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都市圈不同于经济圈,其内涵更深刻,外延更广泛。合肥都市圈与"合肥经济圈"不同,在于它是由"合肥经济圈"战略升级而成的。合肥都市圈应该建立"1+2+4"结构,超越于"规划"中的"合芜马组合"。通过SWOT分析,合肥都市圈应该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弥补短板,迎接挑战。当前,应该抓紧统一思想认识,创设合作、互补、共赢的发展新格局;建立健全各项发展规划;完善协调推进机制;循序落实重点合作事项;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快与沪宁杭互动发展,把合肥都市圈打造成长三角城市群的新兴都市圈、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要素重要集聚区、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安徽省的核心增长极。  相似文献   

2.
城市群和都市圈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基本单元,通过产业联动协同发展,加快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形成一体化的合作产业链条,促进都市圈整体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挖掘释放区域发展战略更大红利,是"十三五"期间都市圈发展的基本方向。分析产业联动协同发展对经济圈形成与健康发展的核心推动作用,以合肥都市圈发展为例,研究各城市产业合作方向和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3.
熊智伟 《南昌高专学报》2007,22(5):20-22,46
21世纪以来,在工业化、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力量的交互促进下,中国开始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都市圈战略成为提高城市化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随着《环鄱阳湖经济圈规划(2006-2010)》的出台,江西已明确提出举全省之力,做大做强南昌都市圈,形成强大增长极,进而带动整个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发展。本文从探讨都市圈的发展条件和扩张模式出发,分析了南昌都市圈的战略规划,指出发展南昌都市圈的紧迫性和重要战略意义,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倡议、兰西城市群等国家战略的推进为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的省会以及"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新常态的大环境下将成全省重要的增长极,应起到区域辐射引领作用,而现状以兰州市为核心的放射状空间联络体系难以满足未来区域发展的需求。本文从强化区域经济联系的角度分析兰州都市圈空间联系的优化路径,将进一步促进区域扁平化一体化发展,加快"兰州都市圈"的建设,也有助于缓解主城压力提升交通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5.
合肥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其经济辐射对合肥都市圈乃至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有重要意义。从经济联系强度出发,基于城市综合实力,运用经济地理学中的威尔逊模型和断裂点模型并在ARCGIS10.2的支持下勾勒合肥2011年、2013年和2015年的经济辐射范围。结果表明:(1)安徽省各城市中,合肥的综合得分最高,综合实力最强,与其作为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地位相符;(2)合肥都市圈的圈内城市与合肥的经济联系强度整体要高于圈外城市;(3)受到南京经济辐射、城市合作竞争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合肥对芜湖和马鞍山的辐射力较弱并且有减弱趋势。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对都市圈的发展提出诸如增强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正确处理合作竞争关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十一五"时期南京都市圈建设对安徽融入长三角的历史贡献,阐述了合肥经济圈与南京都市圈的竞合关系,分析了"十二五"时期南京都市圈建设对皖江城市带发展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总结了长三角制造业一体化发展现状,实证分析合肥都市圈制造业一体化水平,从优势机遇、规划制定、科技创新、要素市场化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路径,为深入推进合肥都市圈制造业一体化水平逐步提升,促进圈内城市发挥各自优势,走合理分工的路子,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鲁南都市圈是鲁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对促进山东经济直辖市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比较优势分析,鲁南地区具备了建构都市经济区的必要、充分条件,从区域经济角度分析,建构鲁南都市圈的条件已成熟,五大建设鲁南都市圈的战略思路都将为鲁南地区经济发展绘出蓝图。  相似文献   

9.
以合肥都市圈为研究区,以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采集相关自然环境及人文社会经济相关要素,在GIS软件的支持下,研究景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县(区)尺度下形成旅游发展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目前合肥都市圈旅游发展呈"多核心"的格局,高级别景区有一定辐射效应,芜湖市区旅游发展水平高于其它区域;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拟合度较好,影响都市圈旅游发展水平的因素较多,其中平均海拔、植被覆盖率、交通运输支出、人口密度、高级宾馆数量与其关联紧密。  相似文献   

10.
大城市的都市圈化是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都市圈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关于北京都市圈发展问题的讨论日益增多,本文在已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北京都市圈的整体发展思路。首先,总结北京都市圈的发展历史,给出了都市圈的范围。其次,在总结国内外都市圈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北京都市圈的发展方向。最后,提出了北京都市圈"环形多功能集约型"城市结构的发展思想,并分析了其特点。  相似文献   

11.
广西境内由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组成的桂南经济区是广西乃至北部湾区域的核心经济区和最有竞争力的城市群,为适应大西南区域联动发展以及我国与东南亚经贸合作日益加强的发展趋势,今后本区城市群规模和辖区势必进行重新调整,并极有可能形成以大南宁都市圈为中心的环北部湾新兴经济增长极. 以上述四城市为例,探讨与城市空间形态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可行的区域综合生态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2.
都市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地理形态之一,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对都市圈进行空间范围界定是研究都市圈空间结构的基础.长沙都市圈是长株潭城群的核心,合理界定都市圈的地域范围有助于长沙与周边地区的资源整合,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借鉴国内外成熟的都市圈范围界定方法,将经济距离和城市综合质量引入引力模型和场强模型中,基于县域尺度,以长沙市区周边200km为辐射半径,最终得到都市圈地域范围为包括长沙市区在内的27个县、市、市区.并用经济距离、引力和场强组成判断向量,把长沙都市圈划分为三个圈层:核心圈层、紧密圈层、机会圈层.  相似文献   

13.
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与分工是都市圈空间重组和功能提升的重要动力.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地区专业化指数和区位熵等方法,对2005~2012年徐州都市圈服务业区域分工特征及其演化态势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徐州都市圈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以徐州为核心向外围降低的圈层分布格局,不同类型服务业的空间分布及集聚程度存在差异;徐州都市圈服务业地区专业化程度均不高且有弱化趋势,各城市具有专业化优势的服务行业发展各异;不同服务行业的区域分工不断深化,区域分工程度高的行业由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向社会性服务业演变.  相似文献   

14.
该文立足于甘肃省打造"兰白都市经济圈"发展战略,从协同发展的视角出发,运用都市圈理论、中心-边缘理论、点-轴系统理论、资源整合理论等,明确了兰白都市圈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进一步结合兰白都市圈发展现状及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兰白都市圈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思路,并构建了"一心、两带、三圈、六区、六轴"的发展空间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5.
“十四五”时期,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发展新阶段,培育现代化都市圈是推动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手段。区域交通网络中的快速交通系统如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是都市圈形成和发展的先导条件,其引发的区域非均质时空收敛效应,深刻地影响都市圈的发展空间格局,因此都市圈空间组织关系与不同交通网络层级的交互性关系亟需审视。为探究都市圈不同圈层因人口聚集与经济发展具有错位性而引起的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密度空间差异性发展规律,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5个都市圈为例,选取区县为空间单元,基于多源数据构建城市关联强度模型,运用多维标度分析和空间距离要素识别都市圈的不同圈层边界,包括核心圈、紧密圈和规划范围边界。通过不同空间圈层的人口密度、人均产出、地均产出、高速公路网密度和铁路网密度5个主要指标挖掘社会经济发展与交通网络密度的关联规律。结果显示:都市圈各圈层存在人口聚集、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态势,“人口密度-地均产出”和“地均产出-人均产出”发展曲线分别为“S型”和“对数型”;人口密度、地均产出与高速公路网密度呈现“对数型”曲线发展规律,现状铁路网密度曲线发展规律与高速公路有较大差异;在人口密度、地均产出大于600人/km2<...  相似文献   

16.
基于ArcView的空间分析功能,探讨了都市圈空间范围的界定方法.根据江苏省各县级行政区的实力指教属性,用邻域分析方法求得省内的若干"经济高地",作为辨识江苏省内都市圈核心城市的标准;以南京都市圈为例.用缓冲区分析方法求得以南京为中心、100 km经济吸引区范围之内的县级行政区,并用Voronoi分析法对其进行修正;根据江苏省内快速交通网的drivetime属性.用网络分析方法求得南京市辖区的2 h车程范围;分析比较了南京市区100 km经济吸引区与2 h车程范围的交集和并集,综合确定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都市圈建设对核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影响是不同的。以南京都市圈中的滁州市为例,运用合成控制法研究都市圈建设对周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都市圈建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表现为虹吸效应;第二阶段表现为外溢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体量较大的周边城市受到核心城市虹吸效应的影响较小;在都市圈建设并完善以后,新加入的中小城市可以直接跨过核心城市虹吸效应阶段而享受到核心城市外溢效应的好处;与核心城市联系紧密的周边城市可以更早地享受到核心城市外溢效应的好处。  相似文献   

18.
郑州都市圈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国家东西部发展政策以及国内大循环体系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关于郑州都市圈及其各市发展情况及影响机制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城市空间活力作为城市发展水平的指标,选取2012—2020年郑州都市圈夜间灯光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对栅格数据处理,得到郑州都市圈各城市活力的可视化表达;同时运用SPSS软件对城市空间活力和2020年各市经济、人口、交通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郑州都市圈各城市活力发展水平不均衡,“一城独大”现象明显;(2)城市活力呈现从中心向外围依次递减的特征,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有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3)城市的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道路通达性、功能设施密度和多样性等对城市活力发展水平具有正向影响.依据以上结论对郑州都市圈的发展提出优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中部地区都市圈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中部崛起迫切需要战略支点.从这一背景入手,在分析中部地区城市密集区(C ity DenseArea)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认为以郑州、武汉和长株潭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区已初步具备了都市圈形态,然后从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的角度对3大都市圈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分别提出了其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20.
大南宁都市圈形成背景下的区域综合生态保护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广西境内由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组成的桂南经济区是广西乃至北部湾区域的核心经济区和最有竞争力的城市群,为适应大西南区域联动发展以及我国与东南亚经贸合作日益加强的发展趋势,今后本区城市群规模和辖区势必进行重新调整,并极有可能形成以大南宁都市圈为中心的环北部湾新兴经济增长极.以上述四城市为例,探讨与城市空间形态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可行的区域综合生态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