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充分交流我国岩土与工程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共同而对西部的机遇与挑战,全而推动岩土与工程领域的科技进步,继前两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之后,中围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上程勘察分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商定,将于2009年6月11日~6月18日在成都会牛宾馆联合组织召开“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  相似文献   

2.
为了充分交流我国岩土与工程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共同面对西部的机遇与挑战,全面推动岩土与工程领域的科技进步,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商定,拟在2009年6月11~18日联合组织召开第3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和地基基础分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振动标准委员会联合主办 ,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土工研究所联合承办的第 6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于 2 0 0 2年 5月 2 5~ 2 7日在南京河海大学隆重举行 ,来自全国各系统从事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科研、教学、设计、管理及施工等工作的专家和代表共 16 0多人…  相似文献   

4.
杨敏,1960年5月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82年7月毕业于同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90年1月获同济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现为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岩土工程学科主任。兼任中国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委员会常委,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理事和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ISSMFE)委员等多个学术职务。杨敏教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有:桩基础、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深基坑工程、软土地基变形控制设计理论和岩土工程软件研制开发。主要成…  相似文献   

5.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六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于1991年6月18日至23日在我校召开。这是四年一度的全国岩土工程界的专家和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大盛会,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设计和施工单位的350余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土力学专家周镜教授、陈仲颐教授、学部委员、土动力学专家汪闻韶高级工程师等有关专家学者。上海市建委副主任沈恭高级工程师、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理  相似文献   

6.
陶连金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桥梁与隧道首席责任教授,2002~2003年加拿大皇家军事学院访问学者.1999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和北京市优秀跨世纪人才工程,获得市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优秀教师等称号.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九五"攻关等项目中的20余项科研项目,参加完成了1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得2项专利.2004年当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理事,兼任成都理工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客座教授,<世界地震工程>编委,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ISSMGE)及国际土工合成材料学会(IGS)会员.长期从事地下结构、土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地下结构的动力响应与稳定、土工合成材料在档墙和路基中的应用、边坡工程以及岩土工程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指导下,由青年工作委员会发起的岩土工程青年学者论坛迄今已经举办了4届(2012年北京、2014年宜兴、2015年兰州、2016年南昌),为我国岩土工程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学术交流平台。借鉴前四届的成功经验,由海南大学承办的第五届全国岩土工程青年学者论坛将于2017年3月24—26日在海口市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海洋岩土工程"。征文范围包括:(a)海洋土工程性质;(b)海洋土地基处理;(c)海洋工程基础;(d)海底隧道及管线工  相似文献   

8.
我校结构理论研究所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研究室主任俞调梅教授受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术委员会委托,于今年三月赴墨西哥参加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协会(简称国际土协)组织的土力学讨论会,俞调梅、孙家炽同志并出席了国际土协  相似文献   

9.
王兰民,生于1960年3月,工学博士,现任甘肃省地震局局长,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员会和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理事,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协会岩土地震工程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评估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委员,国内数所著名大学的兼职教授。  相似文献   

10.
李镜培,男,汉族,1963年12月生,江西信丰人。1983年、1986年和1990年先后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工程专业和岩土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曾任同济大学土动力学研究室主任、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研室主任等职,现任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地基基础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岩土工程耐久性与灾害防治研究室主任;兼任上海市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华东地区负责人,中国建设标准化协会地基基础可靠度委员会委员等。  相似文献   

11.
"宏微观岩土力学与岩土技术国际研讨会"将于2010年10月10日在上海市举行。本次会议由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TC35分会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旨在对宏微观土力学与岩土技术进行国际间学术交流、研讨,反映土的宏微观特性、离散单元法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及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委员会曾于1980年12月6—12日在安徽合肥联合召开了《土的动力特性学术讨论会》。到会的有水利、电力、铁道、交通、建筑、冶金、石油、中国科学院和高等院校等各系统的56个单位的101名代表。论文76篇,涉及土体液化及破坏,应力应变关系、测试技术动力分析、防止液化工程措施、海洋土动力性质等,并有9个单位提供了标准砂振动液化比较试验的成果,讨论最多的是砂土液化机理、破坏标准、实验技术及实验资料的整  相似文献   

13.
第三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于去年12月中旬在杭州召开,这次会议是我国土力学、基础工程界一次空前盛会。代表来自全国有关系统的生产、科研和高等院校的专家209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茅以升同志因临时身体不适未能到会,在开幕会上宣读了他致大会的贺信,大会共收到各方面  相似文献   

14.
鉴于目前岩土工程勘察所依据的规范、规程较多,通过对土力学原理、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地质手册及房屋建筑和构筑物岩土工程勘察所依据的主要规范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相似文献   

15.
程选生教援     
程选生,男,汉族,1972年5月出生,甘肃省甘谷县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荣获第16届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现任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委员会特邀委员,甘肃省建设科技与节能协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主办、太原理工大学承办、山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等单位协办的"第十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将于2009年9月在山西太原举行。会议主题为:岩土力学与工程发展的新方向、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刘国彬 ,男 ,1 966年 5月生 ,湖北省仙桃市人。 1 98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岩土工程专业 ,获工学学士学位 ;1 990年、1 993年分别于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获工学硕士学位和工学博士学位 ;1 995年晋升为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副教授 ,2 0 0 1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建国五十周年市政系统十大科技成果奖、李国豪奖等荣誉。兼任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协会会员 ,中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理事 ,上海地铁建设有限公司顾问总工程师、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隧道及地…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10月28~30日,第7届环境振动与交通岩土动力学国际学术研讨会(ISEV2016)在浙江大学举行。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陈云敏,会议组委会主席边学成,会议组委会秘书长叶肖伟。本次会议主办单位为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ISSGE)TC202交通岩土技术委员会和浙江大学。会议面向工业、民用和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及交通基础设施(高速铁路、磁悬浮线路、高速公路、机场和地铁  相似文献   

19.
防灾和修复越来越成为岩土工程师和地质工程师主要关心的问题之一.继2005年12月在新加坡成功召开首届岩土工程减灾与修复国际会议后,国际土力学和岩土工程协会TC39和TC4技术委员会、多国岩土工程减灾与修复联合工作组织、河海大学将于2008年5月30日至6月2日在南京联合举办第2届  相似文献   

20.
论《土力学基础工程》教学与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力学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之一 ,是岩土工程的理论基础 ,由于岩土工程的复杂性、多变性 ,使培养创造性人才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