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丽芬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1):40-41,45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刑法分则中最具有争议的一个罪名,随着该罪在实践中的应用,其立法上的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尽管《刑法修正案(七)》修改了此罪的表述并提高了该罪的法定刑,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立法上存在的缺陷。本文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沿革出发,着重分析了该罪立法上的缺陷,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提出了些许浅见。  相似文献   

2.
分裂国家是危害国家安全的严重犯罪,中外刑法的反分裂立法有其共同性,均视分裂行为为重罪并将预备行为入罪化。国外分裂国家犯罪立法模式多样,中外分裂国家罪的行为内部构造规定不一。我国现行立法为防范、打击分裂国家行为提供了规范保障,但其入罪模式以及法定刑配置不够合理。完善分裂国家罪立法应拆解现有罪名,进一步明确罪状,将组织、参加分裂国家组织“入罪”,重构分裂行为立法。  相似文献   

3.
现行刑法规定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之后,理论及实践中对该罪的主客观要件等基本问题的争议甚多,对该罪的罪名、罪状、法定型的修订建议更是歧见迭出.文章首先根据现行立法对该罪的基本构成的相关要件进行了全面阐述,探讨了该罪在立法领域的缺陷,建议将本罪罪名更改为"故意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在基本构成要件中取消"徇私舞弊"和"情节严重"的规定,在规定基本法定型的基础上,规定升格法定型并明确其构成条件,总体上提高本罪之法定型.  相似文献   

4.
连续犯的罪数形态问题一直是刑法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本文从分析连续犯的特征入手,并结合相应的案例分析,提出了连续犯应当属于实质数罪的观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处断原则,即连续犯并非总需要实行数罪并罚,按一罪处罚无法做到罪责刑相适应的,则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相似文献   

5.
"侵犯知识产权罪"立法之疏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刑法》关于“假冒专利罪”的规定与其它侵犯知识产权罪在处罚上存在明显差别,通过“假冒专利罪”与其它侵犯知识产权罪的比较,指出“假冒专利罪”在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可能 导致的误区,分析该罪在立法上的失误与疏漏。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我国准自首制度的立法现状,立足交代余罪是否够成自首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理论界的几种代表性的观点,并以举例的方式论证了几种可行性的针对此问题的分类方法,指出了放宽准自首成立要件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滥用职权罪的罪过形式不能由过失构成,从立法原意、立法发展进程、该罪自身特点、相关司法解释、实际可操作性和国外立法的实践等方面来分析,应当是故意,既可以是直接故意,又可以是间接故意。  相似文献   

8.
“非法持有毒品罪”是在刑法典颁布10余年以后,首次出现在单行刑法之中。这一重要罪名被立法所确认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打击毒品犯罪的形势需要、履行国际法中关于禁绝毒品的国际义务的需求、打击毒品犯罪的刑事司法实践的需要和世界各国的立法实践对我国毒品犯罪立法的影响等是“非法持有毒品罪”得以出台的主要立法背景。1997年新《刑法》的颁布实施,使我国“非法持有毒品罪”立法得到了完善。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年来在处理严重的交通肇事案件中,以交通肇事罪处罚显得"罚不抵罪";而将一些严重交通肇事,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罚,亦有不协调之处;对此,我国社会中普遍产生将危险驾驶行为单独入罪,以协调罪刑均衡的立法诉求。在违法犯罪二元立法模式下,行政法及刑法,足以解决危险驾驶交通肇事的问题,并无单独入罪的必要;《刑法修正案》(八),并未解决罪刑不均的问题,其立法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年来在处理严重的交通肇事案件中,以交通肇事罪处罚显得"罚不抵罪";而将一些严重交通肇事,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罚,亦有不协调之处;对此,我国社会中普遍产生将危险驾驶行为单独入罪,以协调罪刑均衡的立法诉求.在违法犯罪二元立法模式下,行政法及刑法,足以解决危险驾驶交通肇事的问题,并无单独入罪的必要;<刑法修正案>(八),并未解决罪刑不均的问题,其立法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挪用公款罪是一种多发性犯罪,理论界普遍认为本罪的设定存在重大的立法缺陷,客观行为是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只有“挪”才是挪用公款罪的实行行为,公款一旦"挪"出,此行为即宣告完成,“用”只是对公款的进一步处理,公款的具体用途不应作为本罪的定罪标准,建议将其从本罪的构成中删除,并对“归个人使用”加以修改。  相似文献   

12.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自产生那天起,就引起了广泛的质疑和争议。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惩治腐败犯罪分子,促进反腐倡廉建设,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通过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分析,探讨其本身存在的不足,对其提出有意义的探索思考,将有利于司法操作和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3.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必然属性,作为语言变体之一的立法语言也必然离不开模糊性。从语义学角度,在原型范畴理论的框架下,主要采用中关刑事立法语料,通过定性定量分析的方式,从范畴化角度剖析立法语言中的语义模糊性,通过展示其成因及形成过程,从而证实立法模糊性存在的普遍性与必然性,有利于对立法模糊性的全面理解与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14.
研究犯罪概念,即犯罪是什么问题,首先要明确站在什么立场,解决什么问题。站在立法者的立场上解决的是"为什么它是犯罪";站在司法者的立场上解决的是"什么是犯罪"。从这两个立场出发,分别对现存的三种犯罪概念进行辨析,认为应当采用并立制的犯罪概念。  相似文献   

15.
强奸罪是人类社会文明史上一个古老而永恒的犯罪命题.综观世界各国和地区强奸罪主体的立法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强奸罪的主体只能是男子构成;另一种是强奸罪的主体既可以是男子也可以是女子构成.任何一种法律制度的产生都不是空穴来风,必定有其深厚的社会文化根基.本文试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海峡两岸产生这两种不同的强奸罪主体立法模式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形成的体制因素、文化传统的影响和本身的缺陷三方面原因,阐明进一步完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途径: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建立和完善财产申报制度和监控机制,加强监督机构的总体协调;建立金融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设计。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在反腐斗争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改变当前的尴尬处境,成为反腐的锐利武器。  相似文献   

17.
立法根据问题并未引起我国学界的重视乃至分析、研究,而立法根据在现行立法例中的表述也是不妥当的。立法根据仅指立法者立某个法的法的根据,所谓的事实根据、理论根据、经验根据等都不是立法根据。因立法根据的功能仅在于从形式上表明所立之法的合法性。当立法根据指称的是“立法权源”时,表述立法根据是必要的,除此之外则是可以选择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物权法的颁布和实施,公众的物权观念逐步强化,在房屋拆迁中的维权意识愈加凸显。《物权法》对城市房屋拆迁问题起到了很好的立法整理作用,并对房屋拆迁的模式进行了全新的定位与规制,清晰地界定了商业拆迁与政府征收行为的界限。  相似文献   

19.
基于立法的角度研究道德法律化、探讨立法与道德法律化之间的关联性具有深化法律伦理学研究和有效解释立法争议、指导立法实践的双重价值。道德法律化的过程与立法的过程是同构的,在生成逻辑上是一致的,道德法律化是一条重要的立法渠道;道德法律化通过良法的实现来表现着立法的合伦理性,道德法律化的合理性决定着立法的合伦理性;道德法律化的限度决定着立法的范围进而影响着立法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图书馆法的立法基础进行了论述,并在分析上海、深圳、湖北、内蒙古、河南、浙江、北京和台湾等地图书馆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国家图书馆法时应加以规范明确的几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