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单体为原料,采用复合引发体系,通过水溶液聚合,制备出了特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研究了聚合体系的pH值、催化剂、链转移剂和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对聚丙烯酰胺分子量与溶解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当pH值为6.8,催化剂用量为0.05%,链转移剂为0.01%,引发剂用量为0.4%,在此条件下合成得到的聚合产品分子量高达8 900万,产品溶解性能好,20 min内可以完全溶解.  相似文献   

2.
采用含少量溶剂的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超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以乙醇为移热溶剂,甲酸钠为链转移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探讨了溶剂、链转移剂、引发剂浓度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在单体质量分数为40%,链转移剂浓度为0.12~1.47 mol/L,溶剂浓度为0.87~4.35 mol/L,引发剂浓度为(3.5~17.5)×10-3 mol/L的实验条件下,所获得的聚丙烯酰胺分子量范围为(1.1~8.0)×104.  相似文献   

3.
在阳离子单体结构中引入不同链长的疏水链段,采用水溶液引发体系与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进行共聚,制备出一系列的新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着重对其聚合工艺的优化、絮凝性能进行探讨。通过对聚合工艺的优化,制得最佳合成工艺:过硫酸铵(APS)占单体质量0.04%,APS与六水合硫酸亚铁铵摩尔比例为1:1,2,2-氮杂双(2-咪唑啉)二盐酸盐(V44)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4%,AA含量为单体总质量的20%,体系pH=6-7,所制得的聚合物中特性粘数最大可达28 dL/g。由絮凝结果可知,疏水链段越长的cPAM对药厂污水与钢铁厂污水的处理效果最佳,其溶液CODCr值去除率及上层清液的透光率分别能达96%和84%以上。  相似文献   

4.
超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水溶液聚合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超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探讨了反应温度、单体浓度、链转移剂、引发剂等因素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确定了在单体浓度为30.0%,反应温度为80~90℃,链转移剂浓度为(2.0~6.0)×10-2mol/L,引发剂浓度为(3.5~18.0)×10-3mol/L的实验条件下,获得了分子量为(2.6~10.0)×104的聚丙烯酰胺产品。  相似文献   

5.
采用含少量溶剂的水溶液聚合法合成分子量为(20。40)x104的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PAM).以丙酮为移热剂和链转移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探讨了溶剂、引发剂、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在单体质量分数为15%,引发剂浓度为(2.34—8.04)x10-3mol/L,移热溶剂为(0.37—1.23)~10-3mol/L,反应温度为84—92℃,滴加时间1.5h,保温时间1.5h的条件下,获得分子量在(20-40)×104的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采用Span-OP复合乳化剂和K2S2O8水溶液引发剂进行丙烯酰胺的反相微乳液聚合,通过正交设计实验,对获得稳定微乳液体系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分析了影响聚丙烯酰胺分子量的因素,探讨了聚丙烯酰胺的合成方法及其溶解性,试验合成了高分子量、速溶、粉末状聚丙烯酰胺产品。  相似文献   

7.
反相悬浮共聚合成聚丙烯酰胺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酰胺和丙烯酸钠为单体,采用反相悬浮自由基共聚的方法进行了合成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中试研究 ,并得到了分子量达 1.45×10 7的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比较了中试与实验室小试两种情况下聚合条件的不同 ,确定了原料丙烯酰胺中金属杂质铜和铁的含量 ,研究了原料丙烯酰胺在有机络合物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EDTA)存在下与丙烯酸钠的共聚 ,并研究了中试条件下一些因素如引发剂浓度、脱水时间对产品分子量和溶解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聚合体系中加入占丙烯酰胺质量 0.025 %的EDTA能显著提高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 ,在本实验条件下 ,引发体系K2S2 O8-NaHSO3 的最佳用量是K2S2O8、NaHSO3 分别占单体质量的 0.05 % ;并且还发现 ,随着脱水时间的延长 ,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和溶解性能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速溶型聚丙烯酰胺的反相微乳液聚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过硫酸钾 -尿素为引发剂 ,span 6 0为乳化剂 ,进行了丙烯酰胺 (AM)的反相微乳液聚合 ,讨论了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及聚合温度对于单体转化率的影响 同时在聚合体系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提高聚合物的溶解速度 ,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琥珀酸双(2-乙基己酯)磺酸钠、甲苯、乙酰胺、丙烯酰胺、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水组成的六种微乳液体系,以电导法和目视法测定了其相区临界点电导率,并绘制了各自的拟三元相图;  相似文献   

10.
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一种功能性疏水长链烷基烯丙基氯化铵(RM18)为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出一种疏水缔合两性聚丙烯酰胺乳液(AP-AM)。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乳化剂占油相体积分数12.5%,总单体质量分数25%,p H=6~7,起始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6 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利用红外光谱(FT-IR)、动态激光光散射粒径分析仪和动态流变仪对乳液AP-AM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P-AM乳液平均粒径在100 nm左右,分布集中,乳液稳定,在170 s~(-1)的剪切速率下,随着时间的延长,黏度逐渐下降,最终仍能稳定在93 m Pa·s,具有良好的剪切稀释性。  相似文献   

11.
光引发合成聚丙烯酰胺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光引发聚合技术进行聚丙烯酰胺(PAM)的合成。选取合适的光引发剂并进行了改性,同时研究了光引发合成PAM的影响因素。在紫外光照射下,采用改性的商品光引发剂,用量为丙烯酰胺(AM)的0.01%-0.05%,聚合单体浓度ω(AM)为15%-25%,聚合时间50—90min,可获得特性粘数η=800-l400mL/g,AM残留量<0.05%的高纯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12.
高特性粘数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聚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过硫酸铵-丙烯酸二乙胺基乙酯、甲醛合次亚硫酸钠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剂与偶氮(2-咪基丙烷)盐酸盐为复合引发体系,对丙烯酰胺采用先加碱聚合-后水解的工艺制备了高特性粘数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研究了水溶液聚合过程中引发体系的组成及各组分浓度和助剂对所合成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特性粘数的影响。通过实验,最终确定了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制备高特性粘数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引发体系与最佳的合成条件,并通过正交试验的设计得出了各种试剂对特性粘数影响的程度。利用该方法能够合成出水溶性好、特性粘数高达21.37mL/g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制备高分子量的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 )乳液。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单体浓度4.92 mol/L ,引发剂浓度0.30%,乳化剂浓度6.94%,油水体积比1.2:1.0(环己烷做分散相),搅拌速率300 r/min,反应温度45℃。采用过硫酸钾-脲作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可以获得较理想的PA M乳液,Span60和Tween80混合物是聚丙烯酰胺乳液制备的最佳乳化剂。  相似文献   

14.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系统研究了丙烯酰胺(AM)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共聚反应制备阳离子絮凝剂的工艺条件。对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质量分数等对合成目标产物的影响进行了详细探索,并对聚合产物的结构和热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佳聚合条件为聚合温度55 ℃,过硫酸铵与甲醛次硫酸氢钠(质量比为7:3)总质量分数0.0125%,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V-50)的质量分数0.0125%,单体质量分数35%,阳离子度3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得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CPAM)的分子量为2.5×106,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两性聚丙烯酰胺乳液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曦 《海峡科学》2008,(7):11-14
以单体丙烯酰胺(AM)、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烯三甲基氯化铵(DMC)、阴离子单体丙烯酸(AA),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得两性聚丙烯酰胺乳液AmPAM.并进行聚合反应的单因素实验和产品絮凝性能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用量为0.6%,单体用量为30%,油水质量比为1.4:1,单体摩尔比n(AM):n(DMC):n(AA)为1:0.6:0.3,聚合反应温度为40℃时,得到的产品综合性能最佳,且产品絮凝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6.
以亲水性丙烯酰胺(AM)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氢氧化钠(NaOH)/亚硫酸氢钠(NaHSO_3)为引发剂,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醚(Tween8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为乳化体系,在白油中进行反相乳液聚合,制备了改性聚丙烯酰胺微球(PAM)。采用红外光谱、粒径分析和动态流变仪等方式对该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微球已聚合且性能良好,在水中溶胀5 d后,粒径增大至1μm,乳液能迅速分散在水中,且黏度低、耐剪切,可以被顺利注入到地层深部。将此微球在长庆油田进行现场应用,结果显示试验井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油,说明此微球在调剖堵水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多功能团引发剂4,4’-偶氨二「4-氰基戊酰(对-二甲基氨基)苯胺」分步引发丙烯酰胺的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18.
聚(丙烯酸铵-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克服聚丙烯酸钠易使土壤板结和积累及丙烯酸盐系吸水树脂耐盐性差等缺点,用丙烯酸铵代替丙烯酸钠,并引入非离子单体丙烯酰胺,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铵丙烯酰胺共聚型高吸水树脂。实验结果表明:交联剂、引发剂、pH值、单体质量分数及比例对树脂的吸水率有较大影响。在交联剂质量分数为0.01%~0.03%,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12%~0.16%,pH值9~10,单体质量分数20%~30%,丙烯酸铵占单体总质量的60%~80%的优化条件下,合成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率可达1680mL/g。各种离子对吸水树脂吸收性能的影响大小顺序为:K+<Na+<Mg2+<Ca2+<Al3+。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介绍了聚丙烯酰胺的合成机理,重点综述进行多价金属离子与丙烯酰胺聚合的条件与方法,以及影响功效的因素,并展望了新型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和运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