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河北省全员人口数据库,综合考虑了家庭所含代数,第一代家庭成员中的夫妻对数,是否存在隔代现象,夫妻是否残缺、是否流出等因素,提出了复合家庭类型的4类细分方案,将复合家庭分为40种Ⅳ级类型.基于关系数据模型,构建了复合家庭识别模型.研究表明:河北省复合家庭占全部家庭的比重为2.44%,复合家庭平均户规模为7.38人/户.滹滏平原是河北省复合家庭占比高值区.复合家庭类型细分方案为开展复合家庭分类的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提供了统一的分类方案,复合家庭识别模型为揭示复合家庭分布规律和行为特征提供了基于人口大数据的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2.
试析西藏家庭规模和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口地理学的角度,描述西藏家庭规模与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从区域的差异方面进行比较,对产生差异的主要人口、社会、经济等要素作一定的分析,以表明家庭规模与结构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靳欣 《科技智囊》2014,(8):54-57
<正>《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家庭结构发生显著变迁5月1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首个《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指出我国约有4.3亿户家庭。有65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已超过8800万户,占全国家庭户的比重超过20%,给家庭养老带来挑战。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类型多样化《报告》指出,中国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02人。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家庭户平均人数一路下滑,由上世纪50年代的5.3人缩至1990年的4.0人,再减到2010年的3.1人,直至2012年的3.02人。  相似文献   

4.
夏开武 《科技信息》2013,(10):450-450
<正>一、前言近年来安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是整体水平是皖南经济发展好于皖北,究其原因有很多方面,有历史因素也有地理资源、交通等等原因,现就教育因素对皖北部分高校学生为样本。为了翔实地了解我校皖北地区贫困生的家庭情况,切实关注这一贫困群体,同时也为在校贫困生工作提供依据,皖北地区的贫困生进行了专项调查(其中包括宿州萧县、淮北濉溪、阜阳临泉县、亳州谯城区等)。为了探索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人口规模、人民生活、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人口城市化质量测度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测度了我国地级以上市的人口城市化质量,结果表明: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数是决定人口城镇化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我国的人口城市化质量偏低,城市间差距明显;人口城市化质量较高的城市在生态环境和社会保障方面存在不足;我国人口城市化质量在空间上和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差异明显。因此,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加强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6.
利用皖北1991-2009年的耕地变化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析了近20年来该区耕地变化的情况,同时对影响耕地变化的11个因子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得出耕地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皖北地区研究期内耕地总体上不断减少.就耕地变化率,宿州市耕地变化速度最快,相对变化率淮南和宿州较全区快,淮北较全区慢.影响皖北耕地变化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人口因素、农业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等方面,其中,农业产值占农林牧业比例是皖北耕地变化的首要因子;人口因素在关联度排序中占第2位,成为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农业科技因素在耕地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济发展因素虽然在关联度排序排名中较靠后,但在耕地变化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7.
在政府统筹推进高质量高等教育公平之际,我国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总量有所增加,其中北京、天津、上海、青海和宁夏5个地区始终处于前5位,而广西、云南和广东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始终排在后几位。我国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地区差异较大,但有逐年缩小之势,主要原因在于优质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省际差异的减小。从人口规模来看,我国人口规模较小省份的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较高,但变化幅度较小,基本趋于稳定;人口大省的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最低,但有增长趋势,整体优化幅度小于人口中等省份。对省际差异分解发现,2013—2016年不同人口规模地区间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有所缩小,但之后基本保持稳定,说明现有的区域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调整政策对均衡不同人口规模区域差异的作用基本饱和。因此,政府要加强对各地区适龄人口变化的监测,逐步弱化现有的以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为标准的招生计划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第六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了我国民族混合家庭户的现状以及最近十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我国民族混合户数量增加,但比例减少.农村地区的民族混合户比例高于城市和镇的民族混合户比例.同时,民族混合户家庭规模高于少数民族混合户和汉族家庭户的规模.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第一轮县城总体规划修订工作已基本完成,其中不乏有规划合理、建设到位的“试点样板”,规划标准过高、规模过大、贪大求洋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这里从影响县城人口规模的因素分析出发,对如何确定县城人口合理规模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安徽近代报刊肇始于清末维新运动,发展壮大于辛亥革命前后.安徽近代报刊折射出皖南、皖北各自不同的自然风物与人文风俗.安徽近代报刊在呈现皖南、皖北地域空间差异的同时,适应民族主义整合社会以应对危机的紧迫需求,又对皖南、皖北地域空间的整合多有关注,这体现在:“我们安徽人”的叙事口吻、关于安徽昔日辉煌历史的描述及关于安徽行省的空间定位三方面.由此,安徽近代报刊为近代安徽民众构建了对于安徽地域空间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11.
基于约束条件的无锡市合理人口规模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发展需要科学的规划,而人口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核心.本文综合土地、水、经济等因素,用可能一满意度法(P-S法)对无锡市合理人口规模进行测算,并综合考虑影响人口规模的其它因素,确定城市的合理人口规模和人口目标,为城市的人口规划乃至城市规划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定量研究植被变化的影响因素,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安徽省为例,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 (GEE) 云平台获取MOD13Q1 NDVI数据,辅以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2000-2018年安徽省NDVI时空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量化气候、地形及人类活动对NDVI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8年安徽省NDVI随时间变化呈现波动增加趋势。(2)大部分地区为中高和高植被覆盖度,植被空间变化趋势以改善为主,改善区域占研究区面积的81.43%,主要分布在皖南黄山、宣城、池州,皖中滁州、六安、安庆北部及皖北淮南。(3)夜间灯光变化能较好的衡量人类活动变化,对NDVI变化的负向影响最大。地形对皖南山区NDVI变化影响较强,皖中次之,而皖北平原NDVI变化基本不受地形影响。气候变化对皖北和皖中地区NDVI变化影响较强。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以2007-2010级安徽省体育教育专业男生入学时的体育加试成绩为原始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 IS)对安徽省体育教育专业男生的体育加试成绩的地理分布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100m项目中,皖南地区总体成绩要优于皖中和皖北地区;在原地推铅球项目中,皖北地区总体成绩要优于皖中和皖南地区;在立定三级跳远项目中,皖南和皖中地区总体成绩要优于皖北地区;在800m项目中,皖北和皖中地区总体成绩要优于皖南地区。  相似文献   

14.
以物流发展基础支撑、物流发展成效和物流竞争力潜力为区域物流竞争力指标,区域经济规模和居民生活水平为区域经济指标,选取安徽省2007—2016年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2007—2013年区域物流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基本一致;2012年后皖北的物流竞争力增速最快,2015年超过皖中和皖南,同时期皖北的经济水平赶超皖南,三大区域的物流竞争力与经济发展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联动关系。同时提出提高区域物流能力与物流效能、加强皖南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区域物流需求等建议,以期为安徽省物流能力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规模扩张、城市人口增多,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粮菜比例的变化(主食减少.副食增加),促使蔬菜消费量快速增长,同时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蔬菜质量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菜价高,特别是“春淡”、“伏缺”季节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城镇中低收入家庭难以承受,已经引起市民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6.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很多,为了寻求工作职位而迁移是主要的因素,也正是符合当前我国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根本因素。本文引用了国外人口分布模型。选取了适当的参数、用该模型进行了人口分布预测;通过预测结果的分析,可以了解人口分布的变化趋势,有助于建立相应的宏观城市人口调控政策。这不仅对城市管理有很大的帮助,在理论研究方面也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岱族是越南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岱族家庭传统的婚姻制度、家庭形态、规模及结构、家庭成员的地位和作用、家庭劳动分工、家庭中的人际关系都深受父权家长制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然而随着革新开放政策的推进,经济体制的转变,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越南岱族家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这些变革给岱人的家庭生活带来了既有积极也有消极的影响,但是仍不丧失岱族家庭的民族本色.  相似文献   

18.
黄东梅 《广东科技》2012,21(9):206-207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多是最基本的国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呈现突飞猛进的势头,世界全球化的趋势日益高升。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历史性的高峰,然而,因为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也日益严重,计划生育等措施也纷纷响应。定期开展的人口普查为查清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变化,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这一思路的实践重点就在于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阶段无论从外在的政策方向、经济发展和城市承载空间来看,还是从内在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来看,安徽省都具备了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条件。但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别城市在经济、文化、生态环境、资源优势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各地政府财力的承受能力也不同,不可能运用统一的市民化模式。因此,应采取区域差异化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路径,主要从皖江与皖北差异性、主体功能区差异性,以及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差异性三个维度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20.
人口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的重大问题,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新时期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呈现出人口老龄化、性别失衡、人口流动等变化趋势,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更是有着深远而长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