平由中心城区向外围依次降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子目标间协调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协调度水平阶段划分看,2000—2006年为较高协调水平,2007—2014年处于高协调水平,2015年下降到较高协调阶段;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影响济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因素主要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生态环境动力.最后基于济南市各区县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差异性,提出了今后应因区制宜、因县制宜、多措并举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将主成分分析法用于综合评价时,必须要说明主成分分析法输出的结果是否与综合评价的目标一致,因为每一个主成分都有其特定的经济意义,但从综合评价来说,并不是所有的主成分都有评价意义.只有第一主成分才可以用于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对北京、天津、石家庄等31个主要城市的城市空气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建立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因子分析法对31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计算综合得分和空气质量城市排名,对比评价结果并给出相应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主成分、聚类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湖南省区域高新技术能力作了综合评价.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省14地州市高新技术能力指标进行分析,提取了代表各州市高新技术能力的3个主成分,并得到了各州市高新技术能力的综合得分.其次将主成分分析获得的3个新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据此将湖南省14个地州市按高新技术能力分为6类.接着对各州市高新技术能力进行GIS空间分析,获得各区域高新技术能力的空间分布状况.最后,通过数理分析得到科学而合理的结论,并针对性地提出发展湖南省高新技术能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反映江苏省13个省辖市医疗水平的8个有效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若干主成分,以相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构造评价函数,从而构建了江苏省城市医疗水平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体系得到不同地区医疗水平的得分与排名,并结合地区特点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速城市化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海峡西岸城市化现状,选取5大类动力因素建立快速城市化动力机制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人口城市化水平与各动力因子的多元回归方程模型.通过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分析,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角度探寻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化的动力因素及作用机理,指出海峡西岸城市快速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因子,对海峡西岸未来城市化提出合理的建议与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力和产业结构转换力是海西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因素,其中农村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化是沿海县市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来源,科技和教育推动力对沿海县市城市化的作用比内陆县市的作用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选取适当的指标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收集曼彻斯特和堪培拉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对城市增长计划中的各项指标按照从最具潜力到最不具潜力进行排序,分析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结果表明,曼彻斯特市的可持续发展指数相对较低,堪培拉市的可持续发展指数相对较高.在此基础上,结合智能增长的10项原则,建立影响分析模型,制定智能计划,以满足2050年人口增长50%的假设,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结合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山东省十七地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该体系共分3层,涉及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3个方面共32项指标,运用2012年数据和评价模型,对山东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城市群网络化发展将是其今后发展的主要特征。本研究以中原经济区30个城市间的空间联系为例,借鉴城市职能分类统计分析方法和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引力模型,对中原经济区城市规模、城市职能、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中大城市数量多且规模相差不大,但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数量较少,核心城市压力过大,环境溢出严重;中原经济区城市职能中心明显,但城市职能结构趋同,城市间的竞争大于合作;中原经济区为组团式的城市发展结构,多中心网络协同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今后应注意协同均衡发展,尽量减少负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城市群网络化发展将是其今后发展的主要特征。本研究以中原经济区30个城市间的空间联系为例,借鉴城市职能分类统计分析方法和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引力模型,对中原经济区城市规模、城市职能、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中大城市数量多且规模相差不大,但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数量较少,核心城市压力过大,环境溢出严重;中原经济区城市职能中心明显,但城市职能结构趋同,城市间的竞争大于合作;中原经济区为组团式的城市发展结构,多中心网络协同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今后应注意协同均衡发展,尽量减少负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